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孟子教義精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樹立了君子崇高人格典範。
2020/04/02 08:43:38瀏覽1264|回應0|推薦29
儒家的人生之道

 

人生之道是我國古代哲學的中心議題。孔子提出的最高原則是“仁”,“仁”的主要含義是“愛人”,亦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一原則蘊涵一個基本前提,即承認別人和自己都是人,這可以謂之同類意識。它不但肯定別人也是人,還要求協助別人共同提高生活。
 
闡發人生之道,必然要涉及人生價值問題。社會上的貴賤等級是世俗的價值差別。儒家雖然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區分,但又認為,一個人的價值,與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貴賤地位並非一事,處於高位的貴族未必有真正的人格價值;處於下位的平民可能具備較高的人格價值。
 
孟子提出大丈夫的標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樹立了崇高的人格典範,在歷史上起了激勵人心的巨大作用。
 
儒家雖然承認天命,但不廢人事。孔子自述生活態度是“發奮忘食,樂以忘憂”,表現了積極有為的精神。周易大傳提出兩條非常重要的人生原則,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自強不息”揭示了人類生活的內在本質,人必須積極努力 奮發向上,充分實現固有的潛在能力。“厚德載物”表達了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人與人之間應相互關懷,敦厚寬容。
 
先秦哲學中曾討論,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之間關係的問題。孔子認為治理國家應先“富之”然後“教之”,即先解決物質生活的問題,然後再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孔子又認為,從個人修養來講,應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卻不應追求物質需要的滿足。
 
顏回遵守孔子的教導努力實行,孔子讚美顏回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閒哉回也。”孔子顏回這種生活態度,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稱之為“孔顏樂處”,他解釋說:“夫富貴,人所愛也,顏子不愛不求,而樂乎貧者,獨何心哉?
 
天地間有至貴至富可愛可求,而異乎彼者,見其大而忘其小焉爾。”這裏要區別兩個問題,一是社會生活的問題,一是個人修養的問題。關於社會生活,應肯定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關於個人修養,應強調道德的自覺。孔子論治理國家:主張先“富之”而後“教之”;論道德修養:則讚揚雖貧而樂。

 

引用網路公用資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c7fcb51&aid=13233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