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董卓] 涼州三明的年代(13)
2018/03/03 21:41:54瀏覽2735|回應0|推薦5

   

        無論如何,185年八月,張溫、周慎、董卓等人的軍團各就定位,由全國各地召來的步騎混合部隊達十餘萬人。張溫不敢再在長安滯留,他率軍向西推進約八十公里,來到美陽亭(今天陜西扶風縣東南),涼州叛軍也隨之移動。兩軍在美陽一帶幾次小型交鋒,都是政府軍隊吃了敗仗,其中一仗還是孫堅親自領兵數千人,在美陽亭北面與叛軍野戰,結果孫堅大敗,印綬都掉了,自己也差點陣亡。

    當時西線戰況的困境,可以從諫議大夫劉陶的奏書看出端倪。劉陶是穎川人,一向直諫敢言,早在黃巾之亂前,劉陶便上書警告太平道、張角的危險,此番西線戰事緊急,劉陶又再上書,開頭說自己最近一聽有急報(即「羽書」),便「心灼內熱,四體驚竦」,接著表示當前涼州叛軍都是段熲時代訓練的士官兵,他們「曉習戰陣,識知山川,變詐萬端」,他先前最擔心的就是叛軍以輕騎繞過政府軍,切斷政府軍與洛陽間的連繫,如今叛軍已進攻河東,河東一旦失守,張溫軍將陷於孤立,洛陽無軍可守,縱有天才也無計可施!

    劉陶繼續檢討,會搞成今天這樣,就是賦役太重,三輔地方人民爭相逃走,如今人口只剩十分之三、四,根本無人願意為政府效力;他先前建議免除賦役,有關單位研究半天也沒個結果;張溫雖是個好將領,但一方面被中央逼著作戰,一方面又沒有軍隊殿後,一旦前方失利,整支軍隊都會完蛋!

    劉陶最後歸納出八件現在政府應該立刻辦理的緊急事項,具體是哪八件事史無明載,只知道多半與宦官有關,大致上就是把宦官殺光便天下太平。

    這份上書產生的惟一效果就是讓宦官們大為光火,他們將劉陶誣陷下獄,劉陶在獄中閉氣自殺而死(這也太強了!­)

    史書上並沒有涼州叛軍攻打河東的記載,有可能是黑山軍或南匈奴等在并州的亂軍勢力南下造成的錯覺。無論如何,在185年秋天當下,西線戰事是相當絕望的,縱使一時不影響洛陽,涼州這條帝國的胳臂看來是保不住了。

    事情在十一月發生轉機。一天夜裡,天空墜落一顆巨大的流星,尾長數十丈,光芒照得叛軍軍營中的馬驢嘶鳴不已(但沒照到政府軍的馬驢?),叛軍軍士認為是不祥之兆,想著回金城老家,士氣便沮了。董卓探知此事,隨即發動攻擊,大破叛軍,斬首數千人,邊章、韓遂無法維持,一退就退到漢陽郡與金城郡接壤處的榆中城,張溫下令趁勝追擊,除了由長史趙岐屯守安定外,蕩寇將軍周慎率三萬人進圍榆中,打算將叛軍勢力一舉消滅。

    事後董卓回憶,他當時認為周慎打不下榆中,請求帶兵為周慎殿後,但張溫拒絕,反而命董卓另率軍三萬攻打北地郡的先零羌,想一勞永逸解決涼州亂事。

董卓說,當時他聽說孫堅對戰場有相同的解讀,孫堅建議周慎帶兩萬人殿後,自己帶一萬人攻榆中,斷敵軍糧道,榆中城沒有積糧,叛軍只能撤退,屆時周慎再壓上主力,應該可以將叛軍逐回羌中,但周慎拒絕,他集中兵力攻打榆中,還派人告訴張溫城池旦夕可破;結果邊章、韓遂帶兵進駐葵園峽,反斷周慎糧道,周慎不得以,只好拋下輜重撤退。

以旁觀者的角度,涼州地廣人稀,征途遙遠,加上山地地形複雜,保持補給線暢通是成功作戰的前提,董卓與孫堅都了解這點,張溫與周慎則否。

董卓打先零羌也不好受,他事後表示,他不認為先零羌是打得下來的,但軍令已下,他只能盡量自保,讓部下劉敬帶四千人屯駐安定郡,當先零羌採繞道、斷敵退路的戰略時,因誤以為安定駐有大軍接應,於是稍稍攻擊董卓的主力後便撤退。然而董卓的軍隊仍在漢陽郡望桓縣北部被羌軍包圍,糧食將盡,董卓命士兵在河流中建立堰堤,看來是要捕魚,事實上是阻斷上游水流,使士兵得涉水而過,待羌軍發現追來,董卓已毀壞堰堤,河流水深,阻斷追兵。

史載,這場追擊戰,政府軍六支部隊深入隴西,均戰敗而還,董卓的部隊維持最完整,使他成為本次參戰人員中惟一受封賞者,他取得生涯中第一個爵位,斄鄉侯,食邑千戶。

帝國與叛軍第二回合的交手便以打平坐收,叛軍被逐出三輔,帝國卻也無從收復金城郡。雙方內部都做了些調整,準備迎接第三回合的較量。 (14)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1107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