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業之釋義
2009/08/11 18:11:51瀏覽1054|回應2|推薦39

「身口意三動作」,身體、嘴巴、意識一動作就叫「業」。身口意本來是沒有業的,是真空的,其在真如本性,如如不動,縱「有」也是安定的。後來由真空變成假有,因為一切的「有」都是湊合起來的,所以叫「假有」,有了「假有」就不安定。一不安定就有動作,就叫做「業」。如上學叫修業,修業完成叫畢業,農工商法醫等職業,叫做行業,你只要一動作,不論做什麼,都叫「業」。不動作,什麼「業」也沒有。

一動作就有因果,現在人不懂佛說的因果,就連孔聖人說的因果也不懂。例如拿這把扇子,一拿就是造作,不管是善是惡,都是有動作造業。動作就是因,動作停止終究有結果。凡是動作比方為下種子,種子下地以後就會生長,生長必得結果,所以說「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種豆種瓜是因,得豆得瓜是果,種豆絕不能長出瓜來,種瓜也絕不能長出豆來,有什麼動作造什麼業,必得什麼結果。

「動作又分實假」身、口、意三業動作裡頭又分兩種,一種是實在的動作,一種是假定的動作。實在的動作算是有原因,假定的動作不算原因。有因的動作, 就會有結果,不算因的動作不結果。能结果的動作叫實在的因,不能结果的動作就是假的因。

佛法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大小乘中間有一個界限,什麼界限呢?小乘佛法講心識只有六個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人眼看不見,若把眼識說成是眼球、耳識是耳朵、鼻識是鼻子、舌識是舌頭、身識是身體皮膚,那是妄作聰明,胡說八道。大乘說八識,除了小乘的六個識之外,在加上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

眾生皆有佛性,但是,眾生迷的時候,佛性顯不出來,都是「識」在作用,,世俗叫做靈魂。就算靈魂是識,「靈」可用,「魂」字不可採,所謂:人為萬物之靈,性可以叫做「靈性。」眾生迷了就是「識」在作用,學佛證悟了叫「智」,所以學佛的人得「轉識成智」。識很靈,叫做神靈、神識。識有很靈很不可思議的能力,但是,眾生看不見。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都有靈明的感覺,這靈明的感覺在那裡呢?並不是在眼球、耳朵等肉體中,例如人在睡著的時候,撥開眼睛也看不見外頭的境界,可是神識不在這上頭。既然這樣,那神識在何處呢?這連羅漢也分不清楚,八識規矩頌說:「愚者難分識與根」證羅漢果的愚法小乘人也分不清楚「識」與「根」到底是那一種在起作用,何況是連愚人也配不上的咱們?因為羅漢只懂六個識,不知還有第七、第八識。而我連一個果位也沒有,自是分不清,所以我只能當錄音帶介紹出來。至於大家,只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下子就明白這個道理。

學佛除了學特別的淨土法門之外,普通學佛都是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小乘是根柢,在小乘有很多學理,例如六根、六塵、六識的十八界,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就發生六識。小乘說的造業,只限身、口造的因,不談意識。你只要身體不實際去幹,嘴不說出話,就不重因,不结果。大乘專說意,意才是造業的原因,身、口是假的。這是大小乘不一樣的地方,並非小乘不對,大乘對,而是針對不同根器,講不同的話,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對初學的人,講第七識、第八識不契機。學小乘,身口不造業就不结果,學大乘,雖然口不說,身不動,只要意識打主意就造業種因,就會结果。

諸位可別誤會大乘經和小乘經是兩種不同的講法,大乘、小乘也有相通的時候,大乘承認小乘之處很多,小乘採取大乘的也不少,單看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有一首偈頌說:「八個兄弟一個癡,其中一個最伶俐,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在家出主意。」小乘只說到六識,五個識向外攀緣境界比方是在外做買賣,第六意識是全才,他指揮五識,所以我們眼耳鼻舌身的動作,都是第六識作主,他叫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這一層道理,大乘也採取。

但是,大乘再添第七識、第八識。第七識也是意識,好比樹的根,前六識好比是樹幹枝葉,各有各的能力,兩者有連帶的關係。第六識成天亂出主意,終日造罪,第七識不幹這一套,它什麼也不幹,終日就是我!我!我!執著第八識為我相。有這個我相,就生出我見、我愛、我慢、我癡,這個見、愛、慢、癡,全都是在「我」身上產生的。第六識有我執嗎?第六識也有,雖然第六識有我執亂出主意,但是第六識有時候會停住,不亂出主意;第七識卻恆長不斷永遠不停住。

第六識出了主意,雖然口沒有說,身子沒有動,可是心裡出了主意,就是落下一個種子,叫做「內法塵」。不論是好種子,壞種子,經過第七識的執著,就成了生死種子,送到第八識去收藏,所以第八識叫做「含藏識」。第八識收藏一切業力種子,它是眾生輪迴的主人翁。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KW1111&aid=3215745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深入淺出
2009/08/15 11:58

此文釋業,深入淺出,簡潔易懂,誠佳構也。

雪廬老人風範猶存,鄉下老翁居功厥偉。


鄉下老翁(CKW1111) 於 2009-08-15 21:01 回覆:

了解業才知業之可怕,善惡種子它可無法功過相抵,起碼言行要慎重,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應對,這就叫修行!意就要更努力了,它極難控制,凡夫的我們是做不到的,所以佛慈悲告知特別法門,靠自力佛力帶業往生了!

願共勉


gladys99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十八界
2009/08/12 14:30

六根 六識 六塵  有十八界 人不斷在其中進出進入

時迷時悟,第七識是把關者,轉識成智,儲藏於第八識

是眾生操練學習之所在。

萬般帶不不去惟有業隨身,動心起念皆是業,慎思.

鄉下老翁(CKW1111) 於 2009-08-12 16:07 回覆:

第八識有如無限容量的硬碟,我們累世的一言一行一意,

一切善惡種子,都收藏在內,遇到緣就會發生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