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5/18 09:49:51瀏覽418|回應0|推薦5 | |
「口述歷史」是「菲律濱菲華文學館」定出來的一項工作計畫。其目的是在保留、追溯菲華文藝發展初期的文獻檔案,不想讓這段歷史湮沒於時間的長河,同時也藉此向早期開拓耕耘者致敬。 這是一項極有意義卻頗為不易的工作,更萬然想不到責任竟然落在我的頭上,嘗想以我個人怎能承當這項重任,但是經過好幾個月的籌畫,王禮溥先生成為「口述歷史」第一位受訪的菲華文藝工作者。 早在提議成立菲華文學館之初,王禮溥先生即將其珍藏的剪報、書籍、雜誌整理好,加上多幅他個人的畫作送交中正學院校長潘露莉博士。看到那四十年代保留至今的報紙,小心翼翼地翻開,只怕一不小心紙張就碎了;泛黃的報紙上印著我們熟悉的作者筆名,他們都是我們所熟悉的早期菲華文藝工作者,如今看著它們在「四十年代」所寫的文章,那不但是印證著他們早期辛勤的筆耕,也為菲華文藝史寫下了「前言」。 和王禮溥老先生說好五月二日進行「口述歷史」的錄影工作,於是,將早前他捐給菲華文學館的書籍資料拍照存檔,又為「口述歷史」製作片頭;古人說名留青史,那找竹子為背景吧,所以用碧竹配上清泉煮茶,至於背景音樂想了許久選了一首很喜歡的交響樂,剪接得滿意了,才想到不知樂章的名稱,於是回頭去找,赫然發現是《織網》,該是無心插柳吧,想想編輯錄製口述菲華文藝史,事實上就是請受訪者將當年點點滴滴的記憶串連起來,那也不啻織網了。 五月二日上午,王老與黃珍玲老師如約到達文學館,並請黃珍玲老師擔任訪問人。而王老又給我們帶來另一番驚喜,因為他帶來亞薇(蔡景福)當年交給他的文聯的文件檔案,此外,還有王老與文藝界人士書信往來的真跡,他悉心地分類並裝訂成冊,那厚厚的一本真是無價至寶;此外,王泉笙故校長,鮑事天故永遠名譽董事長等早期到訪三寶顏中華學校的珍貴照片,王老放大裝鑲在鏡框中,那份心意、情意,相信凡中正人和文藝界朋友都會同聲言謝的。 王禮溥先生還分享了他唱的《串串的回憶》,他希望我能安插在口述歷史中,於是即刻錄進電腦中,手上資料有一張大中華日報文藝工作者的合照,照片中的人王老是碩果僅存者,餘者皆已作古,看了令人不勝唏噓。目前口述歷史仍在剪輯中,但願能早日完成,使它成為菲華文學史上的一段記載。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