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殺 14 年新高 中壯年無助世代 共 3898 人 45 至 64 歲占近 35% 長者自殺率下降 4.9% 近年首見 (113.6.18新聞報導)
2024/06/23 11:08:14瀏覽35|回應0|推薦0

陳思緯老師的提醒:
1. 本篇報導之數據顯示,中年人是自殺的比率最高,這是相當值得注意的警訊。本篇報導中所提及,中年人為三明治族群,確實是面臨較大的社會經濟壓力,尤其是覓對中年失業,或是照顧年邁父母的壓力,以及中年人面臨床空巢期等,均有可能形成中年危機。
2. 以下有關中年期的發展相關學理,考生請加強準備:
中年期的發展、空巢期症候群、「三明治」世代、職業疲潰(倦怠)、專業過時、Erikson 在「中年期」的生命週期理論、Piaget 在「中年期」的認知發展:正式運思期後階段之再思考、Levinson 生活結(架)構理論(成人發展理論)、McAdams 及Aubin 提出的傳承模型七種元素、中年期職業變遷、中年危機、中年期家庭課題、家庭壓力理論。相關學理,請詳讀老師著《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第7章「中年期」。
3. 相關歷屆試題加強演練:
(1)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的失業率公布,45歲到64歲的中高齡失業人口比率歷年來約占2%到3%之間。相對於失業人口雖非最高,但從其對個人家庭甚至社會而言,將會造成不同層面的影響。著名的成人發展理論學者Daniel Levinson曾提出成年發展的八個階段,並提到對中年人而言,職場變動將會造成成年中期的不同問題,請說明:D. Levinson的成年發展八階段為何?對於中高齡失業所造成的各種影響,社會工作者要如何因應並提出解決的方法。(詳細解析,請見老師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搶分題庫》第7章「中年期」)
(2)中年期是指從40歲至65歲的人口群,請分別說明該期間在生理、認知、社會、角色任務及職場之發展可能面臨之課題與挑戰,又社工專業者應如何協助其因應之道。(詳細解析,請見老師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搶分題庫》第7章「中年期」)

衛福部昨公布一一二年死因統計,自殺死亡達三八九八人,創近十四年新高,被視為高風險族群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去年自殺率下降百分四點九,為近年來首見。四十五歲至六十四歲中壯年反倒成為無助世代,共一三四五人自殺,占近三成五,精神科醫師提醒,該年齡層屬於三明治族群,身心及經濟壓力沉重,易感到絕望與無助。

最新國人死因統計顯示,一一二年自殺死亡人數中,男性二五○○人、女性一三九八人,均比前一年增加。年齡層統計,○至十四歲共有廿四人自殺,十五至廿四歲二六○人,年逾六十五歲者一一三○人,二十五至四十四歲則有一一三九人,而四十五至六十四歲則有一三四五人自殺。

衛福部心健司長陳亮妤表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自殺率不升反降,比去年減少百分之四點九,這是所有族群中唯一下降的年齡層。至於其他族群自殺狀況則已回到新冠疫情的水平,又以中壯年最讓人擔憂,「上有老、下有小」,勞心勞力,壓力相當大,為此,心健司將與勞動部攜手推動「職場心理健康計畫」。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老年人自殺率下降,這是好事,顯示近年來推動銀髮族憂鬱篩檢、衛教,已獲成效。但青少年、中壯年自殺率均上升百分之五點一,且四十五至六十四歲自殺人數最多,這代表三明治世代的悲慘,經濟壓力原已沉重,在職場又得跟年輕人競爭,擔心失業,確實容易失眠、憂鬱,增加自殺意念。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中壯年族群通常扮演「提供資源的角色」,一家之主身負重責,承受許多壓力,但其身心健康卻常遭忽略。提醒三明治世代多愛自己一點,每天再怎麼忙,也應撥空讓自己獨處,做些喜歡的休閒活動。政府應提供心理健康衛教,讓民眾陷入困境時,可以向誰求助,可運用哪些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廿四歲以下自殺人數共二八四人,葉雅馨指出,青少年自殺,霸凌為重要原因,國外研究發現,曾遭網路霸凌、校園霸凌者自殺率為未受過霸凌者的十倍,政府應該重視霸凌議題,並持續推廣「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
報導原文網址:https://reurl.cc/0v8GaY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c33883b&aid=18074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