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踰越情色讀書會 第三次 記錄
2011/10/11 11:52:25瀏覽282|回應0|推薦0

踰越情色讀書會 第三次 記錄

時間:1000805 星期五 13:00~15:30

地點: 台北商業技術學院 應用外語系系辦

討論範圍: Erotism ( Part Two: Chapter I-III)

主持人: 談玉儀 老師

導讀人: 賴軍維 老師

參與人員: 談玉儀老師、賴軍維老師、高榮禧老師、楊鎮魁老師

紀錄: 陳宇佑

研讀大綱

I.章節內容簡介

第一章

第二章:薩德筆下的至高無上的人:

1    超乎一般世俗理法之人,不受理法規範的人,有崇高地位與權力。

2    生活在虛幻且不真實的世界中

3    反應薩德落寞貴族的面相,對過去他祖先享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眷戀,也就是嚮往追求至高無限的權力。

4    至高無上的人乃一強者,有很高的自治力及邏輯分析能力。薩德至高無上的強者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欲,高度哲學化,集思想及放蕩於一身。簡單來說,至高無上的人就是一個哲學家。薩德所追求的強者是要肉體與思想合而為一的實踐家,所做的跟想的要結合為一。呼應傅柯的《不正常的人》書中所塑造的強者,往往是個不正常的人。

第三章 正常的人

從語言的角度切入,薩德的情色語言不是那些一般放蕩者的語言

III. 可能的喪失到不可能的喪失:耗費的概念、喪失、情色

  情色本身也是一種耗費。巴代伊寫了很多異質性的理論,卻寫出很高的同質性的作品,這些同質性環繞著耗費在打轉,因此我們將視為是耗費的理論學家。(賴老師批判 :巴代伊從來沒有想把一本書寫好,不是一個好的哲學家,因為思想太散亂。)

  獻祭是去製造神聖的東西,然後這神聖的事物透過喪失的操作而完成,但喪失如何比擁有更有快感,進入狂喜的境界? 失比得更有快感,進入狂喜的境界,這是有趣的現象,因為沒辦法從傳統經濟學角度去解釋。從傳統經濟學來看,人類的生存以生產、保存及掠奪為主要經濟目的,但因為人類有更多行為是非目的性的。當代有許多喪失的行為,奢華的事情,葬禮,埃及金字塔,戰爭,儀式,戲劇及反常的性行為.....等,這些都是屬於非生產性的耗費,這些活動目的不是獲取而是毫無節制的喪失。巴代伊會談到這,是因為受到當時人類社會學者的影響,摩斯對美洲印地安人的誇富宴的文章而發展出一套關於獻祭跟贈與,也就是喪失的概念,巴代伊從中得到很多的啟發。

何謂誇富宴 ?

  在北美的印地安人,有重要的節日舉行如成年禮、喪禮等其它重大儀式。捐贈者透過大量的財富的捐贈達到羞辱,和挑戰他的敵人,也就是受贈者,必須毫無條件的接受捐贈者的挑戰,為了洗刷羞辱,受贈者必須以更大的財富回贈及耗費來展現勇氣與財富。例如 : A捐贈給B 100萬,B必須回贈給A 150萬。誇富宴其實是捐贈者與受贈者之間互相的毀滅,財富的展現是在喪失中展現的。誇富宴 就是一種揮霍、漫無目的的浪費,巴代伊認為戰爭是最大規模的耗費喪失。人類最大的耗費喪失就是死亡,而戰爭帶來大規模的死亡

純粹的喪失是可能還不可能 ?

  從可能到不可能,巴代伊如何解釋 它的意義與重要性? 非生產性的消費不是以一種生產為目的的消費,而是一種力量,也不是一種可以控制消費社會的力量。對個人而言,耗費代表巨大能量的喪失,對社會而言,耗費是一種違反整體社會的生活,也就是踰越的行為。透過耗費或者踰越的行為,人可以暫時的解放或解脫,人可以成為暫時不是一個只為五斗米折腰的辛苦勞動者。

  在二次大戰前,巴代伊認為耗費或喪失是有可能的,這是可以被期待,甚至被完成的。因為喪失是可能需要某種信仰,才能自我完成,這種信仰是一種力量。巴代伊說,喪失為什麼可能 ? 是因為有利益的誘惑而可能發生。也就是說誇富宴為什麼可能呢 ? 喪失是一種榮耀,耗費的存在和非生產性的榮耀是息息相關的。因為社會階級的地位是來自喪失的過程中,人之所以毀滅掉自己的東西是因為後面可以得到更大更多的東西,所已喪失是可能的。雖然有失去,但得到的會更多。喪失是希望對方給予更多或得到更高的聲望,因此摩斯說,最理想的情況就是誇富宴,但是不期待有任何的回報。而喪失是有可能是因為後面有更大的回報。

  而巴代伊認為,這樣的耗費失去它的本質,喪失已經轉變成一種擷取、一種以貪婪為目的的虛榮心。因此,巴代伊開始思考什麼是純粹的喪失 ?而巴代伊在思考這問題時,面對了一個矛盾問題,一方面如果要成為真正的喪失,不是擷取虛為的形式,就應該剔除利益的存在,另一方面,如果期待真正的喪失,必須要有利益為誘惑。

  最後,巴代伊認為純粹的喪失是有疑問的。喪失和自我喪失的不可能性。喪失是不可能的卻是不可避免的。人類最極端的耗費是死亡,人是要承受死亡的來臨,自殺不算,純粹的耗費是不可能的。非生產性的耗費是人類所不可能的和可能的,但這可能性是必須建立在純粹的喪失,沒有任何的回報。當死亡是終極的耗費時,喪失就是一種朝向死亡的方向。除了自殺,因為自殺是一種耗費,是有期待的,死亡是不能靠主觀運作完成的事情。布朗修認為,自殺不是一種純粹的喪失,是因為人有足夠的力量去自殺,就代表有足夠的力量去繼續他的生命,而且自殺對死後是有期待的,但死亡是不能帶有任何期待的。真正的喪失是好無所求,且毫無畏懼的。巴代伊認為情色沒有辦法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因為情色是一種神祕的經驗,這種神祕的經驗是跟死亡結合的恐懼感。在純粹喪失的原則下,也許無意識、無所求的耗費經歷是達到最佳狂喜的方法。

III.情色理論

賴老師介紹了薩德的情色理論並與巴代伊做對照

薩德的情色理論

-         唯物主義,哲學家, 知識性的情色理論,高度理論化

-         思想/肉體的配合。

-         以哲學挑戰禁忌。駁斥基督教理論本身就是快感。推理本身就是快感。

-         情色理論是一種個人去追求快樂的個別行為。一種倫理學éthique

1.      激烈主義 (intensivisme)

a.      快樂的原子的撞擊 (choc des atomes voluptueux)。快樂是一種生理學的現象,不是精神狀態。撞擊(刺激)越大,快樂越大。

「快樂只是一種快感原子的撞擊 choc des atomes voluptueux),(…) 這撞擊燃燒了流動在我們腦神經的電流。為了讓快樂更完整,那麼撞擊就必須儘可能更加的強烈」(Juliette)。

b.      過度:絕對的強烈 (excès : extrême intensité)。過度才能帶來快樂,走向幸福。過度走向犯罪。惡有三層次或階級。漸強。1.暴力與速度:走向邪惡;2. 力量更強的話,走向犯罪;到了頂點:粗暴殘酷,如殺人等。

「所有的道德效應都與肉體的緣故息息相關。(…) 從我們身上的器官組織開始,腦神經電流受到原子的撞擊的多寡程度將決定人類從事犯罪或迎向美德」(Juliette

「縱慾放蕩是一種所有感官的迷失:它要求所有限制的完全推翻,對所有偏見的無比鄙視,所有儀式的顛覆,對所有道德極端的厭惡。任何將無法達到這個哲學層次的放蕩者,搖擺於慾望的猛烈與內疚之間者,將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Juliette

*只有在種種過度當中,方能找到快樂。和存在的感覺。 (行善無快樂,做惡才快樂)

* 尋求更大的刺激。更大的惡行。120

2.      自私主義 (isolisme) (égocentrisme)

a.      「自私是自然律當中最重要,也是最正直,最神聖的規律。」

b.      薩德從根推翻了基督教所宣揚的教義:如憐憫、博愛、慈悲等善行。他認為這些行為都是弱者才有的表現。一個真正的強者,不應該去考慮他人的感受。因此,從這個理論出發,薩德建立了一套自私的(égoïsme)倫理學。他還發明了一個新字:isolisme,表示別人不過是一種達到快樂的工具。薩德的自我主義可說是體現了個人主義的極度擴張。

c.       虐待別人以求快樂 :肉體與道德的專制主義。強者的專利

「人類最大的幸福在於專制與暴政的最大效應。」

「最冷酷,最粗暴,最不忠,最兇惡的人將必是最幸福的人」

「人類最重要,也是最強烈的天性,就是去奴役他的同胞,以及用所有力量去虐待他們。」    

「大自然並沒有創造出甚麼法則,唯一烙印在所有人心上的法則就是:滿足我們自己,別拒絕我們的情慾,儘管這會損害到別人」(Juliette 836

3.      反肉體禁忌主義 (antiphysisme) : (反基督教所規範的肉體禁忌)

為所有受到基督教譴責的禁忌辯護,人性本惡,稱讚人性之邪惡

a.      為所道德禁忌辯護。首先為雞姦辯護,兼具實用 (避孕,人口不會快速增加)與快感 (比正常性交更快樂) 挑戰禁忌。亂倫,通姦,人獸交,謀殺,

b.      雞姦:不分男女。價值顛覆,錯亂 

4.      冷漠無情的禁欲 (apathie ascétique)

a.      感性的迷思揭穿感性的真相(物質化,肉體化)

薩德堅信:「一個真正的放蕩者很少是個感性的人」(Juliette

b. 靈魂的冷漠化:對他人的痛苦冷漠以對

「達到禁慾主義的完美程度時 (perfection du stoïcisme)妳將會在冷漠無情中找到許多新的樂趣這些都跟你自認可以在該死的感性中所找到的樂趣截然不同」Juliette

c. 獲得更大能量的預備性禁欲 (ascèse propédeutique)

1.      冷血大於熱情

2.      暫時性,準備的階段:壓縮與轉換

3.      冷漠無情方能有勇氣與能量去挑戰禁忌

4.      apathie 是一種高級的情色主義 érotisme supérieur

「繃緊我們的靈魂以反抗那些足以感動它的東西,用放蕩縱慾讓靈魂熟悉犯罪,只要留給靈魂肉體的快樂,堅決地拒絕靈魂一切敏感之事,讓我們故意惹惱它。在這種情況下,靈魂的自然行為並不允許它維持很久,靈魂會過度到一種冷漠無情的狀態,而這種冷漠無情很快就會轉變成千倍更神聖的快樂。」(Juliette ) 

「我的性格很堅定,從不淺嘗轍止;我做選擇從不猶豫,既然我在選中的事情總是其樂無窮,所以從不後悔,以免沖淡其魅力。我堅持「原則」,因為我形成的原則是健康的,年輕時就形成了,所以總是照做不誤;它們使我認識到美德的空虛與無用。我痛恨美德,別想看我訴諸美德。這些原則使我信服,只有通過惡行,人才可能體驗這種靈與肉的震顫,也就是美妙的肉體享樂的泉源。」《索多瑪一百二十天》

 

1.      對薩德而言,(什麼是快樂? 怎樣追求快樂?) 不僅要挑戰禁忌才能獲致不凡的快感,而且要挑戰最不可能的禁忌,然後獲得無法想像的快感。

2.      法國新小說大師A. Robbe-Grillet在一篇評薩德的文章中提到:「凡是被禁止的,都是令人興奮的。」因此,在情色書寫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入踰越的情節與話語,因為禁忌產生慾望,換言之,情色起源於對禁忌的突破與踰越,挑戰禁忌才是情色文學最大的美感所在,而宗教本身正是一大禁忌。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限制淫慾。擴大與增強慾望最好的方法就是試圖予以限制。」《索多瑪一百二十天》

3.      薩德是一個追求知識性情色(érotisme intellectuel)的思想家,單純肉體的激情並不構成快感的第一要素,也不是他的終極目標;快感的成立必須與諸「惡」有關,特別是宗教方面的惡行。

4.      「並不是淫樂的對象激起我的性慾,而是『惡』的概念。」《索多瑪一百二十天》薩德真正追求的情色並不是一般人耽溺於肉體之情色行為,而是要有知識內涵,也就是以「哲學的」方式去踰越禁忌的所有理論。

IV.提問、回應、補充

問題

談老師提問問題 : 情色文學或理論的產生是否呼應18世紀的理性主義 ?

賴老師答 :

這個問題法國學界也有很多的討論。18世紀出現啟蒙跟反啟蒙的思潮:

1. 薩德的思想繼承法國當代18世紀的有名思想家的理論

2. 薩德的思想體系採信了法國生物學家的概念,18世紀的生物學讓他堅信成為一個無神的唯物主義者。

這樣看來薩德是一個啟蒙運動者,但在法國看來卻是反啟蒙。雖然薩德吸收了很多法國啟蒙的思想,但是法國大革命後,薩德談了很多概念都是攻擊啟蒙理性主義的想法。在傅柯眼中,薩德是一個用理性來反理性的思想家。

補充

以下是高老師的補充說明:

Anti-rational and hyper-rational ?

Micro and Macro

巴代伊與薩德的情色理論與當代理論環扣,例如 : 對基督教的批判,部份理論家認為巴代伊將尼采的論點引介到當代思潮。

薩德如何從中得到平衡或者得到啟發 ?斯多革派跟享樂主義這兩面如何兼顧以及如何發展自己的思想 ? 這兩派從古代就針鋒相對。

基督教很看重受苦,認為把自己受苦當作一種價值,願意替人承受痛苦是一種無上的榮耀。基督教的復活的概念,不是一個高高在上或神聖的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替人救贖的想法,而是接近生物學的嫁接概念,任何信徒必須體認耶穌承受的痛苦,才有辦法讓自己復活,也就是讓你的信徒在目前有限生命裡,不斷經歷類似的復活經驗,基督教鼓勵我們要有這樣不斷復活的經歷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lloway68&aid=572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