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董卓] 董卓之後(2)
2019/07/27 17:06:53瀏覽3229|回應0|推薦7

          對於董卓部曲,王允與呂布最初的結論是由皇帝下赦令,將一切歸零。但王允隨後反悔,反悔不是因為起了殺意,而是他認為:「這些人只是遵從主子的命令,本來就無罪,今天對他們下達赦令,等於是先在他們頭上安上罪名,再赦免,這只會讓他們起疑,不是安定人心的方法。」

    莎士比亞說:「赦與不赦,此誠為人生之難題。」(我亂掰的),正是此時王允的寫照。事實上,王允確實沒有加害於董卓部下的記錄,例如胡軫與徐榮兩位主要的董家軍將領,在董卓死後均歸順新朝廷,王允不喜歡他們,但也沒為難他們。

    不過不加刑罰是一回事,要如何處置這十幾萬的軍隊又是另一回事。董家軍人數眾多、火力強大,有人便建議:「涼州軍素來害怕關東軍,若將他們驟然解散,必定人人自危;最好還是請出皇甫嵩這塊神主牌,讓他統領涼州軍,繼續駐紮陜縣,朝廷再和關東軍好好談,看之後怎麼處理。」

    王允搖頭說:「關東聯盟都是自己人,今天讓涼州人拒守陜縣,固然安定了涼州軍心,卻惹來關東人懷疑,行不通啊!」

    從先前袁紹企圖另立新帝的行為看來,即便董卓已死,袁紹仍不一定認同這個長安朝廷;王允認知到雙方關係的脆弱,因此在董卓死後第一時間便派使者張種宣撫關東,也不想在董家軍和關東軍之間玩恐怖平衡的遊戲。最終所有董家軍安置方案都被否決,只留下最簡單粗暴的甲案:下達裁軍令,所有董家軍立刻放下兵器,就地解散。

    王司徒要處置的最後一群人,也是最渣的那群,就是阿附董卓的士大夫,這其中最邪惡最該死的,自然是董卓在世時最嗆紅的蔡邕。當時許多大臣都為蔡邕求情,蔡邕也上書自我批判,希望能帶刑完成漢史,但鐵血王司徒不為所動,蔡邕早流亡多年,沒死,一代天才遂被殺害。這事對王允名聲造成很大的傷害。

    柏陽認為,王允之所以一定要殺蔡邕,是擔心蔡邕記下他諂媚董卓的醜態,我不反對這種看法。不過我會認為,王允和蔡邕是董卓最信任的兩名士大夫,蔡邕行逕還要更張揚些,在那個困難的時刻,在長安的蔡邕宅邸可是經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因此要論媚董醜態,蔡邕未必能好看到哪去。我覺得,以王允嫉惡如仇的個性,想到之前自己折節附董的樣子,恐怕是難堪到搥心肝的,他殺蔡邕,大概就是為了殺掉那個過去的自己吧。

    除了蔡邕外,「諸阿附卓者皆下獄死」,具體受刑人名單不清楚,只知道還有一位名叫「丁彥思」的名士因附董而遭處決,但不知此丁公為何人就是了。

    簡言之,王允處理董卓餘黨的原則是「捉大放小」,董卓親屬滅族,附董士人處死,至於廣大涼州軍團則不加刑責,只是解除武裝。這樣的原則其實不能說錯,但王允顯然只有原則,缺乏具體落實步驟,更沒有進行政策溝通。史載,董卓死後,王允變得極為剛愎自用,凡事只講政治正確,不顧現實考量,開會時不給同僚好臉色看,對於刺董搭檔呂布,王允更是露出名流嘴臉,視呂布為「劍客」之流,不與之談論正事。

    於是,王允對涼州軍團的「不加刑罰」的善意完全沒有傳達出去;反之,當時關中百姓對涼州軍團普遍抱有敵意,輿論盛傳「當悉誅涼州人」,而駐在關中一帶的涼州軍團對此報持警覺,結果就是雙方敵意越來越濃,裁軍令不行,擁兵者更加自守。

    當然,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東方的陜縣。(77)

( 興趣嗜好電玩動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a0111&aid=12826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