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08 09:18:28瀏覽632|回應0|推薦3 | |
2009/05/08 08:40 這個目錄下的文章真的很少,誰叫學術這種東西總有些奇奇怪怪的「症頭」,諸如一稿不可二投,原理原則和倫理等等。也是領域和習慣上的問題,總之,沒什麼好說的。 最近可說是不見天日好久了,給自己的目標是一鼓作氣把第一階段的訪談逐字稿完成。 逐字稿顧名思義就是除了聲音無法真的從紙上躍出外,錄到什麼打什麼,幾乎「原音重現」,有的基於研究需要,可能還要鉅細靡遺地加註表情符號,停頓秒數甚至受訪者面部表情或肢體動作...... 這些都不是問題,也是因為我的重點不需要太多這些描述,距離上階段聽打逐字稿已經是碩士班時的課堂作業練習了,同學大姊人脈足,聯絡到的是高雄市立交響樂團的總監和指揮還有一個國樂團的負責人之類,以及文化中心的處長(當年),小妹我雖然當然有親自訪談,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秤斤論兩講公平就是要自己自告奮勇去做逐字稿。我已經忘記多長的錄音了,反正總之打完應該是一萬七千多字,花了多久我也記不得了,只知道「生不如死」很久,其中一個受訪者講話速度之快,恐怕平平都一小時,可能有50%的加值。 只是這回再上場,除了兩位自告奮勇講中文的老外(算是讓我做warm-up熱身?),其餘都用英文。我得先聲明雖然後面會是哭么文,但那是哭么我自己得做的工作。我對受訪者是100%的尊重與感謝,受訪內容是掛過保證只用在論文上,所以這裡當然不會出現,他們願意用非母語回應我,怎麼說都是一大幫忙(不然研究做屁啊,來唱歌比較快啦),而且我從中學到很多,觀點、態度,或許我得說這樣本身樣本上就已經有非受迫性的樣本不均了(因為怎麼可能都訪談到這麼有斬截的學生?只是換言之沒有訪問成功的流標,有些話不用講太明,人家最後沒給我訪,我又能怎樣?)。這十來位年紀差距幾乎高達半個世紀、性別、背景、母語別很多不同,他們唯一共通的特點是通曉瑞典文。 打過逐字稿的都知道是什麼情況(如果沒有偷吃步的話),只是這回我不得不執行「聽打英文」而且前題是一字不漏。所以一再反覆去確認得花相當長的時間,通常一份60分鐘的訪談大概要花6小時,也就是六倍的時間,以我用母語又打字速度可以相當我手寫我口的程度來模擬,確實差不多,再快也快不到哪裡去。非母語又是另外一種情形了,我的一份大概50分鐘的訪談,在最有效率的情況下,要「一天」。這「一天」當然不是指24小時,只是這樣內容的工作實在無法持續不間斷地執行,耳機帶久了耳朵會不舒服,人坐久了也要起身動一動,加上吃喝拉撒睡,運氣好的時候或許也有1:6時間的效率,但這是可遇不可求的情況,因為受訪者的背景不同,他們的字彙(英文還不是母語)也有不一樣的時候,年紀、職業在我的case上有很明顯的差距,差別在哪就先不說了,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英文程度的水準不一,有些深奧的詞彙恐怕我這輩子就算用中文都不會用到。 這個側寫是我今天效率很差的一個案例,所謂很差是指我的效率。一個小時的錄音,我在「一天」過後,只有很痛苦地完成了「一半」。 受訪者的英文很溜,拿過美國mba,雖然說瑞典腔的英文算是很容易被忽略掉的,但聽完幾個後,確實這位的瑞典腔又更低,低到幾乎沒有。那我是在痛苦什麼? 我到過教室觀察兩個月,裡頭每一個學生我名字都叫得出來,有些人因為上述的特徵又更容易辨識,這位受訪者就是其中之一,雖然他們上課講瑞典文,但和結果沒有影響。 問題出在講話習慣。這絕對不是語言障礙,但我也找不出好的詞彙,姑且就這麼講吧,這是一位英文口語很流利的口吃。流利和口吃怎麼放在一起?雖然我早就聽過他們講話,但是這完全和聽打逐字稿是兩碼子事,有意思的是都口吃在「虛字」上,他們說瑞典語時我當然不知道卡在哪裡(聽得出卡但是不認識瑞典字),一聽英文就真的傻了......從打字上很明顯看得出來正常的口說和文字寫起來根本就是兩回事,除了其中一、二位因為有特殊專業所以口語才多比較接近完整句子(這在中文我當時不是很能辨別,但是英文就很明顯),大部分的口說出來的記錄,幾乎很難找到一句完整又沒有贅字沒有任何錯誤的「考試標準答案」不會扣分的句子。 要完成這個錄音的逐字稿讓我很想去撞牆,因為跳針和鬼打牆都不是這樣子。 一個onㄤ了五遍、of, the, a, in. I'm, that......都有4-6次,我,每一個句子如果要倒退回去3-5次去聽完整的話,那就會有將近30個on不斷地重現(但是一on過了,後面就有如脫韁野馬般地快,導致聽不清楚得重新再on幾遍),我真的是對事不對人喔,明天我還要繼續請益的,再on個300遍,我也得「甘之如飴」啊! 只是on到我一度沒辦法繼續,開始丟msn給朋友 他媽的 今天的逐字稿聽到一個有口吃的.........打死我了! 不是給我一直 ㄤ ㄤㄤㄤㄤ就是 兔兔兔兔兔 多啦ㄟ夢都只 ㄤ三次....這位大德ㄤ到我都快口吐白沫了 對不起,我的耳朵已經很痛了...... 因為我的問題才打了一行沒完(因為受訪者就急於回答,打斷了我的問題全部,不過基於回覆內容有切題,所以我就讓他講到完為止才繼續開始換我發言),只是回過頭一看,我那一行未完的問題之下,回應的篇幅高達兩頁。在打字的時候只會一小段一小段去聽清楚並記錄下來,所以往往不會知道下一句或下一個字是什麼就先中斷,然後打完字再繼續按play聽接下來的內容(這是我的習慣),誰知這回暫停的地方恰恰好是回應最後一個字,等我打完再按下play之後,我聽到了我自己的聲音。
那是一個太明顯的「大喘氣」啊!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