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9/08 06:12:27瀏覽2288|回應0|推薦9 | |
第三次關東聯盟四天王政權在長安站穩腳步同時,關東地區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混戰,由二袁之爭形成的兩個集團輪廓逐漸清晰,袁紹、曹操、劉表軸心,對抗袁術、陶謙、公孫瓚聯盟。這其中以袁紹與公孫瓚的河北之爭最慘烈,界橋、巨馬水、龍湊三場大戰雙方互有勝敗;曹操、劉表則對付擴張中的袁術,還有心力操煩長安政局的,只有徐州的陶謙了。 一年前,陶謙贊助了朱儁三千精兵討董勤王,結果朱儁被李傕、郭汜殺了個慘敗,困守中牟;現在董卓已死,陶謙決定再試試手氣,便以徐州刺史的身份領銜,並由「前揚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連署,正式行文給「行車騎將軍、河南尹」的朱儁,表示關東起兵以來已經三年,不但沒能打擊逆賊,反而「互爭私變,更相疑惑」,因此連署人決定推舉「既文且武」的朱儁為太師暨元帥,號召方鎮重組聯軍,討伐李傕等人。 陶謙這份連署書看起來陣仗浩大,不過連署人多半是他轄下的守相或是避難徐州的名士,只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四人算是具有獨立地位。 不知巧合或故意,陶謙的連署書抵達中牟時,長安的詔書也來到朱儁面前,那是徵朱儁入朝的詔書。朱儁身旁的人都反對入朝,贊成與陶謙共同起事,朱儁持不同意見,理由有二:第一,這是天子詔書,不能不遵;第二,「傕汜小豎,樊稠庸兒」,他們各擁勢力,一定會有衝突,屆時朱儁可從中取利,大事可濟! 朱儁於是西入長安,第三次關東聯盟也就無疾而終。 無論是否得悉陶謙的計謀,久駐中牟的朱儁總是四天王的喉中梗眼中刺,要不用武力鏟除,要不就是招安他,最終四天王選擇後者,據記載是太尉周忠與尚書賈詡的主意。就結果來看,這是個正確的決定,省錢省力,而且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風險;朱儁固然不難打,若涼州軍團大舉東進,可能會觸發關東方鎮的敏感神經。 有趣的是,朱儁並非是只會接旨憨傻忠臣,他入朝是有目的的。朱儁入朝後安安靜地以太尉錄尚書事身份執政一年多,終於獲得李、郭信任,轉任驃騎將軍,並持節出鎮關東,若朱儁能握緊軍隊,或許真可以將皇帝甚至整個朝廷自亂局中救出。無奈朱儁還沒脫身,李郭之亂已起,他被留置在長安,最終於李郭之爭中發病猝死。只能說歷史充滿巧合,有時是時運不濟,有時是大勢所趨。 話說回192年,四天王政權選擇以和平方式處理朱儁並非心血來潮,它可以看做是四天王「安集關東」政策下的子項目,簡單來說,這是一套以皇帝為名、拉攏並分化關東方鎮的外交政策,拜這套政策所賜,四天王當政期間完全不需顧慮東方的軍事威脅。 192年八月,四天王入長安方才滿二個月,朝廷便任太傅馬日磾與太僕趙歧為特使,「持節慰撫天下」。馬、趙二人一路東行來到洛陽,受到百姓歡迎,二人在此分道揚飆,馬日磾往南去找袁術、劉表,趙歧則往北去找袁紹、曹操。 劉表、袁術的勢力範圍離關中地區近,是四天王首要拉攏的對象。劉表的部分很順利,朝廷將他由荊州刺史一舉提升為為荊州牧、鎮南將軍、成武侯,還假節,劉表便在同年十月向長安朝廷遣使進貢。 袁術的部分就比較波折。當時袁術先後被劉表、曹操擊敗,只能退出荊州、豫州戰場,退守壽春,自領揚州牧,又稱徐州「伯」,改打東方二州的主意。馬日磾親臨壽春,送上「左將軍、陽翟侯、假節」的頭銜,袁術先是高興一下,馬上覺得不對勁,揚州牧咧?徐州牧咧?沒地方首長頭銜,是要徵我入長安是不是?旁邊的人偷偷告訴他,揚州刺史已經給東萊人劉繇了,徐州牧則是拜給陶謙,袁術火冒三丈,下令拘禁馬日磾,奪走皇帝符節,還要馬日磾以太傅之名徵辟並封官給袁術底下的人,孫策的第一個官職懷義校尉就是這樣來的。馬日磾就這樣當了一年的頭銜製造機,在壽春憂悶而死。 馬日磾出使袁術某程度激起陶謙的危機意識,在重組聯軍計畫失敗後,陶謙立刻派趙昱向長安朝廷輸誠,朝廷便將陶謙由徐州刺史提升為徐州牧、安東將軍、溧陽侯;陶謙的左右手趙昱則為廣陵太守,王朗為會稽太守。 北路使趙岐的任務則更微妙些,比起袁術、劉表、陶謙,四天王對袁曹二人深懷戒心,曹操曾遣使至長安致意,這位倒楣的使者先被張楊拘留,靠董昭說好話通關;到了長安,又被李、郭拘留,因為李、郭認為曹操支持另立天子,不懷好意,這回是鍾繇跳出來說話。現在御使趙岐親臨,雖然袁、曹都擺出「將兵數百里奉迎」的高規格款待,但趙歧並沒帶給他們任何好東西,相反地,長安朝廷還另外任命壺壽為冀州牧、金尚為兗州牧,強拆袁、曹的臺。 趙岐只做兩件事,第一,他勸袁紹與公孫瓚停戰,袁、公孫兩家打了幾年也沒力了,剛好賣皇帝一個面子,各自罷兵,回頭處理內部問題。 第二,趙岐與袁、曹、公孫等人打勾勾,約定之後派兵去洛陽奉迎天子歸來,不過這是個萬人響應沒人到場的政治空話,趙岐自己也沒回洛陽,而是留在陳留養病。 在「安集關東」的政策下,四天王政權成功地避免了與關東方鎮的衝突。四天王顯然用次元刀將董卓切割得乾淨,例如前面提過,劉協想殺李儒時,李傕跳出來說劉辯之死都是董卓的錯,李儒不用負責。而關東方鎮間彼此征伐,有皇帝背書總是多了份正當性,因此對於「四天王」與「朝廷」的關係也就當做看不見。 不過馬日磾和趙岐卻為此挨上歷史罵名,清代史家王夫之認為馬、趙二人不鼓勵方鎮西進勤王,卻要他們接受長安朝廷招安,乃是為四天王等奸賊做倀,「為天下賤,不亦宜乎?」 馬日磾則更慘一點,他和袁術關係被孔融解釋為「袁術僭逆,非一朝一夕,日磾隨從,周旋歷歲」,而他徵僻封賜袁術屬下,是「曲媚奸臣,為所牽率…附下罔上,奸以事君」,最後連個葬禮都沒有,可謂衰洨(81)。 |
|
( 興趣嗜好|電玩動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