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飄的女主角愛情和環境影響
2012/02/24 06:14:33瀏覽720|回應3|推薦44
看過〝飄〞電影的人都會對費雯麗演活了郝思嘉而又愛又恨;
愛她的嬌美橫視天下,恨她的截取愛情不擇手段。
倒不如說是費雯麗演活了郝思嘉,而成了飄女主角的本尊,至今都無人能取代她。

有人認為郝思嘉愛慕虛容又爭風吃醋,總算她是女中強鳳處處佔先。如果按婦德來說她是壞女人,但是亂世出英雄,她臨危不亂於戰火中駕著馬車載梅蘭妮返鄉。
再強她也是女人,她也須要異性的愛,艾希禮是她兒時的白馬王子,太平時的紳士、戰亂時的懦夫,如果靠他維持家庭,恐怕大家都會餓死。

少年時翹課、泡妞,不務正業,長大後成了投機客又貪又狠;白瑞德深愛著郝思嘉認為他們倆人個性很相像,可惜在象徵君子的艾希禮相比下他就有些自卑了,雖然他頑強不屑對那些口口聲聲禮教掛在口中,卻在戰爭中讓妻兒蒙羞的貴族男人。

但是就是對郝愛得太深,加上女兒從馬背上摔下自責和自卑而最後離開郝思嘉。當時讀者皆盼望作者寫續集,讓郝思嘉和白瑞德能破鏡重圓,可惜Margaret Munnerlyn Mitchell 堅持不再寫續集,留給讀者及影迷幻想的空間。

Scarlett要的是榮耀像鑽石般發出光芒,另一個角度就是虛榮,她是強勢的;因為她擁有美麗的外表,在許多膚淺的男人中,她是他們的公主和皇后。愛情就是佔有和擁有。最近看了一部水準相當不錯的電視劇〝北京愛情故事〞,探討當代年青人事業、愛情的故事,編導和男主角都是陳思成,意想不到的才華演出就獲各界好評。故事結尾也是高潮瓶頸,讀者都期望續集,我卻不希望,為的是保留回味空間。至於Scarlett的結尾應該是作者給她的一個懲罰﹏不是每樣東西她都是唾手可得,尤其是愛情。

台灣人有句俗話:一種米養百樣人!
你不能對米抱怨,只是個人的生長環境和遺傳基因的不同罷了。
就像現在大家都在爭議〝林書豪的國籍〞,有沒有想過橘過了淮河到了北方就變成長不大的枳了。所以如果他是生長在台灣他還會打籃球嗎?恐怕聯考都應付不暇了,就是有心也沒有那麼多球隊好磨練,像他在中學時就參加校隊,台灣的中學生太苦了都在拼聯考,那有機會碰籃球?

同樣的亂世出英雄,也是迫於環境壓迫,飄中最賢淑的林蘭妮為了保護郝思嘉還舉起笨重的獵槍打死死了闖進門的逃兵。人在緊急危難時會使出意想不到的力量和勇氣。
郝思嘉是壞女人嗎?
你說呢?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對她著迷?還是費雯麗太美了,演得太好了,大家是對影星著迷?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234890&aid=6146379

 回應文章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環境
2012/03/12 00:38

俗子您好
這篇文章說的很好
確實環境造就一個人的成功與否
澳洲的讀書時間每週大約25小時
歐美國家最多也只有36小時
但是在臺灣卻高達45個小時以上
花這麼多時間在課堂上
學生一點活力都沒有
怎麼會有多餘時間研究課外學問

Thank You Scraps, Graphics and Comments for orkut, myspace


謙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飄的人生態度
2012/02/27 00:38
勇敢追求愛情,樂觀掌握人生的郝思嘉。

郝思嘉純真與邪惡並存,勇敢與怯懦並具,這對比的特質符合人性的予盾。

「飄」的人生態度,不沉默,不認命,也不把心挪走!

 淺見!指正!


俗子(8234890) 於 2012-03-05 22:09 回覆:

謙水謝謝來函

郝思嘉敢愛敢恨,拿得起、放得下,雖然多次搶姊妹的男友,最後在戰爭中能夠支持家族生存仍是功不可滅。也許有人嫌她太貪太狠,但是在沒有愛情的婚姻中她追逐金錢,她成了事業狂。現實社會中的職場女強人,不也是又貪又狠的角色嗎?

支持妳的看法!人性是複雜的!太單純真的容易被淘汰。

看到郝思嘉和白瑞德,如何駕馬車在炮火和亂民中冒險行進,就會想到那句:人不自私、天誅地滅。(雖然我也受孔孟思想約束極深)

歡迎常來指正

 

祝福

俗子敬上

 


Apple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he author
2012/02/24 08:23

Margaret Mitchell was the author of "Gone with the Wind".

Apple

俗子(8234890) 於 2012-02-24 21:08 回覆:
謝謝您告知!1936年5月,小說還沒有正式發行,凱伊·布朗(Kay Brown)閱讀了小說之後建議塞爾茲尼克國際電影公司總裁大衛·O·塞爾茲尼克購買小說的電影改編版權,將之拍成電影。我一時速讀印象中打了下去。
Margaret Munnerlyn Mitchell (November 8, 1900 – August 16, 1949) was an American author and journalist. One novel by Mitchell was published during her lifetime, the American Civil War-era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 For it she won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for Most Distinguished Novel of 1936[1] and the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in 1937.
Margaret Mitchell was struck by a speeding automobile as she crossed Peachtree Street at 13th Street in Atlanta with her husband, John Marsh, while on her way to see a movie on the evening of August 11, 1949. She died at Grady Hospital five days later without regaining consciousness. 
她是英年早逝,在過街時被車撞死。所以後來的續集是沒有了。直到八十年代後期,經過Mitchell家族同意後由一位哈佛畢業暢銷女作家完成The Wind Done Gone (2001)  by Alice Randall.電影也拍了,我拒看,老公看了很失望因為主題故事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