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想像中的外國料理
2016/02/05 11:52:29瀏覽778|回應3|推薦7

那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提到她很喜歡吃外國料理,尤其覺得日本料理很精緻,認為這可體現出日本人對事情要求的一絲不苟和日本文化的細緻。老實說,日人的文化的確很細緻也很耐人尋味,但是依我對於外國食物的了解,我覺得他真的錯誤理解所謂的外國食物。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不是美食專家,水準上也比不上那些專家,但是我從事國際貿易將近三十年,結交了不少外國友人,加上我並不喜歡上餐館,而是比較喜歡所謂的庶民小吃和家常菜,所以對於食物有一份不同的看法和體驗。

    如果你在台灣大街上去做個民調,我相信一般人對於日本料理就是生魚片,壽司,韓國料理就是烤肉,美國人似乎是牛排,但是如果你真的到這些國家的家庭去,那可是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日本家庭很少吃生魚片,因為處理並不方便而且價格昂貴,反倒是炸豬排,馬鈴薯泥是比較常見的家常菜,而韓國人也是很難在家吃烤肉的,因為也很難處善後,不過許多韓國家庭倒是真的有泡菜專用的冰箱,同樣的美國人並不常吃牛排,但是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印象呢?首先是因為我們得知所謂的外國食物一般都是從餐廳得知的,而一般餐廳當然是要有特色,如果跟家裡一樣,就會減少客戶來店意願,因此在宣傳上就會強調特色,二來是一般外國人和台灣人對於接待客人理念不一樣,台灣人為了表示熱絡和親近,是很喜歡邀請客戶到家吃飯,但是一般而言,外國人很少做這種事(除非很好),因此上餐廳通常是為了招待客戶和朋友,因此也就比較正式。所以我們吃到的外國食物反而是比較不那麼平常的,跟該國的真正日常食物反而是有很大差距的。甚至有些被稱為異國平民美食也是有許多誤解,台灣人常常認為我們吃的是義大利式的比薩,但是老實說,台灣大部分的比薩店(尤其是連鎖店)是美式的比薩和義大利根本沒有關係。

    食物這種東西,老實說是見仁見智,只要你喜歡沒有甚麼不可以,但是千萬不要陷入所謂正統的觀念,因為每個國家的飲食絕對不是只有我們在餐廳看到的,而且那也不能全然代表該國的飲食,我走過世界這麼多趟,我個人覺得,台灣的台式餐廳反倒是和一般家庭飲食比較像,而歐美日韓等國則是差距頗大,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在嘗到真正的在地食物時,通常是驚訝超過驚喜了!希望這能給一些愛好異國美食的人一些新的觀點。
( 興趣嗜好烹飪烘焙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MC3242&aid=45936188

 回應文章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人不識外國歷史文化還不算數典忘祖,倒是中國人不識中國歷史文化就比較難有藉口了。
2016/02/06 11:58

樓下說得極是。

常常看到有些號稱自己是華人的外國人,還會忘本,一股腦地把中國文化及歷史拋得一干二淨,

對中國文化歷史的了解,在很多面向,連個外國人對中國文化歷史的了解都不如。

例如慈禧,號稱中國的太后,結果對於慈禧的研究,中國學者竟然還不如日本學者,


①美國杜魯門總統丟兩顆原子彈給日本,送蔣介石給臺灣!
②228事件國民黨警備司令柯遠芬説:『寧可枉殺99個,只要殺死1個真的就可以!』
③中正廟牌樓正名先總統石崗一郎紀念歌收尾:『反共必勝,建國必成!』
④如果你是公務員,那能撈就撈,能混就混,拖死政府囉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2/06 08:54
何止食物,台灣百姓對外國人、外國文化的了解,也是相當的無知。

驅逐低端人口,這樣對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2/06 00:04
個人對美食沒有偏好。

大部分中國人特重視吃,
舉世聞名,當之無愧。
什麼都可以拿來吃,
成語也充滿了飲食有關的概念,
完全可以說還在口腔期思維的民族。
連人肉也常常是中國人的食品之一,
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文革時期依舊如此。

食文化據研究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眾多,
一遇荒年人相食的場面就一再上演。

特長與以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的歷史學家孫隆基的成名著《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對此有精闢剖析,
這一個口腔思維人格的民族性格有例證豐富,鞭辟入裡的探討,

而李波的《中國食文化批判》則聚焦飲食接力孫隆基的著作,
可謂《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的續集補篇。

推薦版主及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