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瑞士 琉森Luzern-推開霍夫大教堂 Hofkirche 的聖門
2010/07/12 14:54:15瀏覽1971|回應0|推薦4

瑞士 琉森Luzern-推開霍夫大教堂的聖門

英國大文豪培根: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了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提筆至此,那一天霍夫大教堂的神父、信徒們的樣子,一一浮現於我的腦海,原來這世界上有許多人過著跟我們不同的生活,關注與我們不同的事情。

沿著湖邊一直走,我好像跟周遭的人嘔氣,擁塞於快車道兩側的大陸觀光團,即忙著採購鐘錶紀念品,為了做出強烈的區隔,好勝心驅使我走向眼前這座地標建築「霍夫大教堂」Hofkirche,似乎離觀光商業區愈來愈遠,卻也與歷史上的琉森愈來愈近,出自直覺的走向它,不能持續受惑於商業的困局,而忽略了躍向世俗紅塵之外的神聖之域。

眼看大教堂即將接近,卻是走不完的奢華精品店,不知已與多少支櫥窗裡的勞力士鑚錶擦身而過,琉森是一個看似古典優雅卻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不是一般凡夫俗子高攀。

爬上階梯,試著回望悠悠的琉森湖畔,彷彿已遠離了金錢溢滿的城市騷動,終於可以揮揮衣袖,不帶來任何奢華渴望。

大教堂門口有一座噴泉、聖母像,兩旁是古代人的墓碑,透露出一股離世的沉默訊息,象徵著尋常生活裡最安靜無言的哀傷

大教堂的大門,異常精工,可以感受到許多致富的信徒對這教堂的捐贈擁戴,讚揚這座琉森的地標。蘇黎世是一座積極致富的城市,而琉森才是一座享受奢華與富裕的城市,僅是從教堂的角落,會使你無法忽視這裏人們的生活實力。

我推了門走進教堂,是一位神父帶領大家禱告,這一天是星期四,有許多老人再次沉浸於聆聽上帝的神諭,我選擇了最後一排位置坐下,不知道他們是否會排斥外人參與他們的禱告?

我不太受制於上帝只能聽德文或英文,因為我也沒有特別所求,所以我講的中文如果上帝聽不懂,應該也不致於逞罰我。

記得當時我禱告的內容,大意是:「感謝上帝,讓我來到這裡,能夠坐在這裡與大家一起禱告跟您說說話,原來這世界還有這樣一個地方,除了世俗的擁碌,金錢的價值,原來還是有許多人追求著簡單的生活、平靜的心靈。原來不是只有我,還有很多人,年近半百,都認為追求著與上帝同在的生活是多麼重要的事情,而我,也能夠推開大門,走進了這裡,這一天是Apr.-29. 2010.…

霍夫大教堂(Hofkirche)

簡介: 雙塔哥德式建築的霍夫大教堂初建於8世紀,為琉森最重要的教堂及居民的信仰中心。位於卡貝爾橋的東方,17世紀一次火災之後,重建現今所呈現文藝復興晚期的建築風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裡面有一個4950隻銅管的管風琴,此經常不定期有音樂會在此表演。(摘自MOOK網站,http://travel.mook.com.tw/globalinfo/city_spot.php?gid=422&info=area&SPOTID=19448

這裏是另一個世界,當我在最後一排坐了下來,我便感受到這世界不是只有某一種人格、價值、情境。對於同樣的人性渴望,世俗生活的展現可以有各種不同系統、觀念、思維,然而,沒有一個地方說他們不需要廟宇、教堂,在瑞士,幾乎所有的大小城市皆以教堂為地方中心,感召或管理著城鎮上人們的心靈生活,類似與神同在的地方政府,衷心扮演著人們的精神導師。

我不是因為市民的關係,卻主動地走進教堂來到這裡,聆聽神父的說法,語調之中聽見對神的全然投誠,後來唱著聖詩,我有點顯得不夠融入,畢竟不是教徒,蜻蜓點水式地聆聽,但是看著眼前每一位虔誠信徒的言行舉止,全然地敏感、脆弱而臣服,每個人內心中永遠有這一面,上帝開啟的門,貫穿生死的通道,渴望生活於天堂的美好,擺脫世俗醜陋邪惡的種種

我震撼於英國大文豪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01.22~1626.04.09.)曾針對無神論者所作的犀利評語:「無神論會毀掉人高貴的特質,因為人類在肉體方面無疑與野獸相似,如果在精神方面也不接近神靈,那麼人類真可說是一種地下的動物。《論無神論》

呵,我作地下動物已經很久了,就像尼采說的「一隻沒有主人的狗」,這樣的精神層次,是忙碌的、沉淪於物質社會的我們經常疏忽的問題。

最後我想以培根的話作為結尾: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了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

提筆至此,那一天霍夫大教堂的神父、信徒們的樣子,一一浮現於我的腦海,原來這世界上有許多人過著跟我們不同的生活,關注與我們不同的事情。

後記:

我不否認教堂的確是空間比較特殊的地方,但是如果以建築學的角度來看,會感受到建築師刻意操作挑高、栱型、採光的手法,營造出神聖的意象,這種空間感又牽涉到人類的腦袋、視覺與感官的結構,但是暫且不論形式的問題,原來人們對於神聖具有無可抗拒的渴求與親近,那不是釋放心靈的壓力,水也覆舟,神聖的空間感也可使心靈負荷加倍,一切重點來自人們怎麼看待世界、那根本的中心信仰。

不可否認地,神聖的戲劇感可以使人生更加深邃,生命意義更加深刻,原來,從古至今我們都有這樣的需要,而處於城市生活的現代人,卻把這樣的空間做一個切割,取代印地安人仰望太陽的丘陵原野。

拔除形式,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的靈魂都需要一個依歸,而如果那個依歸夾伴的天堂之路的甜美,是否我們便能輕易相信並安靜臣服?一如面對身體上的不適,有時候吞一顆維他命比吃一顆毒藥來的有用。

如果我們談論關於「愛」比「宗教形式」多,如果我們發明「樂趣」比「金錢形式」多,如果我們的「笑」比「文字形式」多,如果我們的「淚水」比「戲劇形式」多,我們是否可以成為真正的人,而不要再受困於文明的矯情形式?

這就是為什麼,清晨的鳥鳴比教堂的鐘聲動聽,為什麼,漫地的落葉能夠象徵某種情緒,這就是為什麼,對人類來說,往往夢比白晝更接近真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NNY2009&aid=421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