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20 19:47:27瀏覽1943|回應5|推薦5 | |
拖鞋與大學
2011/06/19 19:40 http://tw.myblog.yahoo.com/stockholm-europe/article?mid=18251&prev=-1&next=18246 話說出國留學、西方取經,不管個人與政府,期盼的莫過於截長補短激勵成長。如果你問我,瑞典大學生會不會穿拖鞋去上學,答案只有YES或NO這種取絕大多數結果的呈現,那答案是NO!所以這麼說來,瑞典這樣進步的、有禮節的大學樣貌,「不穿拖鞋上學」是值得效法的?我會很有問號。瑞典的大學學期從八月底開始(第35週,所以日期不定)一直到聖誕節過後一月中是秋季學期,而秋季學期結束的隔天就是春季學期的開始,中間沒有所謂的「寒假」,即使聖誕節、新年假期放了一段不短的時間,假期結束後回來考期末考的安排比比皆是。春季學期一直到六月第一週結束,倒是由於期待了整年的夏季,學校的課程結束的早安排考試結束整個學期好人人放假去的安排也很常見。今年到了五月三日都還下了場雪,所以我實在很想大膽假設,瑞典大學生不穿拖鞋去上學的主要原因是:整雙腳傷不起。當然這不是唯一的原因,而是瑞典年輕人對打扮很有自己見解,從小就幾乎沒有「制服歲月」的限制下,對怎麼穿便服有個人相當的哲學,也就是從頭到腳的整體性協調都很在意。而夏天很短,能超過25度的天數可能不到兩位數字,真的非穿拖鞋不可的時候,也都放大假去了,所以校園裡頭很難看到穿拖鞋的大學生。因此,他們不穿拖鞋的原因是「進步」的結果嗎?如果不討論場合,我在高雄的時候也只有在一年寒流來的那幾天穿上襪子耶! 廖玉蕙博士在聯合報的這篇「為何不能穿拖鞋上學」讓我「大心」!不是因為她是博士,而是她服務所在的單位是專推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向來被一般大學畢業生戲稱「八股」的師範體制能有這樣的看法,讓我看到了希望。然而看到文章後面諸多網友的回應,多流於強辭奪理,挑釁作者職業身分的言論,再次又讓人感嘆人人「躲在後面」暢所欲言的偽自由及怕責任。 我也當過大學生,而且都在台灣南部念。拖鞋,我也穿過進教室,而且研究所時期還在師範學校裡。想來好笑,我卻也曾經和穿藍白拖的工學院男同學討論過拖鞋禮節。一直到今天,我還是贊成「不要穿拖鞋去上學」但是我也支持「可以穿拖鞋去上學」。這個並不矛盾,因為「拖鞋」不是重點,重點是「得體」,而「得體」的規範在哪裡?表面上,這是「拖鞋」的問題,如果真就拖鞋去討論,那很容易淪為階級與財富的霸凌。我大學念的是管理學院,那裡的訓練(沒有任何規範)下,「人模人樣」、套裝、包鞋、儀表是「考試」成績的一部分,因為我們鮮少筆試,報告寫完是要上台去報告的,於是在那裡的整個氛圍下,老師自然只是提點(當然不會逼你去採買),而同學學長姊這樣四年看下來,只要不要太沒有慧根或太堅持自我(團體報告不要當害蟲),四年畢業後要去面試該怎麼穿,算是「有練過」的。所以我們班的女生在大學的時候,看起來就像OL、男生就像SALES(不好意思因為還沒有大老闆的fu出來),某一次報告,我還誤以為怎麼有個sales跑進校園來,後來才發現那是本班同學。 但是有沒有人穿拖鞋上課?有!不得體嗎?「沒有!」因為我看到的拖鞋簡單來說,都,不便宜。不是30-50塊一雙那種穿起來就去逛夜市或去海灘的,也沒有因為穿拖鞋,膝蓋以上看起來像是昨天上網熬夜完早上沒有刷牙洗臉梳頭的模樣。四年我從來沒有聽過系上哪個人因為穿著被學校關切過,至今畢業十年也沒有聽過哪位同學因為穿著不得體去面試被打槍,更別說成大過去連續n年還是企業的最愛。我們班這種「管院」穿法,看在我的工學院男同學們的眼裡,得到了兩個粗淺的回應。「管院女生比較會打扮」以及「管院男生那樣穿太做作不自然」!為什麼會這樣講到的原因是,我「試圖」建議工學院的男同學們好歹「不要穿在宿舍去廁所和在宿舍裡頭走來走去穿的藍白拖」去上課。對我來講,那不是藍白拖的錯,但是藍白拖也沒有對就是了,因為在校園裡面被穿起來看起來像是你在宿舍剛起床的那種模樣出現在教室裡,實在很嚇人。說穿了就是「得體」的問題,但是拖鞋終究是拖鞋,「露腳趾,後面沒有帶子」,這個簡單的定義如果要說買皮鞋店裡的就「不算」也說不過去,不能因為一雙三千的就「不算」、一雙三十的就不行。 這個爭議的重點對我來說,我強烈反對大學介入「管理」學生的儀表。因為「大學」不應該把資源和精力耗在這裡。一個就算穿著在宿舍剛起來沒刷牙洗臉梳頭就走進校園走進教室的大學生,確實不得體,但是用「制度」去強制施以懲罰或管制,是他個人要學習的課題,可以「督促建議」他「見賢思齊」的方式很多,用這種「權威式」的方法簡直是大退步!學生的儀表「出問題」(真的有問題嗎?)不是「大學」的問題。你可以開課教授他各種業界需要的智能好儲備他有職場上競爭力的同時,自然也可以開課指導相關求職謀事時的相關技巧(包含穿著,考空姐什麼的不是都有專業補習班嗎?),而不是用這種站在門口攔人或記錄的方式:這只有在高中以下的學校才這樣管,而且很多中學生也相當不以為然。大學是開放空間,你民眾穿拖鞋進來溜狗也是開放的,「大學生」身分也不僅侷限於18歲畢業到23歲不等的年輕人,大學也不應該是「封閉有圍牆」的範圍,所以,你今天是要怎麼試圖「防堵」這些被認為穿著「去面試一定會被打槍」的人「進入校園」?如果這個辦法可行,那學校是不是要徹底執行去每一間教室裡堵人記錄?又,教育和學習一定是在「教室裡」進行嗎? 我們在高中以前的年代多半都穿著制服成長,當然沒有所謂穿了制服就過關,當然還有髮型和鞋子,甚至手帕衛生紙指甲。想想,如果這些東西你在小時候訓練了至少(不含幼稚園)6+3+3=12年,都還沒有「教育好」,這要算是學校教育失敗還是家庭教育失敗,還是該慶幸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天賦追求自由的能力沒有被完全剝奪?大學以前的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教會我們怎麼穿便服,甚至不能稱為「知道如何穿制服」,即便如我自信在身為學生的時代再循規蹈矩不過了,也無時不刻地思考如何可以想穿自己比較想穿的衣服(就是短褲啦!幹嘛一定要穿裙子。而且連體育制服都不能穿著進出校門,其中一個原因是教官說:外面的民眾看了雄女學生這樣穿「很不得體」。哇哩咧~那是因為體育制服上讓你知道我念雄女,是那裡不得體?是胸口有兩個大洞還是褲子臀部前面破兩塊?那麼我週末穿便服去菜市場吃麵買豆花的穿著跟你一樣時,就會改變我是念雄女的事實,還是你外面的民眾要很怨嘆穿這樣也能念雄女喔?),我之所以不「突破」簡單來說也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只是因為沒膽而且不想花精力惹麻煩(衝撞體制?)跟學校在這種鳥事上周旋。若是高等教育大學院校還在「管」這個部分,每一間學校每學期五百億也不會讓台灣哪一間大學能成為世界百大! 我們學西方各種觀念很久了,但怎麼學來學去都還在表面工夫上打轉?該學的不學,淨找一些讓自己矛盾和糾結的雞毛蒜皮鳥事內耗?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1/La_scuola_di_Atene.jpg 這是拉斐爾的畫作「雅典學院」,在現今梵蒂岡博物館裡頭的牆壁天花板上。在台灣上過歷史課的都會看過這張。這是知識的殿堂,大學追求的境界。有人去叫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把鞋穿上嗎?圖有點小,他們如果不是打赤腳也一定是穿拖鞋!(我不是要鼓勵大學生穿拖鞋,「卡差不多」是真的要有,我是強調大學不應該管到這件事,太無聊了!) 柏拉圖沒穿鞋、亞里斯多德 穿.....well 好吧,涼鞋(但是這款也包不住腳臭的)! 台灣學西方不是一天兩天,只不過都只學到表面,建議參考西方學術界最悠久的先賢先哲,例如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拉斐爾在「雅典學院」裡給他們的穿著:前者赤腳,後者超透氣涼鞋,這樣就不必再糾結校園裡面「應該」怎麼樣了。人家學術裡面的精神辯證是在追求知識與真理,誰管他們穿了什麼?(不是「鼓勵」一定要效法不要穿或一定要穿,更不是「不排斥就等於讚同也鼓勵穿拖鞋上學」。這就完完全全畫錯了重點!) 衣冠楚楚去教室上課當然大有人在,要探究的是要怎麼讓學生自發性得體打扮,而不是一味的禁止用那種拙劣的方法與降低大學精神的方式。謀職求事這種「功利」理由實在不足以成立,沒有人可以限制將來要繼承家業回家養魚的人去大學求知吧?他不需要衣冠楚楚去求職呀!而且,別忘了,真要去講「符合民情」,那我們還有一詞叫做「衣冠禽獸」,所以,事情不是這麼搞的。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