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菲華作品走進課堂 / 靖竹
2019/02/16 08:09:47瀏覽330|回應0|推薦3

        四年前潘校長要求我規劃高中部中文課程時,在極度倉促的情況下,排定中文能力較弱的採用「語言」教材,中文能力強者,採用傳統的「語文」教材,因此,除了一些學習語文必讀的教材外,還納入小四(施柳鶯)文友的《掌中漢字》於「作品選讀」的課程中。之所以選中這篇文章,除了是文筆優美外,內容記述的是一九九○年七月十六日菲律濱大地震的慘狀,又說到災難中罹難的華裔戴文全臨死前在掌中寫下自己的中文名字,期望藉此喚醒華裔子弟重視中文。                

         二○一八學年度開學前,經過反覆思考,並和教學同仁們的討論,圈選了黃珍玲老師《化雨亭中的青銅像》、葉來城文友的《鄉愁在千島》、王勇文友的《別讓地球生病》,加上拙作《從上好佳包大人》。

         以上四篇文章都已教完,在此想說明之所以選這幾篇文章的目的和從學生方面得到的反響。《化雨亭中的青銅像》讓學生們從黃珍玲老師的追思中去了解王故校長創校的勛勞;課後的作業是讓全班同學分組製作多媒體來介紹本校的「養浩園」和王校長,各組同學各顯神通,用各種不同的角度去介紹,有嚴謹的介紹,也有極度風趣幽默的,攝製的影片效果頗佳,因此在校內各處的電視屏上播放頗獲好評。這麼做除了帶給製作小組同學們的成就感外,也讓更多同學認識王校長;一位同學更在讀書報告中寫著:「這篇朗誦詩應該更早讓同學們閱讀,以明瞭王校長高貴的人格與對中正的貢獻。」這是一個讓作為授課老師感到安慰也感動的結論,尤其是在本校創校八十週年的二○一九年。

         為應對十一年級教材余光中的《鄉愁》,所以選了《鄉愁在千島》,讓同學們對應、比較不同時空的鄉愁,在學生們自述各人家中老一代對家鄉的說法,發現和作者所言不謀而合時,教材內容就變得貼近生活而不受排斥了。

          針對當前熱門的「環保」課題,選出了《別讓地球生病》。流暢易懂的文字讓學生很快地明白內容,此外,又補充了「大自然在說話」的影片做為輔助,讓學生看我們美麗的地球,優美的旁白讓學生們擷取更豐富的資料,讀書報告可以更加精彩豐富。

         由於「上好佳」零食是學生們下課時常吃的玩意兒,因此,《從上好佳到包大人》讓學生看出「上好佳  OISHI」就是「上好呷」的意思,「包大人」是宋朝龍圖閣大學士「包青天」,把「包」字當動詞,就成了最傳神的成人尿布品牌,讓學生充分明白中國文 字一語雙關的妙趣。

         令人告慰的是學生們的課後反響讓我覺得選的教材還算恰當,作者是校友,內容都是他們熟悉的人、事、物。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OWNLP&aid=12480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