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尋找迷失的良善價值: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偷盜謊騙、貪淫妒恨臭糞坑最終都是自我毀滅人性之惡。
2021/10/22 01:24:21瀏覽1623|回應0|推薦12
尋找丟失的自我 (雪松法師)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這個“自我”,不是指主宰一切和恆常不變的靈魂,而是指人的自然本性,本來面目。佛教充分肯定人的自我價值,人類具有完整了解和正確把握宇宙的能力。也就是具有高度的智慧;偉大的覺悟心(又稱悟性、佛性)。這種悟性使人的自我世界與外部世界能夠互相溝通,達到高度和諧,從而得到永恆的安樂。

人們只要將這原具的能力發揮出來,就能解脫各種人生的苦難。平時人們的這種悟性所以不能發揮出來,只是像平靜的湖面上起的波禱,失去了明鏡似的水面一樣;人類戀著於外境和現象以及假定的諸般設想,一向被妄念的浮雲所覆蓋,不能自我證悟。

為所謂的生存、名利、情愛、權力疲於奔命,在對外在之物的追求中丟失了自我,一直到老死,還不覺悟。因此埋沒了本具的悟性,使其本具的至高的理智,至實的情感及無限的能力,不能達到最圓滿的境界,不能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如果得到明師的開導和指引,開發智慧,一旦去掉妄念,內外明澈,就會尋回丟失的自我,自成佛體。

釋尊應世說法的目的即在教導眾生,尋回丟失的自我。佛陀的說教浩瀚豐富,但倘若我們認為只要精通了數百部經論,就是掌握了佛法、領悟了人生和宇宙的真諦,那就完全錯了。佛法不是只憑學習所能了解的。解脫者所達到的涅槃寂靜的境界,也是語言文字所不能道盡的。

有幾則禪宗公案說明了這個問題。水潦有一次問馬祖道一:“不與萬法為侶者是誰?”(萬法即指世間萬事萬物,此問等於問解脫者是怎麼樣的人)。馬祖一腳踢倒他,並踏住他的胸部說,“你問!你再問問看!”水潦遂大悟,並作一詩:“自從一吃馬祖踏,直到如今笑不休。”另一次,龐蘊問石頭希遷;“不與萬法為侶是誰?”石頭希遷不等他問完就搗住龐蘊的嘴,龐蘊當即大悟。

龐蘊又以同樣的問題問馬祖道一。馬祖道一回答:“等你能一口吸盡西江水的時候再告訴你。”這些故事都在闡示:“不可說,不可說!”釋迦牟尼是第一個領悟人生和宇宙真諦的人,但他覺悟以後發現的真諦,就像一隻母蛙從池岸上回到水裏去以後,不能使水裏的蝌蚪體會到柔風和暖日的可愛一樣。但當蝌蚪生出腳來之後,用自己的腳跳到岸上,感覺到風和日麗的時候,他才會突然間領悟到母蛙所說的話。釋迦牟尼發現人類的語言文字不足以形容覺悟者的境界,一個人必須憑自己的經驗去發現悟境。

釋迦牟尼講述的佛法只是“示月之指”,並非“月”的本身。釋迦牟尼的說教和整個佛教的教理系統,只是溝通人們一般認識與真諦之間的橋樑,只是助人達到悟境的舟車。在佛教中稱為“俗諦”。這樣的俗諦,只是通向真理的階梯,而不是真理本身。人們一旦大悟之後,他從前所學的一切佛學知識,對他來說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正如你划船渡河,一旦到達彼岸之後,那條船對你就沒有用處了。待你一旦達到悟境之後,你就沒有必要死死記著它們而應將它們忘掉。佛教不要我們將其教理當作信仰加以接、受,而要求我們親身體驗。這種親身體驗可以由喚醒人人固有的清凈的悟性得到實現。人人只要對這種自身具有的本性有所覺悟就可以成佛。佛不是另有佛身,不是那種寺廟裏半神半人的雕塑,而是自性即佛。佛與眾生的區
別,只在於對自己的本心是不是覺悟。如果你想見到佛,就應該見到你自己的本性。因為這本性就是佛。如果你不去見你自己的本性而到外物中去求佛,就永遠找不到佛。

傳說當馬祖道一在南岳般若寺時他整天盤腿靜坐冥思,他的師父懷讓禪師看見他便問道:“你這樣盤腿而坐是為了什麽?”道一回答說:“我想成佛。”於是,懷讓便拿了塊磚頭在道一旁邊用力磨。道一便問“師父,你磨磚做什麽?”懷讓答道:“我想把磚磨成鏡呀!”道一又問:“磚怎能磨成鏡呢?”懷讓反駁道:“磚既不能磨成鏡,那麼你盤腿靜坐又豈能成佛?”道一便問:“要怎樣才能成佛呢?”懷讓回答說:“就像牛拉車子,如果車子不動,你是打車還是打牛呢?”道一被問得啞口無言。於是懷讓繼續說:“你這樣盤腿而坐,究竟是為了學坐禪還是為了成佛?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於坐臥;如果想成佛,而佛並沒有一定的形相。佛不住於任何地方,所以沒有人能抓住他,也沒有人能捨棄他。如果你想用這種盤腿而
坐的方式去成佛,就扼殺了佛。如果你執著於坐相,便永遠成不了佛。”

那些沒有見到自己本性的人,可能讀經、念佛、刻苦研究,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長坐不臥,也可能博學多聞,他們也許以為所有這些就是佛法,其實這是最大的錯誤。當一個人還沒見到自己本性時,就無法解脫人生的痛苦。佛是一個身心解脫、自由自在的人,人的本性就是自由自在。自由的思想,自在的生活,不受任何束縛。為什麼說自由自在就是人的本性?我們只要看看兒童,他們沒有那麼多的煩惱,沒有那麼多的約束,也沒有那麼多的痛苦。一個人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財富、名譽、地位或權力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他對自己的束縛才會越來越多,同時更多的煩惱和痛苦也隨之而來。一個人常常為了討人家說聲好,或者謀個一官半職,就不得不藏起自己的喜怒哀樂,犧牲自己的聰明才智,拋棄自己的正義和良知。

其實,財富、名譽、地位或權力都不可能永駐,都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它們不過是些虛妄的外在之物。人們生起了追求這些外在之物的妄念,就使自己的本性污染了,自我也就在虛妄中丟失了。所謂覺悟就是要去除這些污染,返本歸真,使自己的心性不再為世俗的妄念所束縛。對一切外在之物,財富、名譽、地位、情愛、權力等等都拿得起、放得下;這樣的人就能夠從一個人慣有的緊張狀態之中解脫出來,就能夠從一個人繫著於虛幻的執著觀念之中解脫出來,世人平常用以詮釋生命的整個僵固結構忽然間完全粉碎了,故而有了獲得無限自由的感覺。

因為覺悟使我們看清存在的基本事實,所以覺悟了以後,我們是用一種意想不到的角度去看整個世界的。不論這個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但對於那些達到覺悟的人們來說,這世界便不再是往常的那個世界。儘管它還是一個有流水熱火的世界,但絕不再是同一種感覺。

宋代詩人蘇東坡在一首詩中曾表達了這種境界:“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惟信也有同樣的說法:“一個人沒有覺悟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當他通過良師的教導在反省自我的過程中,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可是當他真正大徹大悟時,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了。”自我的失而復得,對一個人的道德和精神生命的影響是具有革命性的,能夠提高、凈化人的道德和精神生命。它表示一個人生命中的轉換,它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它是生命本身的再造。

一個人在尋回了失去的悟性,走進了無比美妙的悟境之後,就像在最危險的複雜環境中突然發現了逃離的方法,外在的壓力就像一座巨大的冰山忽然溶開。從前的一切疑惑和不快,都像冰塊溶解一樣消失得乾乾凈凈。眼前所見的,都是一片潔白無瑕的佛世界。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佔用了各位居士這麼久的時間,衲子真心希望衲至親至愛之家人能找尋回丟失的自我!

 

 

引用 : http://blog.xuite.net/wenshengxin/twblog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c7fcb51&aid=16971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