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小學生自殺通報 5年暴增10倍 立法規定通報 國中年逾4200件最多 網路成壓力來源 教部擬增輔導教師人力 (113.4.16新聞報導)
2024/04/16 22:20:29瀏覽669|回應0|推薦0

陳思緯老師的提醒:
1. 本篇報導有關兒少自殺的通報件數及現況,請考生參考,並思考相對應的政策與處遇方式。
2. 有關青少年自殺相關議題的研究,考生請閱讀老師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第5章「青少年」章節之內容。

 根據教育部統計,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校院的校園自殺通報件數,在近 5 年成長 5 至 10 倍,讓人怵目驚心。教育部 15 日指出,學生會萌生自殺想法,多因憂鬱症、家庭衝突、親師溝通、課業壓力及感情不順等因素,教育部將推動輔導教師增補作業,以協助有需求的學生。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15 日召開《學生輔導法》修法公聽會。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何俊彥說,依教育部的校園自殺通報件數,國小、國中、高中及大專校院在 106 學年分別是 114 件、470 件、626 件、378 件,至 111 學年則是 1183 件、4204 件、2996、3280 件,5 年提高了 5 至 10 倍。尤其國小生通報件數達 10 倍,可謂怵目驚心。

教育部學務司長吳林輝指出,2019 年《自殺防治法》實施後,學生只要有自殺的意念或行為,老師都要通報,造成通報件數大幅增加。同時,學生因為患有憂鬱症、家庭衝突、親師溝通出問題、課業壓力及感情不順等因素,也會萌生自殺想法。

何俊彥認為,現在學生長時間使用網路,若接觸到各種社群媒體的不當資訊,在遇到網路詐騙或性剝削,又不知如何解決時,就會想不開,產生自殺傾向。

教育部次長林明裕表示,將增補高中以下學校輔導教師人力,國中部分於 114 學年完成,國小自原定 120 學年提前至 116 學年完成。高中以下學校專業輔導人力計算,未來將不以班級數、而以總學生數為核算基準的方向修正。至於大專校院,將改為 900 人設置 1 位輔導教師。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詹昭能說,學生想自殺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當他們覺得未來沒有希望或徬徨無助,找不到別人幫忙,就會有自殺的想法。他提到,現在學生花非常多的時間使用網路及3C產品,與同儕卻沒有良好的互動,如果人格又不夠成熟,在現實及網路上受挫,就會想不開。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主任蔡雯瑾指出,根據他們調查,曾在一周內感到疲倦、心煩的 7 到 18 歲兒童及少年約 2 成感到想死,進一步調查孩子使用專業管道疏解心情的意願,近 4 成願尋求學校老師幫助、近 2 成願找學校輔導室,顯見兒童及青少年較願意親近學校輔導資源。

報導原文網址:https://reurl.cc/Ej75K1

15 到 24 歲輕生死亡率最高 憂鬱症年輕化

據衛福部統計,國內 15到24歲自殺死亡率近十年大幅上升,從 2012 年的每十萬人口 6.0,到 2022年的每十萬人口 10.7,增幅近 8 成。專家指出,人際關係、情緒和憂鬱因素占大宗。外界常有「年輕抗壓性低」的刻板印象,甚至冠上「爛草莓」稱號,專家認為,年輕一代較懂得表達情緒,這是不同世代的差異。

福部心理健康司統計,從 2012 年到 2022 年間,國內 15 到 24 歲族群自殺死亡率大幅上升,從每十萬人口 6.0 增加到 10.7,增幅高達 7 成 8。相較之下,其他年齡層近十年自殺死亡率逐年下降,顯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問題亟需重視。

心理健康司表示,年輕族群撥打 1925 安心專線的原因中,憂鬱傾向、家庭、人際困擾等問題就占了 7 成。國內研究也顯示,年輕族群憂鬱症發生率 10 年來約增加 2 成。另根據統計,年輕族群憂鬱症近 4 成未就醫,「憂鬱症年輕化」和「就醫率低」成為最大隱憂。

諮商心理師全聯會理事長、衛福部自殺防治詢委員黃雅羚指出,據統計,15 到 24 歲族群自殺原因以人際關係、情緒和憂鬱為三大原因。這個世代面臨很多困難,例如網路發達之下,資訊爆炸,人際關係從實體轉變到網路上,情感連結變得薄弱。

黃雅羚提到,過去大家都依著框架、往同一個方向做事情,但社會轉變下,框架不見了,雖然更自由、可以做自己,但年輕族群在歷經青少年時期後,要找到自己的重心是很難的課題。有些人會選擇靠網路來幫助,但資訊非常多,反而容易被外在影響而失去重心。

有人認為年輕人抗壓性低,甚至冠上「爛草莓」稱號。黃雅羚指出,確實上一代的壓力承載力很,因為一輩子都在學習忍耐,而年輕一代更懂得表達情緒和想法,這是不同世代的差異,並不代表年輕人抗壓性比較差。

報導原文網址:https://reurl.cc/vaDRD1

輔導老師憂 網路自傷影片助長憾事

校園自傷自殺通報數爆增,台北市學子 6 年來自殺自傷通報就增長了 7 倍,有輔導老師認為,網路有許多自傷照片或影片,讓學生以為遇到困難、無法宣洩情緒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傷害自己。

根據統計,北市 106 學年度高中職、國中及國小自殺自傷案件通報件數為 187 件,111 學年度則增長至 1547 件;新北市 106 學年度 316 件,111 學年度 1373 件。6 年來,雙北分別增加了 7 倍、3 倍。

台北市新生國小輔導主任吳盈瑩表示,近年大家重視自殺議題,只要孩童出現表徵,教師也更加注重並通報。學校做心理健康量表時發現,曾有過自殺想法的人將近 10%,除了低年級學童不懂死亡概念外,有些孩童則是藉此發出求救訊號。她指出,少子化讓許多孩童在家備受關注,在學校要適應團體生活、學習和同年齡的人互動,也會較辛苦。

新北市 1 名不具名的輔導老師分析,時下青少年大量接觸網路,從中學習與人互動,網路流傳許多自傷照片與影音,讓他們以為遇到困難、無法宣洩情緒時,最直接方式就是傷害自己。

該輔導老師說,現今孩子在開放、自由環境長大,意見想法多,以致父母不知如何面對,家庭衝突變得劇烈,曾遇過父母與孩子都以自殘為要脅的個案,所以家庭教育與親職教育非常重要。 該名輔導老師指出,遇到輔導個案會不斷嘗試聯繫孩子的家庭,協助家長正視孩子問題,讓孩子感受爸媽的關心並推動陪伴就診,帶孩子走出陰霾。

報導原文網址:https://reurl.cc/WxdKd7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c33883b&aid=1805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