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27 07:58:58瀏覽494|回應0|推薦0 | |
《嘉年華會的狂歡》 「嘉年華會是怎麼一回事?」 蓮花水吉答: 「巴西的嘉年華會參加一次就夠了!」 「為什麼?」我問。 「不參加的可惜,兩次參加的是瘋子。」 「很有意思。」我覺得話中有話。 蓮花慶昌說: 「大家跳到最後都不穿褲子,全身光溜溜,赤裸裸。」 「有啦,有穿啦,穿很少就是。」 「在街上跳的有穿,在俱樂部的沒有。」 「到底有無?」 「本來是穿得很少的,最後剩下一點,到最後有無都無所謂了!」 「哦!」 不知道是那一位弟子說的: 「巴西政府不得已,只有在街頭,分發保險套。」 「哇!是這樣嗎?」 「當然真的。」他說:「巴西人很熱情,一次嘉年華會下來,生下了很多私生子,連父親是那一位都不知道,最後,只有到機場去捉人,捉到那一位就是那一位。」 根據「蓮花玲婉」查來的資料是這樣的: 嘉年華會(carnival)── 本是異教徒的節日,其來源甚遠,是古羅馬時代,慶祝農神時的飲酒作樂,狂飲狂歡,也即是巴克斯信徒(酒神)舉行的大宴會。 又如同古埃及人的狂歡慶典一般。 嘉年華會在中古世紀原本就是很狂野的舞會,據說,連沉穩的基督教徒執政歐洲時,天主教的宗教教廷,亦無法阻止嘉年華會的狂歡。 因此,葡萄牙的殖民地,自然有如此的習俗,同時早已融入非洲的音樂節奏與印地安人裝扮服飾的狂歡會。 人們推測,嘉年華會(carnival)名稱的來源是從carD-vale衍化而來,其原意是goodbye-meat(和肉說再見)。是指在四旬齋期,(復活節前四十),巴西的天主教徒將放棄放蕩、罪惡的生活與牛肉。 為了補償此種齋期的寧靜日子,所以在齋期的前一星期,便過著極激烈、混亂的狂歡日子。 嘉年華會正式開始的日子,是在Ashwednesday(聖灰瞻禮星期三)的前一個星期六晚上,共延續五夜四天。直到Ashwednesday才停止狂歡。 在我的腦海中,我可以想像── 在聖經中,摩西出埃及,上西奈山,而希伯來人在山下祭祠牛神,飲肉作樂狂飲狂歡。 在所羅門王時代,戰爭勝利的慶祝場面,又歌又舞,狂吃狂飲,一種混亂的大場面。 ......。 我問大家: 「誰真正參加過嘉年華會?」 年紀很輕的「蓮花一勇」老實回答: 「報告師尊,我飛到里約熱那盧,真正和巴西人在街上,狂歡跳舞──。」 「有沒有怎麼樣?」 他說:「我。......」 大家哄堂大笑,沒有下文。 我靜下來想嘉年華會的心理探討,人們為了齋戒而提前大吃大喝狂歡。 又,台灣祭神前先齋戒,等祭神那一天再大開殺戒。 這是一種什麼心理?是「補償心理學」嗎? 狂歡的心態又是什麼?現代人拚命找尋自我的解脫,是因為現代人一再受挫,不能隨心所欲,是閉塞的心靈尋求開放,由於長久的不快樂,只有等待假象「出口的光亮」。 一個被囚的生命,拚命找尋出路,想要重獲自由,在狂歡的節日中,這一切就在眼前發生,雖只是短暫的一瞬,也是一種解放的自在吧! 嘉年華會的心理學,值得探討,這裡面有「補償」、「解脫」、「慾望」及對未來的「憧憬」!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