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20 06:55:26瀏覽2657|回應0|推薦4 | |
這是第三章最後一節,因為積稿不夠,所以我要休刊兩週,11月第二再開始第四章連載。-- 第八天:乙亥、九月初二九月初二,新皇帝登基第二天,連綿三個月的雨水也奇跡般地停了,誠是天佑我大漢,該是這個老帝國脫胎換骨的時候了。 第一道出爐的新政是省中改制。原本宮中的宦官都死光了,新政府不再開缺,省中事務改由侍中與黃門侍郎主管。這兩個職位原是散官,底下沒有事務官,現在各增設屬官六人,自公卿子弟中選任,接掌宮內各官署,包括負責宮女的「永巷令」與負責后妃的「掖庭令」。至此,宦官清洗派的夢想實現,存在中國宮廷數百年甚至千年的閹宦傳統於焉絕跡。 當然,我們知道閹宦制度並未消失,在往後中國歷史中,還有很多比十常侍更顯赫更囂張的大宦官,漢獻帝劉協因此空前絕後,成國中國史上惟一沒有宦官伺候的皇帝。曹操的魏宮是否設宦官我不確定,但曹丕篡漢後,宦官便再現宮中,只是地位大不如以往,曹丕規定「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換言之,宮中主管仍是散騎常侍、侍郎等有小雞雞的士人,宦官最多只能當事務官而已。 以今天角度觀之,杜絕閹宦是項文明的進步,但古人卻不這麼想,唐朝杜佑的《通典》便批評說這段「無宦官時期」是「中外雜錯,醜聲彰聞」;杜佑生在中唐,正見證真正的大宦官時代。 換個角度來說,消除宦官的其實就是削去皇帝的手腳,現在皇帝不僅上班時得聽士大夫嘰嘰喳喳,下班回到後宮還要聽士大夫嘰嘰喳喳。曹魏後期,曹髦想對付司馬昭時,商量的對象只有侍中王沈等人,而這些無良士人一下就把皇帝給賣了。想曹髦還如此,身旁連一個宦官都沒有的劉協,面對權臣時,必然更孤立無援。 新政府同時調整高層人士佈局。原本太傅袁隗不動,董卓則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領前將軍事,拜郿侯。原本的太尉劉虞,轉任大司馬。三公剩下的兩個位置—司空與司徒,由楊彪與黃琬擔任。 董卓由司空轉任太尉只能算是平轉,斄鄉侯轉郿(縣)侯則是進了一階,不過更重要的是董卓受賜了「虎賁」與「鈇鉞」兩項寶貝,前者是皇家衛隊的專稱,賜給「能退惡者」,後者則代表專殺之權,賜給「能誅有罪者」。這兩項都是「九錫」中的項目,在之前也就王莽一人受領過這兩樣寶貝(當然,王莽是集滿九錫然後就篡位了),董卓是東漢開國以來第一人,標示他尊爵不凡的地位。 這起人事異動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黃琬,他曾遭禁錮鄉里二十年,是第一位晉位三公的黨錮受害人,宣傳效果十足。黃琬原任豫州牧,領兵就在洛陽附近,給他高官招他回京,也算是一種裁軍的手段。 高層人士底定,接下來是政變人員的敘獎。獎最大的就是火燒宮門的袁術,官拜後將軍;原任河南尹、同是打手之一的王允,升任九卿之一的太僕;與袁紹一同殺入省中的王匡,雖逃離洛陽,但仍受拜河內太守;另外羽林中郎將桓典,雖然只是參與謀畫,但也以「忠義炳著」,賞錢二十萬,家中一人為郎官(大概就是去接掌宦官留下的職缺)。 至於政變主力袁紹,董卓雖然氣他的應嘴應舌與不告而別,但在眾人勸說之下決定放下恩怨,讓袁紹當渤海太守,封邟鄉侯。這部分我們稍後再詳細討論。 新政府下一個措施是平反黨錮之禍的受難者。大約九月下旬,新上任的三公董卓、黃琬、楊彪各帶刑刀上殿死諫,請求追撫竇武、陳蕃等人。劉協感其誠意,批准其請,不但下詔恢復竇武等人爵位,還擢用其子孫為官,並派使者前往墳前弔祭。 當然,董卓死諫只是做做樣子,九歲的劉協不可能當真砍了這些大佬,演這一齣足主要是為了彰顯本案冤案平反的性質,讓劉協為他阿公的錯誤政策道歉完,還有臺階可以下。「擢用子孫」這塊實質意義不大,早在184年黃巾之亂解除黨禁時,陳藩的兒子陳逸已經回朝當官,而竇武的孫子竇輔出仕還要等到幾年後、劉表入主荊州時。 下一道新政也是「轉型正義」一環,只是得用上暴力手段,由董卓掛名執行。新皇登基第三天,九月三日,董卓下令毒殺何太后,並以「太后已廢」為由,指導百官於喪禮上僅著素衣,不穿喪服, 極盡羞辱之能事(軍人董卓指導士大夫如何辦喪禮,這你敢信?);董卓隨後處死何媽媽舞陽君,棄屍園林;並下令將何苗開棺分屍,丟棄於路旁飼狗。 但要留意,何氏並非滿門滅絕。何進的兒子並未受牽連,這位何公子可能以白身待在洛陽,幾年後才過世,留下美麗的寡妻尹小姐與帥兒子何晏,被曹操接收。 以上幾道政策傳達的訊息很清楚:先前帝國寵信宦官迫害士人是個錯誤,於今政府廢除宦官制度,向受害者道歉、補償。而前幾天的政變正是轉型正義的一環,何進屬於正義的一方,身雖死但精神永存;宦官、何苗、何太后、樊陵、許相等俱為加害集團,死有餘辜;袁紹、袁術等雖幹了很多出格的事,但以正義論,他們不僅無過,而且有功。董卓身為何進路線的繼承者,功勞最大。 至此,自八月二十五日以來的混亂局勢告一段落,宦官俱滅,何氏外戚退場,士大夫加官進爵,朝中氣氛一清,當是帝國中興之兆。 當然我們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亂世才正要開始。 |
|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