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7/28 13:08:45瀏覽5038|回應6|推薦45 | |
▲▼一座載負異常沉重歷史的小島 羅本島(Robben Island)是它的名字,孤立在開普敦的海灣中,面積5.07平方公里、地勢海拔24米,荷蘭人於1652年登上該島,發現都是海豹等野生動物,便稱它「海豹島Robbe Eiland 」。 這樣一座荒島,還曾經一度是“鬼鎮”,何以在1999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而且是2004年奧運聖火巡迴接力的一站? 你千萬別猜是因為海豹,定居開普敦的荷蘭人為了補充肉食和油脂,在17和18世紀把島上的海豹、企鵝等大型野生動物都屠殺殆盡。今天海豹島上根本看不到海豹了。 又,你可知道這座小島跟台灣有一點關係? ▲羅本島現在是南非重要的海鳥養殖地之一,野生動物種類超過130種 ▼羅本島特有的野生石雞,經島上導遊指點才拍到罕見背影 許多遊客到開普敦都無法參觀此一景點,有以下因素: 首先,島上的訪問量限制為每天1800人,要上羅本島只能坐渡輪過去,船程單向30~40分鐘,島上參觀大約3個小時,一天就只有三班船(旺季多加一班),遇到風浪大還會停駛,門票(含船費和島上參觀費)經常售罄。 在前文介紹的「維多利亞和阿爾弗雷德濱海區 V&A Waterfront」,有一棟建築「羅本島博物館」就是售票處、展覽館和排隊登船的地方。羅本島的土地和管理都歸南非國家所有,不允許其他商船載客靠岸,更別說讓商販登島擺攤。所以想要參觀羅本島,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其次,不管你是從國內跟團或者自由行,參觀羅本島都必須由島上導遊帶領參觀,不允許個別活動,也沒有華語翻譯。我在開普敦幾個熱門景點都會碰到華人旅遊團,唯獨在羅本島上沒有遇到同胞。 另外,這個島上參觀內容非關風花雪月,而是涉及敏感主題,有些人就會刻意迴避。 或許這都說明羅本島少有華人遊客寫的圖文介紹。 ▲開普敦濱海區的「羅本島博物館」,裡面有售票處、禮品店、羅本島文物展覽室。 ▼博物館的地下大廳也是排隊上船的地方 ▼博物館排隊走出外面有自己的登船碼頭Nelson Mandela Gateway ▼渡輪載回參觀羅本島的遊客,接著載我們這班出航 羅本島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前後建了三個碼頭,前兩個都被風暴海浪沖走,第三個碼頭只剩下觀賞價值。載著遊客的渡輪現在都在「墨雷灣港Murrays Bay Harbour」一個二戰時期建設擴大的碼頭靠岸停泊。 碼頭上有一座內設禮品店和咖啡鋪的小樓,重要的是有洗手間。有人在搖搖晃晃的船上無法安穩解手,一定要在這裡方便,否則接下來有點麻煩。 遊客抵達羅本島才下渡輪,就會立刻被接應的工作人員安排坐上停在港口的巴士,先去環島一圈參觀外圍,這些巴士還特意保留它們在17世紀至20世紀期間的模樣。 什麼模樣??? ▲羅本島一側可見昔日遺留的建築和白色三角柱形的防波石 ▼從前所建的倖存碼頭,如今只剩海鳥盤據,遠方即是開普敦本島 ▲渡輪在「墨雷灣港」靠岸停泊,碼頭左方是禮品店和洗手間,右方是接應巴士。 ▼你猜這些白色巴士原來是做什麼用的? 17世紀至20世紀期間,羅本島是一座囚禁政治犯和重刑犯的監獄,南非反種族隔離的民主人士都曾被關在這裡,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27年的階下囚生活,有18年在羅本島度過。 今天這些接應遊客的巴士,就是當年押解犯人的囚車。 1997年喜萊莉.克林頓參觀羅本島時,有人認為美國第一夫人乘坐這種車有辱身分,特別出動直升機吊來一台美觀的新巴士,結果喜萊莉坐上之後,新車半途拋錨,傳說是島上冤魂不爽,作祟讓她難堪。結果這部新車現在葬身大西洋海底。 仔細讀文又反應快的人可能會問:「喜萊莉也坐渡輪上島嗎?」你覺得呢?小小的羅本島上有簡易機場,但在從前是用來運送監獄官員進出小島的交通工具,即便到了今天,這機場也是用於接送貴賓,如訪問國家的元首。 ▲「歡迎來到羅本島,我們為服務自豪」,這是監獄大門牌子上用英文和非文寫的標語,當年囚犯看了不知做何感想?這道大門還只是最外圍,不遠處就是上下船的碼頭。 ▼遊客坐上"囚車"先環島一圈聽專人導覽 其實羅本島早在1652年就被荷蘭人當作監獄。一位名叫奧舍馬托(Autshumato)的開普敦黑人翻譯員,因為幫忙偷回被荷蘭人巧取豪奪當地牧民的牲畜,成為第一個被關在島上的犯人。 我為什麼特別提起他?因為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從羅本島成功越獄的傢伙! 各位知道嗎?這羅本島周圍遍布礁石,急流和漩渦使得船隻靠近稍一不慎就會出事。雖然從開普敦本島到羅本島船程30分鐘,用游的大概要9小時,白天有鯊魚梭巡,夜晚海水低溫,你說那奧舍馬托是不是很厲害? 英國取代荷蘭殖民南非之後,除了繼續使用該島作為監獄,還用來作為隔離痲瘋病人和收容瘋子、遊民的“秘境”。 巴士載著遊客沿路參觀時,擔任導遊的警衛在車上指著窗外經過一大片墓地說:「大約有1500人至死不出該島。這裡是他們永遠的家。」 ▲看似跟本島相隔不遠,想要越獄卻沒那麼容易 ▲羅本島是許多痲瘋病人、精神病患和遊民“永遠的家” ▼愛爾蘭移民在羅本島上建立的“愛爾蘭小鎮”,現在是工作人員的住所 ▼羅本島上的賓館和會議中心,屋頂的觀景台擁有最佳景致 除了埋葬痲瘋病人的墓地,你可能想不到島上還有一處“愛爾蘭公墓”。 原來愛爾蘭在1845年至1852年發生大飢荒,一百多萬愛爾蘭人只好移民海外,他們來到開普敦被雇用在羅本島上工作,也在島上建了房子、學校和教堂,今天島上工作人員和家眷仍住在這些暱稱為“愛爾蘭小鎮”的聚落裡。 車子經過的路上還會看見一棟建於1895年的漂亮紅屋子,這是從前醫生和管理員的住所,二戰期間改建為軍官的食堂。這棟維多利亞風格的房屋享有全島絕佳的景緻,屋頂設有一個私密的觀景台,如今被用來當作賓館和會議中心。曼德拉六次返回羅本島時,也曾住在這裡。 二戰期間,羅本島成為防守開普敦本島的前哨,南非國防部在此建立了軍事基地,同時作為海岸防禦的支援站,島上架有兩座砲台,還有探照燈、雷達站和防空洞等設備。 ▲▼二戰期間,在羅本島設立兩座砲台,成為保衛開普敦的前哨 ▲沿路的護欄支柱也有二戰遺留的砲彈 ▲▼路邊可見各種戰壕 ▲▼我們在一個泵房下車休息片刻,此處從前用來抽乾島上積水,牆上還有羅本島水利圖,今日它是一處咖啡店,供應飲料和洗手間,室外還有一個面對開普敦桌山的景點區供遊客拍照留念。 羅本島是一座被淹沒的山峰,它厚厚的石灰岩和鈣質沉積物被風沙和貝殼碎片覆蓋,所以島上有3處採石場,也是囚犯們下放勞動的場所。 最古老的Riebeeck採石場在島上東南方,於1652開採到1963年,石頭用來建築開普敦的堡壘和房子;第二處Limestone採石場在下船碼頭的西南內陸,開採的石頭用來建島上道路;島上西北角第三處採石場Bluestone的砂石被用來建造島上堤壩和監獄牆壁。 政治犯如曼德拉在第二採石場勞動,一般囚犯則在第三採石場工作。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之後,他於1995年重返舊地,與當年共患難的政治犯重聚,並在第三採石場入口處放置一堆小石頭山,以紀念他們昔日所經歷的艱苦生活和日常磨難。 我們也在這裡下車四處張望,導遊指著場上遠方一個洞穴說,別看這洞穴不顯眼,那裏面曾是“監獄大學”,不但是有知識的囚犯給沒知識的囚犯上課的教室,還是很大一部分南非現行憲法的撰寫地。南非憲法被讚為世界上最民主、最先進的憲法,就因為它從“石裡開花”。 ▲一般囚犯在第三採石場勞動 ▼曼德拉在第二採石場勞動,下圖的坑洞就是“監獄大學”,也是部分南非憲法的誕生地,右前方那塊石堆是曼德拉當選總統後,與當年患難囚伴在此相聚並留下紀念 巴士之旅參觀完了羅本島的周邊,我們來到島上「最安全監獄」的門口,每輛巴士的小團體又被重新分配給另一位導遊,他們有些曾是從前關在此處的囚犯,介紹起來瞭如指掌,可以說是第一手經歷,有些歷史從他們嘴裡娓娓道來更具真實感。 我在聽講的時候,覺得囚犯導遊的述說相當持平,不論講到公平與否的對待,他都沒有用誇張偏激的語氣態度,去詆毀、去抨擊,我觀察在場的遊客也沒有不悅的反應。 羅本島是一個白人箝制黑人的監獄島,可是來參觀的遊客多是白人,如何介紹這樣一處不公義、不人道的地方,拿捏分寸很是重要。 但凡一個聰明的行銷,要讓更多人來了解真相,親眼所見親自判斷。導遊若是肆意謾罵、遊客若是回以潑漆,毀掉了羅本島,就能證明勝利? 知道曼德拉為什麼被譽為“偉人總統”嗎? ▲島上曾有三座監獄,這是「最安全監獄」,專關南非政治犯 ▲▼進入監獄大門,遊客魚貫入內展開第二部分的參觀 ▼每輛巴士的小團體,再由另一位導遊帶領參觀監獄,這位導遊曾是囚犯 曼德拉是第一批於1964年被關進羅本島的黑人政治犯,在外面影響力越大,在獄中吃的苦頭越多,他在島上勞改的後遺症就是健康和視力受損,不僅不准保外就醫,就連他的母親過世、長子死於車禍,他都不能出席參加葬禮。 曼德拉原本被判刑三年,卻被危險未除的理由一再判延,進監獄時46歲一頭黑髮,出獄時已經72歲一頭白髮。 可是他成為南非總統之後,沒有展開仇恨報復,沒有言語煽動,他向宿敵白人保證絕不會清算他們、鬥爭他們,向黑人同胞強調「勇敢的人要不惜為了和平而寬容他人」,並以實現民族和解作為他執政的首要任務。 這樣的胸襟和氣度,曼德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實在受之無愧。南非能有今天不戰亂的局面,也是曼德拉的博大寬宏所致。 ▲即便是在四面大海的小島上,最安全監獄仍以5米高的雙層高牆與外面隔離,牆上建有五個暸望塔予以監視。 ▲羅本島上也關了一批東南亞穆斯林的宗教領袖,其中一位來自爪哇島的曼杜拉是最知名的傳教者,他終身囚禁在島上,死後屍體運回印尼,遠處綠色圓頂的清真寺有他的衣冠塚。 ▼往日囚犯最大樂趣就是踢球看賽 島上的監獄也有三座,專門用於容納大量囚犯的「普通監獄Zink Tronk」,是一個用鐵皮搭起的巨大矩形建築,裡面有普通牢房、圖書館、洗浴設施和診所,每個角落都有護欄,中間有一個大庭院。最安全監獄建成之後,普通監獄就被拆除,它的入口被用做運動場和網球場。 「中等安全監獄Ou Tronk」原本是二戰時期的五個木製營房,當1960年開始新建八座灰磚建築的最高安全監獄時,這裡曾經短暫關押過曼德拉和其他政治犯。20世紀70年代之後,這裡轉變為工作室,囚犯在此接受技藝培訓。今天監獄已被拆除,剩下裸露的混凝土板。 「最安全監獄MSP」位於我們下船的墨雷灣港以西,竟是1960年代初由囚犯自己建造完成,石材就是島上第一座和第三座採石場挖來的石頭。監獄由4個H形區塊、一個U形隔離區、一個醫院、一個管理區、一個廚房和一個餐廳組成。 每個H形區塊包含4個可容納50~60名囚犯的團體牢房,隔離區則有90個單人牢房。囚犯導遊向我們解說從前牢房裡沒有床鋪,每個犯人都睡在地上草墊,冬天再冷也只有劍麻墊和薄氈毯。後來有囚犯得了肺炎死掉,加上紅十字會干預遊說,獄方才在1974年添了幾張病床和雙層床。 ▲▼監獄區塊之間以庭院相隔,並築起3米高的隔牆禁止互相接觸交談 ▲▼進出牢房走這高牆內的狹道,請注意沒有繽紛花草,幸好能見藍天 囚犯則根據不同的等級待遇分為A、B、C、D四種類別: 最有特權的A類囚犯被允許聽收音機、讀報紙,住單人牢房,並能從監獄商店購買自己的食物(如咖啡、花生醬、人造黃油和果醬)。他們被允許每月接收和發送最多三封信件,並且每月可以接受兩次外界的探訪。 待遇最差的D類囚犯不能聽收音機、讀報紙,每年只能接收兩次信件,信中不能超過500字,否則會被截斷後文。每六個月只能有一次半小時的外界探訪。此外,D類囚犯一律睡團體牢房,還要在採石場進行艱苦勞動。 從上述差異可以看出外界的通信來訪,對犯人很重要。雖然監獄盡量不讓囚犯跟外界接觸,也會審查囚犯收的和寫的每封信件,但囚犯們不放棄任何機會夾帶偷運,往往還盡可能使用俚語寫信,這樣審查員就無法理解所寫的內容。 可是久而久之也會惹火獄方審查員,結果有的囚犯不但收到只剩下地址和署名的信件,有人甚至收到獄方假冒家人的來信,比如囚犯的妻子在信上寫說「我要和你離婚!」 ▲這是最低等級D咖的團體牢房,通通一席草鋪睡地上,右邊海報是當年囚犯自組足球隊比賽,也是囚犯調劑生活的最大樂趣 ▲這有雙層床可睡,可以看出C咖囚犯待遇好一點 ▲遊客學習囚犯排排坐聽講,其實當年囚犯哪有椅子可坐? ▼囚犯導遊比較高級和低級囚犯的伙食差別,都睡地蓆、蓋薄毯 ▼囚犯進來的手印資料,但是許多人死在島上,找不到後人認領帶走 ▼囚犯信件都要由獄方審查,超過五百字被截斷,寫得看不懂也不行 ▼囚犯公共洗浴間 曼德拉剛進去時是D類囚犯,編號是466/64(1964年第466號囚犯),早餐只有一碗粥和一點紅糖(黑人不准吃白糖);升為C類囚犯之後,早餐添加玉米粒或豆類;升為B類囚犯之後,早餐有了麵包,也有奶油糖漿搭配。 1975年,曼德拉總算升為A類囚犯,除了減少勞動、單獨監禁,還可以使用公共休息室和小花園庭院。他跟外界訪客會面的次數增加,書印來往也多了,他開始利用到小花園放風的時刻,秘密撰寫他的自傳【漫漫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可是被獄方發現,又被削減特權。 今天遊客參觀曼德拉的單人牢房,寬2.1米、長2.4米,裡面只有一張蓆墊、一床薄毯、一張小桌、一個垃圾桶,再也別無他物。真是印證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囚犯導遊還帶我們去看曼德拉的小花園,據說當年他曾經力爭開闢菜園,可是今天已經完全看不出來有菜園,只看到一些耐旱的植物。 我看著曼德拉當年構思的花園,想著他的自傳被偷送出了監獄卻無人出版,直到曼德拉1994年當選總統,這本自傳在半年後就被出版了。看這世態炎涼,就知世間多少故事,都付予似水流年。 ▲高級囚犯的單人勞房,房間和房間用石牆相隔,門窗也對隔以防交談 ▲這就是曼德拉的牢房 ▼室內只有這些 ▼遊客被帶往參觀曼德拉升等A類囚犯可以使用的庭院 ▼曼德拉曾經構思的小花園,花沒半株,倒是有幾株耐旱植物 ▼曼德拉的牢房在右邊,到這荒漠庭院也走不了多遠 ▼當年到庭院放空是這樣的 參觀羅本島上的監獄之後,讓人不僅對種族歧視感觸良深,也對人類的文明演進和黑暗歷史有更深層的認知。 但不幸的是,今天南非黑人翻身了,在野黨ANC成了執政黨,前總統祖瑪(Jacob Zuma)卻因貪腐下台,羅本島上3000名政治犯的犧牲豈是一聲喟嘆了得?曼德拉地下有知,又是怎樣痛心? 更不幸的是,若非遭到同黨同志逼宮,貪汙瀆職的祖瑪還堅不下台,南非也仍有死忠選民挺他,只因為他是正港的南非黑人。但這醜事已重挫執政黨的地方選舉,2019年的總統大選不知仍可樂觀? ▲南非的民主自由是反種族隔離的先民烈士披荆斬棘換來 ▼當年關進羅本島的囚犯說「我的鮮血將會滋養自由果實的大樹,告訴我的同胞我知道他們會繼續奮鬥」,但對照今日貪腐政權,不禁讓人搖頭嘆息 ▼曼德拉當年在獄中的樣子 南非的種族隔離結束之後,羅本島上的監獄也不再被使用,島上撤光之後,有一段時間淪為“鬼鎮”,後經有識之士奔走疾呼,島上遺跡代表的理念價值和歷史意義應該予以保存維護。 於是根據南非國家古蹟法案,羅本島遂於1996年被宣佈為國家紀念區,整個島設成一個監獄博物館,也是一個見證民主自由勝過種族壓迫的實地教材。 因為羅本島的歷史,不僅是南非和非洲大陸的近代縮影,也是整個世界的世紀變化,更是人類精神戰勝巨大艱難和逆境的象徵。羅本島因此成為了世界遺產。 2004年奧運聖火在雅典開幕前,在全球26個國家的34個城市間傳遞,非洲只有開羅和開普敦,而當聖火到了開普敦,被直升機送到羅本島,由曼德拉在當年他被囚禁的監獄庭院點燃,奧林匹克委員會負責人Maiton Simitsek致詞說:「我們來到了一個充滿痛苦和不公正的地方,帶來了友誼和正義的象徵。」 如果看到這裡你還問,羅本島跟台灣有哪一點關係? 記得前面說羅本島周圍有許多礁石嗎?其實還常有濃霧瀰漫,歷來已知發生過18次船隻失事,不知或沒有留下紀錄的不算在內。 1975年一艘台灣漁船Fong ChungII在島上南邊撞上鯨魚岩而擱淺,另一艘台灣漁船Hang Chen II也在1998年觸礁北角的Rangatira 海灣,今天還能看見船隻的部分遺骸。 不可思議的是,南非政府後來派出一條拖船Sea Challenger試圖拖走1998年擱淺的台灣漁船,結果竟然也擱淺了.... 回航的時候,我看著逐漸變小,終至消逝在視線裡的羅本島,沒有絕美的風景,只有灰暗傷痛的記憶,但是不能抹滅、不能不面對,因為不能記取教訓,珍惜得來不易的和解與和平,歷史必將還會重演。
▲羅本島周圍礁石多、風浪大,船隻容易觸礁 ▲羅本島上時常瀰漫濃霧,設有燈塔仍會發生船難 ▲台灣船隻兩度擱淺在羅本島,其中一艘留下部分殘骸,今日仍然可見 ▼返航回首,羅本島深刻留在我心中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