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黑輪和英國黑輪
2016/10/01 22:41:02瀏覽393|回應0|推薦11

美國黑輪和英國黑輪的差別

 

在倫敦,有較多的機會看到黑人在超市,大型藥妝店等地方當櫃台人員與保全,可以感覺到的是,一部分的黑人較為冷漠、不會主動幫忙,甚至會看不起亞洲人,這也許和他們在英國的社會地位有關,因為他們是一種移民二代,有一些已經習慣英國生活,已融入當地社會,甚至地位較高;一部分的黑人則是停留在較低階的社會經濟,他們擁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社群與生活方式),雖然表面上英國人接納各種來自四方的人民,但也許就像白領和藍領的分別。想要跳脫自己出生的感覺。

 

常常看到超市裡的黑人店員臭著臉面對亞洲顧客,但當他們遇到白人時,卻顯得比較親切。但也有因自己的生活經歷而較富有同情心、熱心、親切、喜歡幫助人的黑人朋友,例如超市櫃檯小姐會幫外國遊客省錢、比對本地人還溫暖的問候、非常樂於協助和打招呼。這樣的人多半來自美國黑人遊客,或經濟地位較為提升,在銀行等地方上班的黑人,以及他知道別人也和他一樣需要被親切溫暖服務的人。總的來說,也就是社會上勢利眼和不以金錢外貌為目標評判人的兩種人。

 

這就是為何我想提到美國黑輪和英國黑輪的差別(PS. 英國黑輪”HOT Sausage”非常不好吃)美國現今總統是個黑人,這代表黑人民族在美國的社會地位已提升至一種較高的階級,是平起平坐,美國社會已習慣兩種族群為美國最大宗的生產力成分(至於中國,恐怕還有一段距離,並且根據社會評論家,就英美社會而言還是不樂見於中國移民),然而因過去歷史的軌跡,美國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將各種人融合於美國生活圈,採取包容接納與尊重的態度對待遊客與移民,所以從小在這樣多元環境長的的黑人,較為習慣各種文化的不同,他們能夠察覺於別人的需要而主動熱心。這其實是一件讓社會更和諧美好的事。

 

 

不免小提近年來台灣社會的變化,直至我此趟出走英國,我也才知道數年間台灣社會的變化如此鉅變:台灣有一小部分年輕人,就像英國的黑人,賺得少少的錢,在超商和賣場打工,眼神冷漠,對外國人熱忱,崇尚時尚,喜歡逛街,卻對一些衣著不怎麼樣的大媽,在內心裡有些許評論。若是打扮過度顯得寶氣,有外國氣息,卻又因此看不起的感覺。因為勞工階級薪資所得逐漸趨於低薪,人民的生活環境和媒體教育,強調出國旅遊的"小確幸",但卻無法看見長遠的大幸福、演變成不滿足,想要跳脫自己出身環境之感-但不再是藉著出國留學-大家在尋找一種新的國家風氣。網民習慣抱怨,抱怨成自然,自然成了社會風氣,正義、正直和上流社會的好習慣成為一種東施效顰的社會現象,即:過度強調優先禮讓老弱婦孺、優待票、乘客正義與勇於表達意見,過了頭卻成了畸形"禮讓"-正義魔人的出現與對需要協助者過分的友善,例如倫敦地鐵其實很少有優先座位,也不會看到有誰在讓位,但如果真的需要協助卻有專人幫你協助得好好的,並且受幫助的不會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街上也常見到身障者與家人朋友一同快樂出遊,別人不會太注意你的特別之處而幫助你,但只要你開口,就會有人幫助你。

 

因為你不是理所當然要獲得協助。

但是人們總是注意到周圍的人,不自私地"留一扇門"給你,例如在最後兩天我一個人住單人旅館,隔壁房是個家庭,他們要出門,我要進門,那家的爸爸就一直對著他十歲的兒子大喊,把門扶著、把門扶著,有人要進去。這就是他們從小的教育。在英國,不管去到哪裡,進出博物館、廁所、旅館的門總都有人幫你扶著門,等你進去再關上,或問你需要幫忙嗎,幫你提行李。

 

 

在台灣,留在社會底層的人往往因自尊心而群聚,他們沒有辦法看到英美社會的原型,自顧地以電視電影為學習對象(如果曾經在歐美社會住過一段時間,將會知道台灣許多教育養成與政策風氣是受英美國家影響,不過學得半套又過猶不及),有較多出走亞洲經驗的同儕,則產生一種地位打壓的無形壓力-鞏固自我價值觀。大部分的人會認為,我不需要看過世界的人來教我別的先進國家怎麼做。所以台灣人常旅遊,飛歐美的和在亞洲旅遊的人在辦公室裡不會成為同一個群體。

 

 

 

有一天,上一班火車停駛,所有的人都擠到了我正要搭乘的這一班火車,走道和所有可以站人的地方都以水洩不通,我預訂了座位,但一位媽媽帶著小孩坐在我的位子上,我不知道為何,把台灣那套讓位給搬了出來。於是我先是說明了這是我的位子,但是妳可以坐,後來那位媽媽說妳真的OK嗎?我再去找其他的座位,我說I am fime. 因為我可以坐在我的行李箱上,她也就聽了我的I am fine坐在我的位子上了,因為他們的心思是不會轉彎的,不像我們說沒關係但其實心裡在抱怨,希望她不是真的不客氣地坐。no,對我來說,是就是是,所以心裡沒有疙瘩。然後坐在後面的小姐就問我要不要把背包方在她位子底下,我說:you don’t mind?(妳不會介意嗎?其實我也很含蓄)她說no no no no, 完全不會影響我。過了一小時後,人少了,有個後來才上車的男生想坐空位子,那個媽媽跟她說明了,我是有位子的只是我讓位給她,所以有空位那男的應該先給我坐,所以我也坐到了位子,沒有誰不開心,沒有誰腳酸,在需要的時候大家都互相體諒和幫忙。不過對於他們來說,似乎對於我的舉動感到震驚和不習慣,隔壁女生打電話跟她的朋友說,她剛剛遇到了令人感動的事,很可愛的人。我不知道,英國人如果遇到這種事,會不會也教她的小孩以後要有這種美德?

 

 

這些事讓我想起在義大利時幫我們擋住地鐵門讓我們進入車廂的黑人,沒有誰是義務幫你的,但大家都會互相幫忙。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ancabeth&aid=7632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