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孤獨。是為了與靈魂相遇……》1~2
2023/06/19 06:08:40瀏覽115|回應0|推薦4

《孤獨。是為了與靈魂相遇……》

目錄

1.    孤獨是一種能力

2.    孤獨是探索自我的訊號

3.    孤獨,不止一個面貌

4.    心的封印—解藥在自己身上

5. 心相近,難於上青天

6. 與靈魂連線中的獨行俠

7. 社交孤獨的一帖藥方

8. 孤獨,讓心沉靜

9. 孤獨是人生的一個禮物

10. 「孤獨」教給人的課題

11. 孤獨前行是為了找同行者

12. 孤獨,是為了覺行




1.    孤獨是一種能力

新冠疫情時,常常才見面的一個人就突如其來地離開,孤獨感油然而生,掩藏不住內心的感受,有些人你甚至一望而知他的內心狀態。那是一段人類一起經歷內心的孤獨,是一段引領人頓悟的階段。體悟到什麼都是上天要贈與的秘笈,為了讓你看到你自己,能轉變自己,有機會開啟疫後新人生。

看看疫後,人生獨行者或許內心收到靈魂贈與的禮物與秘笈了。原本這個世界已經常常可見孤獨老人、寂寞小孩的報導,平心而論,一般人的內心幾乎都隱藏著一點點的孤獨感。

    歡聲笑語、觥籌交錯的背後,真正自內心感到愉快的,或者思考生活中蘊藏的涵意,有幾多人?

    那麼孤獨顯現了內心的狀態,正預示了自己內心對生活的不滿意、有股想對自我生命價值檢視之感,有想改變自己的意願……等等,正在暗藏洶湧的蜂擁而至,於此種種,孤寂的內心其實是要你發現內在的豐富,只是你未能發覺你的靈魂正在呼喚你!

這世界太喧囂,人太過於忙碌,忙著或被迫走完人生的進程,讀書、工作、買車子房子、結婚、生子、為人父母、為人爺奶、人生進程看似順利,但人生只有這般的過法?

或者問問自己:「這正是我想要的人生?」

「好像也無不可。」

「不走走看,怎會知道?」……

人的思維像程式,一輸入指令,程式就開始跑了,思維帶動了行為,於是不假思索、無需懷疑,大家都這麼走,「不這麼發展,好像自己是特別與眾不同?」

人也是奇妙的,既想「與眾不同」,想活出自我,卻又害怕「與眾不同」,還是乖乖地跟著人生發展路線走,無法承擔起「與眾不同」的代價。然而每個人本來就是「與眾不同」,因為沒有人的人生是一模一樣的。跟著大家一起走相同的人生階段,似乎比較安全,至少避免了背後議論紛紛或親人之間的「關心」。

人間社會的發展如火如荼,一日千里,怕追趕不上潮流的變動不居,人已被眼前的社會景象撩撥地眼花撩亂,哪有空好好思索自己想過的人生?

因此,寂寥感的出現,也是一種能力,在這喧囂的、忙亂的世間中,能夠將心安住,沉靜下來,讓自己摒除那些嘈雜聲,回歸自己的內在,傾聽自己心底的聲音,這是一種靜的能力,就像達摩祖師在山洞打坐九年終於得道一樣,心需要靜,才能洞徹一切,即所謂「靜生智慧」之意;心須要寂靜,才聽得見自己心底的聲音。

孤獨感有時也呈現一種空虛感,荒蕪的心的無力感,這可以是暫時性的心理感受,一旦你接收到靈魂想對你說的話語,遵循著你內心的聲音去闖蕩人生路,那種孤寂感自然而然形成一股內在豐足感了。

如果你也正走在寂寥的路上,那麼應該恭喜你,感覺到內心的孤獨,實是你的靈魂正在呼喊你,靈魂要告訴你回歸心靈,傾聽自己內在的需求,正視自己的生命。當你開始傾聽你內心的聲音,去執行你內心最想要的生活,你便能開始感受到快樂豐了你的人生。

 

2.    孤獨,是探索自我的訊號

大女兒開始注意到:父親自退休後就常常一人站在陽台抽菸、想事情,不發一言。她甚至沒有

很注意父親的背影,當時孩子們在意的都是母親,回家找的都是媽媽,從來很少專程回去看父親,所以她沒有思考過父親可能有的孤獨,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直到母親離世後,她再次看到這樣的畫面,才真正意識到父親內心可能有的孤寂的狀態。之後,每每看到父親抽煙的背影,她突然可以感受到父親內心的孤獨,而當父親專注、不捨的看著甕上母親照片,那神情流露了太多難以言喻的涵意,這畫面令她不捨。那時,她開始有了心疼的感覺。霎那間,她想不起父親開懷的笑臉,可以說是很稀有的風景。她盼望父親能放下,這世間的包袱,快樂生活。

這個像電影般的畫面,自此常在她的心中,她不知道還有誰注意到父親背影所透露的感受?

看到這背影也讓她想起,父親常常在她回到居住處時,在外面看著她的背影離開,父親總是這樣做,她卻一直到父親退休、母親離世後,才真正在意起這件事,也幸好及時調整,及時行孝,讓父親的背影,逐漸不再那麼落寞。

 

朱自清的背影或許真的提醒了為人子女,去看看你周遭、你關愛的人的背影,它隱藏了很多訊息,只是很少人發現。因為焦點都在自己「忙碌的事情」上,既非自己,也非父母與家人身上,而是在一件件無生命的事情上,大部分的人似乎都傾注心思在做事,常言道:「做事前,要先學會做人。」看來真是至理名言。

常常在想現代人真的創造了好多事出來,相較於過去農業社會單純的生活,事情或者說工作是為人服務的,進入現在科技時代,反倒是人在服務事情,事情沒有完成,好像無法生活了,當然也可以說兩者唇齒相依,互相成就。

然而仍應思考「生命中是否事情真的比人重要?」、「到底對於自己生命而言,我應該關注的焦點是什麼?」

未曾思考這些問題,人生,是否會留下幾多遺憾呢?

似乎很多新聞、影視作品都呈現了現代人與父母、兄弟姊妹間的疏離,這些家人間的關係,實在是缺乏智慧處理,許是關係太親近了,反而未能注意該有的尊重、禮節、言語用詞及語氣的重量,長久以往,所表現的態度與言語造成彼此嫌隙,終至疏遠了最親的家人,反而與朋友最是親密往來,這或可謂是現今社會中家庭的縮影。

孩子們長大後各奔東西,也長年在外,少有回家探視父母,等到人走了以後,整理遺物時,慢慢發現父母的生活,看到父母對他的愛,開始追悔、追憶,戲劇常常這麼演,也很多人在父母、家人年事漸高時,才開始關注到父母,真的很少人會去發覺父母、家人的背影所呈現的內心狀態,這就是如今很多獨居老人的內心寫照。

當然也會有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豐富的,毋需子女掛心者,相比之下確實也愈來愈多,但不可否認,獨孤老人依然不少,現實生活呈現得更是殘酷,很多為人子女回家不是關心父母、家人,而是去搶遺產、爭家產,情感就在彼時被撕裂得更支離破碎了,得手後也一拍兩散,再無瓜葛,所有親情彷彿在那一刻,畫上了休止符。

影劇作品還總是會留點親情餘溫,現實生活卻「毫不留情」,血濃於水的親人卻彷彿仇人,恨不得再也不見。

看到這樣的新聞或戲劇不少,看到這樣的劇情時,那些親情間只剩餘溫的人們,是否能反觀自己內心的感受、想法是什麼?能否看見小時候的自己與親人間的生活、互動,多一點點溫情?能否感受其時彼此真誠的情感?能否察覺相互之間是從哪個事件開始有嫌隙、關係開始裂變的?更重要是否能產生一股想與家人親近、修復關係的心情?

親人間不是一開始就惡言相向的,必然發生某些事,開始有了裂縫,一旦未曾修復,裂縫會隨著生活環境變化、人心變動而愈加變異了。

可見孤獨是自找的,因為自己讓心開始產生變異,需要去正視自己的那顆心。

當然變異並不一定不好,它只是把你帶向另一個方向,然而如果你不去傾聽自己,看到自己心底真正的想法,你的心可能會愈家人愈離愈遠。若能將自己的想法、想做的事情,調頻到正確的思維、行為,那麼心也會是正的、美善的,不會有扭曲思想、歪斜的行為出現。

有時候家裡出現這樣衝突狀況,正好凸顯了家人間最需要一起面對的問題,需要找到方式解決,才能使家庭有正向、健康的發展,只是是否有人在家庭發展上發現這樣的問題,進而思考化解家庭危機之法,若能通過各種善意的方式,解除家人間衝突、關係緊張,家庭關係必然進化到另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

如果多數人能意識到家人關係也是社會關係、家庭發展也是社會發展的一環,不是只有與外人關係須要經營,家人間的關係其實更關係著自己人生的軌跡,若能有此認知,那麼當家庭成員間的任何事件的發生,其實都是一次彼此關係能否進化的關鍵點?

靜能生智慧,有時候一些事件的發生,就是要帶領你看到這些,當你心能靜下來,會找到解答、方法。應該感謝吵雜社會中,你還能擁有心靜的能力,讓自己有機會與自己的內心對話,如此,有一天能夠回歸真正的自己。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91e5885e&aid=17943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