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8 07:48:35瀏覽368|回應0|推薦5 | |
每一次壓力的警訊響起,都是一次身心靈探索的機會。
聽,壓力說話,當壓力來襲時,可能是你——生命渴求重新定位、身體盼望呵護、心靈期待呼吸的訊號。 每年這個時候,就是這種天氣,窗外的蟬會拚命的叫。我的學生時代,窗外都是綠樹如茵。暑假時,我都會數聯考剩下多少日子,然後繼續讀武俠小說,看看藍天白雲。
「聯考對我而言,沒有什麼陰影,我依然在夜晚12點前入睡,考試科目好的還是好,壞的還是壞。 「大學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每年聽見蟬叫,我都會莫名的焦慮。一直反覆多次,我腦海中浮現出聯考時天空的顏色,綠樹搖曳的樣子,我才知道,那時聯考的壓力,竟然不知不覺,跟著蟬鳴,伴我二十多年。」 36歲擔任公司高階主管的徐建文,一語道出壓力影響的深遠與無形。 其實壓力不只會埋藏在內心深處,更常以身體傳達抗議的心聲。 在美國,約有75~90%的人看病是和壓力有關。 仁愛醫院精神科醫師許豪沖說,在台灣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因為壓力太大,顯現身體的問題,稱為「心身症」。但是有大部份人卻在醫院的內科、神經科、心臟科、家醫科門診遊蕩,治療他們的頭痛、失眠、胃潰瘍、胸悶等等。經常是這個醫師看不好,再找另外的醫生。 仁愛醫院精神科醫師許豪沖和陽明醫院楊逸鴻醫師都指出,到精神科求診的人以中年的女性居多。多數是和家庭有關的壓力,例如夫妻關係、婆媳問題、子女教養問題。上班族則多以和工作壓力有關。 根據台北市生命線的統計,去年度到生命線求助的人,以20~29歲及30~39歲的人居多,其次是40~49歲。女性佔70%,男性佔30%,愛情、婚姻、家庭、情緒等問題為多。 這群正值工作衝刺期與家庭建立期的年輕人,常常兩邊不能兼顧,而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台北市主計處最新的調查也顯示,雙薪家庭中,約有37%的父母,自認為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幼兒,超過五分之一的人認為精神與體力的負荷過大。 壓力累積,沒有出口的結果,有人就鑽進絕路。衛生署的統計,去年自殺佔青年死因排名第三位,壯年排名第四位。 不予理會,壓力不會消失,只會變形,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地侵蝕健康。十大死因內的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病,都和長期壓力造成心臟血管的負擔有關。 1950年代,美國的兩位心臟科醫師注意到他們候診室的心臟病人,似乎比其他病人緊張,於是開始一連串研究,而後發現心理壓力和心臟病的關聯。 他們曾經研究一群會計師,發現愈接近所得稅申報截止日,他們血中膽固醇的濃度愈往上升,過了這段期間一兩個月後,又恢復正常。 後來這兩位心臟科專家更追蹤3500名男性八年半,發現有時間緊迫感、懷有敵意與高度競爭心的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七倍,心臟病突發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兩倍。 這一群被稱為A型性格的人,走路快、吃飯快,對別人慢吞吞的行為感到不耐煩,和別人交談喜歡插話或是替別人完成句子的習慣。 不只急驚風的人比較容易得心臟病,生活步調快的城市居民,得心臟病的機率也比較高。 《時間地圖》一書的作者加州大學心理系教授勒范恩的研究顯示,城市步調快與心臟病的關係,甚至比性格和心臟病的關係更密切。 勒范恩認為這些步調快的城市,吸引並製造非常多A型性格的人。在全球31個國家的比較中,台灣排名第14,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日本(4)和香港(10)。 壓力不僅和心臟病關係密切,許多研究指出壓力更會減低免疫力及記憶力。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生活在慢性壓力(例如和同事或家人的衝突)中的人,感冒的機率是常人的3到4倍。 美國國家癌症協會也指出,有幾個研究顯示罹患乳癌的女性,在她們發病前幾年曾經經歷生命中重大的創傷(例如配偶去世、孤立),但是科學家們還不敢斷定壓力和癌症是否有直接關連。雖然壓力對身體有多面性的影響,但是真正的機轉還不是很清楚。 壓力像呼吸,不會消失 但是,果真實現時,眼前沈重的壓力就會逍逝無蹤,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嗎?到時候新的壓力接踵而至,擔心孩子被綁架、台幣貶值、股票下跌、房地產不景氣等等。 壓力永遠都不會消失,就像呼吸一樣,如影隨形,無從逃避。在每個生命階段,都有壓力,只是性質與強度的不同而已。 住在宜蘭,今年38歲的謝玉霞,每天清晨六點起床,先張羅簡單早餐,然後叫醒兩個讀小學的女兒,自己匆匆地梳洗、準備上班,見孩子還沒有動靜,不免提高聲調催促,五年級的大女兒不甘心地嘴巴翹得老高,三年級的小女兒卻還慢條斯理的吃早餐。眼見就要遲到,謝玉霞心裡更急,講話更大聲,弄得全家一早情緒都不好。這種戲碼,每天都要上演。 在新竹科學園區,半夜裡,燈火通明。身為台灣數一數二半導體公司的製程工程師張明式,輪到上大夜班,雖然剛結婚,但是他卻只能在週末才有空回台北陪嬌妻,他想到研究所畢業的自己,卻像個作業員一樣,心裡就不甘心,只想待個三年,等領到股票就要走人。 30歲的黃文蘭結婚後和公婆同住,節儉的公公經常嫌她浪費,沒上班家裡還整理不好,只要一離開客廳,公公就馬上跑去關燈,類似的肢體語言,讓她覺得壓力很大。不久陸陸續續開始有一些身體的問題出現。腹瀉、心悸、失眠,整個人頓時消瘦與憔悴。
壓力像滾雪球,愈滾愈大壓力沒有妥善處理,也會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李先生覺得自己賣力工作又不被老闆看重,有苦不得訴,有志不得伸,整個人鬱鬱寡歡,連同事聚會的場合也高興不起來。經過心理諮商,一再探討的結果,才發現原來和妻子之間的不睦才是連鎖反應的起點。因為結婚前他就想要做個好先生,絕對不要像自己的父親一樣不負責任。因此結婚六年多來,家事、小孩一肩扛,久而久之自己卻負荷不了,反過來責怪太太。夫妻經常爭吵,五歲的兒子因此不敢和爸媽親近,不喜歡說話。夫妻關係的壓力,造成親子的壓力,然後進而造成工作的壓力。 當然,壓力也有正面意義。 適度的壓力,有時會讓我們做事更有效率。台大臨床心理師鄭逸如說,有時甚至要營造適度壓力,增加動機,讓我們更有衝勁去完成任務,激發潛力。 壓力在每個人的心裡壓力雖然看起來到處充斥,在家裡、在公司,在同事之間、在夫妻之間、在朋友之間。事實上壓力在你心裡。 不知不覺背負聯考壓力二十多年,徐建文深深感覺,壓力絕對不是外來的,而是自我的價值、對自己的看法。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 什麼人容易有壓力?壓力並不一定和職位、財富成正比。捷運公司心理諮商師羅世聖說,不懂得說不,和事事求完美的人,比較容易感受到壓力。 陽明醫院精神科醫師楊逸鴻說,求完美的人,大事、小事都要求自己要做好,到最後就容易演變成不分輕重緩急,然後時間就不夠,有壓力的情況下,事情反而做不好,然後就會懷疑自己,會想要做得更好,但是惡性循環的結果反而更糟糕,然後對自己失望,沮喪的情緒就冒出來。 敬業的人也比較容易感受到壓力。很多事情不放心交給別人來做,怕麻煩別人的人,容易覺得壓力大。這些人潛意識裡,希望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人,當然備感辛苦。 覺察壓力,解除壓力覺察壓力,是對抗壓力的第一步。要有所覺才能找出真正的癥結。 仁愛醫院精神科醫師許豪沖指出,很多中年女性,沒有給自己任何喘息空間,所有時間都給了家庭,雖然抱怨頭痛,並不覺得自己有壓力。許豪沖指出,因為她們已經把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內化成為自己應該做到,進而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所以無法明白自己問題出在哪裡,只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一位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公司主管,50歲,多年來為失眠所苦。 他把自己的失眠問題,當作一個產品製程來處理。見到醫師,攤開一張大表,詳載他的睡眠紀錄,日期、時間,幾點睡覺、醒來、幾點喝水、吃藥清清楚楚。要求醫生針對這些數據與圖表,解決他的失眠。 任由醫生苦口婆心地引導他面對引起失眠的問題,他卻充耳不聞。許豪沖非常驚訝一個人可以這樣子過活,完全賣給公司,連睡覺時間也是公司的。 心理諮商師羅世聖指出,多數人一來的第一句話都是「我壓力好大」,但是未必能認清問題所在。 許豪沖說,覺察需要常常練習、提醒。自己問自己,例如為什麼睡不著?什麼事讓我心煩?為什麼我擔心這件事做不好?追究造成壓力的原因,並且解決。 以上班族最常擔心的遲到為例。擠在車陣中,焦急的等待紅燈,左張望、右張望,燈號怎麼還不變?隨著時間一秒秒過去,心跳、血壓也跟著往上升。楊逸鴻提醒,要問自己遲到會怎麼樣?有時就會發現壓力和恐懼有時候是沒有理由,只是既定的想法罷了。當擔心對事情沒有幫助時,就應該放下。 台大臨床心理師鄭逸如說,要常常練習覺察自己在什麼狀況下,開始緊張,肌肉開始變緊,體會身心狀況的微妙改變。有了細微的覺察,才能意識到何時應該放鬆。
決心和壓力說拜拜有沒有決心要改變,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徹底釋放壓力的重要關鍵。 台大臨床心理師鄭逸如指出,很多人會抱怨,但是當心理師要求他做日常紀錄來觀察自己時,卻又嫌麻煩,而不願真正要徹底剷除壓力的負擔。 許豪沖感歎很多人會說:「是啊,醫生你說得沒有錯,可是……,」找一些藉口來告訴自己情況很難改變。 改變要付出代價,改變過程也可能帶來痛苦,如果真心要改變就要承受。 覺察壓力來自家務分配不均時,李先生要求妻子分擔家務,一度夫妻關係更為惡劣,但是一步步做,檢討、反省、溝通,逐步朝目標前進,經過五個月的諮商,李先生不但挽回婚姻,還升了官。 多愛自己,獎賞自己每天都要有假日,給自己一些獎賞,即使是15分鐘、半個小時。 捷運公司心理諮商師羅世聖說,「最好做到今天的壓力今天清。」因為壓力是會累積的,楊逸鴻形容到最後就像一座火藥庫一樣,只要一點小火花,隨時有引爆的可能。 運動、散步、打拳都可以讓身體放鬆,重新體會身心合一的感覺。許豪沖建議,每天一定要有時間把注意力從完全外在回到自己身上。要時時有這種體會,不要讓這種狀態離開自己太遠。 美國梅友診所建議學習一些放鬆技巧,例如冥想、放鬆肌肉與呼吸的方法,可以降低心跳和血壓,同時放鬆緊繃的肌肉。 在鄰居眼中,四十多歲的王先生真辛苦,每天都要牽著一大狗與一小狗遛狗,殊不知王先生就是藉由每天遛狗兩次,放鬆緊張情緒,控制了他的高血壓。 許豪沖說,有時候明白壓力的存在,而這也是自己的選擇時,那就付出代價吧,告訴自己要承受,只是不要忘了同時也給自己其他獎勵,否則日子是會過不下去的。 27歲的蔡文如幾乎每個月就要執行一件專案,不得喘息,每一次她都和同事約好,這一次做完,要如何犒賞自己,透過想像即將到來的快樂,蔡文如和同事們,精神振奮,工作更有勁。
欣賞緩慢,學習悠閒在20世紀,慢,幾乎已經被視為負面的價值。從馬車、汽車、飛機、噴射機,快,還要更快。 楊逸鴻認為追求效率也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個人的壓力。「19世紀興起的效率觀念,使得一個人的成就與價值,在於單位時間內可以做多少工作量,逼迫每個人追求速度。工廠的產量以月、星期、甚至小時來衡量。」趕、趕、趕,是20世紀的人正常的生活步調。 過去沒有微波爐的時代,煮一餐飯要30分鐘以上,但是,現在用微波爐只要三分鐘,我們還是覺得不夠快,站在微波爐前焦急地等。 進入數位時代,電腦運作速度以幾分之幾秒來計算,但是我們還是覺得太慢、太慢,辦公室裡經常可見一群人,猛按滑鼠,嘴裡喊著快、快、快。 米蘭昆德拉在《緩慢》一書中感歎:「為什麼緩慢的樂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閒逛的人們到哪裡去了?在我們的世界裡,悠閒被扭曲為無所事事,其實兩者完全不同,無所事事的人心情鬱悶、覺得無聊,並且不斷尋找他所缺少的動力。」 楊逸鴻常常指導焦慮不安的上班族,要練習把生活節奏變慢。上班時間慢不下來沒有關係,先從自己可以掌握的時間做起。從吃飯慢、說話慢、動作慢開始,最後可以做到即使動作快,但是心裡也不慌張,整個人就會穩定下來,壓力就自然從慢的過程中消逝。 人生中的壓力就像海浪一樣,會有浪高與浪低的時候。許豪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邁過這個關卡,要有這樣的自信。如果環境沒有辦法改變,楊逸鴻建議,必須學會如何改變自己,在現有環境下,做最大的放鬆。 彈簧繃久了會僵硬疲乏,失去功用,人繃久了會如何?讓我們一起練習一緊一鬆的節奏與藝術,在人生的路途上彈得高又遠。 檢測你的壓力指數請回想一下自己在過去一個月內有否出現下述情況: 計分方法:從未發生 0分,偶爾 1分,經常發生 2分 012■覺得手上工作太多,無法應付。 012■覺得時間不夠,所以要分秒必爭。例如過馬路時闖紅燈,走路和說話的節奏很快。 012■覺得沒有時間休閒,終日記掛著工作。 012■遇到挫敗時很容易發脾氣。 012■擔心別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評價。 012■覺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賞自己。 012■擔心自己的經濟狀況。 012■有頭痛/胃痛/背痛的毛病,難於治癒。 012■需要借助菸酒、葯物、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緒。 012■需要借助安眠藥才能入睡。 012■與家人/朋友/同事的相處,會讓你發脾氣。 012■與人傾談時,打斷對方的話題。 012■上床後覺得思潮起伏,很多事情牽掛,難以入睡。 012■太多工作,不能每件事做到盡善盡美。 012■空閒時輕鬆一下,也會覺得內咎。 012■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後感到內咎。 012■覺得自己不應該享樂。 1~10分
11~15分
16分或16分以上
上述的測試主要是引發大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若發現分數不理想或不切合你的狀況,請不必介意。 (轉載自健康雜誌,僅供大家參 考)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