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B】《絕路一號》
2009/08/21 20:12:05瀏覽288|回應0|推薦0

 
 
因為是個雨天,於是少年從門旁的架子上拿了他最喜愛的那把,純黑且有著蕾絲裝飾的華麗洋傘,準備到花圃去看看並且散心。花圃不是他的也不是別人的,從他出生的那天起就這麼一直存在著,或者是打從他有印象起就默默注意著這個花圃,他其實覺得花圃每天都不太一樣。
 
 
花圃總是隨著天氣變化而改變它的形狀,偶爾少年向窗外看向花圃時,花圃的中央都彷彿有個人正在回望著他。並非帶著惡意也絕非溫馨,那什麼感情也沒有就僅僅只是個,錯覺。少年這麼想著。只是有時候他也懷疑,那真的是花圃嗎?
 
 
噢,忘了說今天是少年的25歲生日,但今天下著雨,於是少年現在正撐著傘走在花圃裡頭。或許是下雨的關係,今天的花圃裡並沒有花,剩了滿地的爛泥。少年光著腳去感受那種黏稠冰涼的觸感,就好像他殺了少女的那天一樣。
 
 
少女從來也不曾發出聲音,只有在開心或生氣的時候能從表情看出一點端倪,可惜的是少女其實也不喜歡被看穿思緒。於是少女每天每天都在窗邊讀詩,或者該說僅僅就祇是看著詩集而已,直到那天她再也無法看見任何東西。
 
 
雖然少女被殺了,但其實並沒有死。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對少年而言,少女確實被自己給殺死了,但對少女而言,則僅僅只是做了場夢罷了。
 
 
於是少女還是天天在窗邊讀詩。只是隨著天氣變化,少女也越來越不專心,她喜歡看著那個少年,也好喜歡少年手上那把黑色華麗的傘,但她最喜歡的,還是那個花圃。
 
 
花圃永遠沒有固定形狀,但少女很明白花圃是自己的一部分,當她開心,花圃便會跟著盛開,而哀傷的時候,花圃也會跟??衰敗。當少女死亡的那天,花圃也一直與她同在。
 
 
因為少女實在太安靜了,以至於少年完全忘了自己殺了少女的那回事,甚至連原因都忘了,只記得那天手上的黏稠與冰涼,跟今天花圃中的爛泥一樣,還有那天也有絲線般的雨水不停落下。
 
 
當少年走了37.5個步伐的時候,因為太沉淪於感受,腦袋的運轉也變得緩慢,所以不小心跌了一跤,一根長長的塑膠花插就這麼從他的右腋插入,從他的頸部穿出,結果卻是令人驚奇的,一滴血也沒流下來。
 
 
事後有個奇人異事的節目採訪了他,並且用了一連串精密的實驗與分析來向他說明,他能活下來真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巧合。包括了該花插的頂端是噸的,插在可以滑動的泥土裡,甚至是當天的低溫都讓他免於全身綜合性感染的命運。
 
 
“你能活下來真是個奇蹟,不可思議呢”主持人這麼對他說。
 
 
是阿真的很不可思議。少年怎麼想都覺得自己不應該還活著,這一切都太不合理了。而這種不合理像個冤死者的鬼魂縈繞著他,讓他對自己的存在越來越沒信心。於是少年也越來越安靜,就像當初的少女一樣。只是少年每天看著的,不是詩集,而是擺在花圃中央的,以玻璃瓶裝著的,少女的雙眼。
 
 
少年一向喜歡華麗的事物,與自己的存在顯得極端的華麗事物,是他願意存活於世上的善良意念。於是那天少女尚未完全死去之時,他以手指緩慢且充滿敬意的取下少女那總是如同寶石般閃著光亮的雙眼。其實有一點不那麼純淨的原因是,他想實驗少女是否會因此而發出聲音,但這念頭實在太壞了,所以他一直不想對人提起,也希望知曉的人能替他能保守這個秘密。
 
 
少女終究是沒有發出聲音,但她一直好愧疚,不懂少年最後的眼神為何如此哀傷(只是少女從來也沒發現,少年的哀傷是因為實驗的失敗。至於是什麼實驗,噓……我們心底明白就好)。
 
 
少女也有個沒有告訴他人的秘密,其實少女每天讀著的,只是一種假裝。她早就沒辦法看清眼前的景象,更別說是閱讀詩集。而且日復一日,少女總是覺得喉嚨有著搔癢的感覺,有一回當她用力咳嗽,甚至從嘴裡吐出了肥大的蛆蟲。
 
 
少女一點也沒法忍受這麼骯髒的自己,因此她決定自己只是一點小感冒罷了。但是這麼想著的少女其實覺得非常害怕,她不懂自己的身體究竟是怎麼了。於是她又想起那位有著蕾絲洋傘的少年,聽說是個有美好前程的醫科學生。或許他會明白的向她解釋,解釋那一切都只是個微不足道的感冒罷了。
 
 
只是少女走了好久,也沒辦法到達少年的家。她經過花圃,雪白的腳上沾滿泥濘,每當她繼續向前,便在地上留下骯髒的痕印,還好少女沒有看見,否則肯定又要好一陣傷心。
 
 
少女沒看見的不僅只有自己留下的骯髒腳印,還有自己早已日漸脫落腐爛的軀殼,每走一步,一些肉屑便掉落地上。當少年回過神來的時候,看見的就是這麼一個恐怖景象。
 
 
少年忍不住倒抽一口氣,發出了微小的聲響,原本還在笨拙尋找少年的少女,就這麼確立了少年的位置,不穩而搖晃著身體與頸部,原本有著閃亮雙眼的地方現在只剩兩個黑暗空窟,還在不停注視著少年。
 
 
最後少年死了。在花圃中央成為一道黑色的輪廓,塑膠花插就那樣從他的腋下穿過頸部,於是少年便永遠也只能以那樣的姿態,在花圃中注視著天天在窗邊讀詩的少女。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ouillard&aid=324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