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5 12:16:37瀏覽3345|回應24|推薦61 | |
引用文章年輕人,你在找工作嗎?〈下〉
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在成大畢業典禮上,建議畢業生若待業超過三個月,不妨嘗試「勇者策略」,選一家心目中的理想企業自告奮勇不拿薪水為公司效勞。對於此舉,翻譯工作者朱學恒嗆之為「奴隸行為」,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也表示「簡直是剝削行為」。 酷媽個人贊成楊基寬的"策略",原因很簡單,酷媽任職的公司,現在天天都有人登門詢問工作機會,申請實習的學生,有自願不領車馬費以求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錄用。 沒錯,天下就是有這樣的事,因為美國目前失業率創下25年最高點,預料今年之內還會繼續攀升,而經濟復甦之路仍是漫漫長途,且變數難卜。這是非常時期,也是現實問題,只能用非常手法解決等米下鍋的處境。 反過來請問,以台灣目前的就業市場狀況,平均每四個大專畢業生搶一個職缺,朱學恆和孫友聯除了唱高調,還有什麼切實的良策能幫助廣大畢業生找到工作? 台灣地小人多,自然資源比不上他國,勞力也比不上大陸印度,工作機會能有多少?偏偏大學錄取率幾乎百分之百,這可能是世界最高的了,結果滿街大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台灣僱主還認為求才困難的比率居各國之冠。 跨國人力資源機構萬寶華(Manpower)企管顧問公司,發表了今年人才短缺調查結果,發現台灣失業率居高不下,但有六成二僱主感到人才難覓,因為多數求職者並不具備企業所需技能。 酷媽一位從德國拿到博士學位返台,曾在國立大學任教的朋友,很失望的評論台灣學生治學素質說:「如果要我嚴格打分數,這班學生只有兩三人可以通過六十分,其餘真不知道他們混畢業能幹什麼?」 今天大專生找不到工作,是教育不符合企業需求,還是人才本就不可多得?經濟不景氣突顯了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企業界未來只會提高用人標準,因此,不妨直截了當一問,教育要不要改變功能,專為企業培養賺錢的工具?還是要繼續製造更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的泛泛人力? 教育不是應該培養傳承「為社會做貢獻」的世代嗎?可是「為社會貢獻」該不該有高報酬?所謂的報酬是否具有經濟效益?倘若依照反對「勇者策略」的邏輯觀念,教育就成了不過是為知識份子設定叫賣身價,而免費「為社會做貢獻」就是被剝削,因此寧可沒工作也不能有辱尊嚴。 像這種認知,許多大專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反嗆政府社會欠他們一份工作,就算教育部推動「大專畢業生企業實習」,也沒聽到他們感謝,還有抱怨薪水偏低、配套不完善、不是長期穩定的工作等等,怎麼都大專畢業了還自己站不起來? 其實要講先來後到的職場倫理,那些中高齡失業者、二度就業婦女、備受歧視的殘障弱勢,才應該先得到工作養家活口。若是只談適者生存的競爭原則,大專畢業生應該掂惦自己斤量,豈能要求都有「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許多大企業不願給新鮮人機會,主要是訓練新人太麻煩,不談投下的金錢時間,新人在訓練過程中造成的延誤,有時要花更多功夫彌補,而往往訓練好了,新人又會跳槽,所以很多公司寧可選用有經驗的老鳥提高成事效率,也不願幫別的企業培養人才還壞了自己一鍋粥。 畢業生想向企業證明自己是人才,就必須提早"就業"。比起酷媽三十年前大學就開始打工,現在大學生打工風氣更普遍,可惜很多學生打工只是為了賺錢消費,而沒有好好累積跟自己未來從事相關的工作經驗,增加自己謀職的籌碼。 如果大學由你玩了四年後,沒有讓人眼睛一亮的就業履歷,比起閒坐家中也沒搞頭,楊基寬的「勇者策略」確是一種突破逆境的積極做法。道理很簡單,你不先敲門,等門開了道縫,把一隻腳踏進卡住門,再慢慢往裡鑽,你就永遠只能在緊閉的大門之外,自我安慰拒當奴隸被剝削。 對聰明人來說,不求薪水只求工作,往往可以把工作變成金磚,鋪建自己成功之道。從工作接觸的方方面面,很可能就會遇到賞識的伯樂、提拔的貴人、投契的朋友、合作的夥伴,也只有先有工作,才能有所表現,得到別人對你的好評和信任,證明你有資格要求更多更好的待遇。 真要廣義而論,大部份人汲汲營營,不都是當了生活的奴隸?除了那些個大老闆,多數人工作不都多少有被剝削?貧富懸殊的階級,除非嘴含銀匙出生,許多人創業致富都是從奴隸幹起,吃點苦吃點虧也算投資。不是說嗎?活著就有希望,同樣的,有工作就有翻身發達的願景。 朱學恆不懂「先上車後補票」的做法,實在奇怪;孫友聯有工作有地位,當然飽漢不知餓漢饑。他們不屑當奴隸被剝削,也許是有足夠的經濟後盾,但不是人人都有那種好福氣,朱孫何必把別人需要奮鬥起步的委屈貶得如此不值?再說唸書補習還要繳學費,免費工作可以學到學校沒教的事,差很多嗎? 真正的勇者不怕委屈,因為他會把委屈轉為契機,把劣勢化為優勢,把被剝削變為自己發揮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勇敢踏出第一步才能不斷前進,若為了尊嚴原地踏步,就只有落人於後,而且可能越差越遠。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