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要害怕當父母
2009/09/07 06:26:29瀏覽1510|回應3|推薦52
回應: 團體社會化理論的省思 (3Kids老爸)

做過學術研究的人都知道, 單一的論點不足以推翻所有既存的研究結果. 如果日後還有多篇論文用"同樣研究法", 證明出"同樣的結論", 那時候, 再省思, 還來的及. 因為一個有效的研究, 必須經得起"重複驗證", 遑論研究法本身可能就有漏洞. 我其實還滿贊成Counselor No.1 "迷思的迷思" 論點.

我雖然沒有讀過"教養的假設"這本書, 但是以我自己在社會學及社會心理學領域鑽研的經驗, 我會說, 人從出生到死亡前, 都是在社會環境下學習成長的. 各個階段都會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團體(包括正式或非正式團體), 也會遇到各個不同文化背景世俗價值宗教信仰的人. "認同"是一個現狀概念, 未必是究竟恆常, 不代表不會再改變. 有的人外面世界走了一大圈, 最終, 又走回原來的路. 所有過程, 都是"社會化" (socialization) 學習的一部分.

對青少年而言, 對同儕團體的認同會優於家庭. 因為畢竟(1)他們在學校要"生存", 有時須勉強自己做一些"暫時"的調適, 才不會被排斥, (2)他們處在自我認知危機中, 半大不小想獨立自主又不能全然獨立自主, 對同性異性緣的好奇渴望也反映在自身"性別角色定位"和"自我認知"的調適上, (3)對未來的不確定, 會讓他們積極的尋找另外認同出路, 或是乾脆退縮.

認同(identity), 不等同於歸屬(attachment). 當個人認同團體, 以團體的文化信仰價值規範(culture, beliefs, values and norms)為依歸時, 覺得自己是團體的一份子, 有團體意識(group identity), 以團體為傲時, 才能說這個人屬於這個團體, 是團體的一份子. 在這個定位下, 個人對團體會有強烈歸屬感, 會有我們(in-group), 他們(out-group)的明顯分別. 個人的人格(personality identity)和社會定位(social identity)也會受到這團體的深刻影響.

如果沒有歸屬感, 和團體價值的內化(internalization), 那麼個人和這團體的關係其實是"次級"的(secondary), 衝其量只是互相"搭配共存", 個人任何時間找到機會都可以選擇離開. 這個情形也適用於"家庭" 的例子.

什麼樣的團體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和社會定位? 第一個就是原生家庭, 再來就是同儕團體跟宗教團體. 家庭還是有其原始重要性. 不能小看. 父母的教跟養, 夫妻關係, 親子關係, 不管好壞, 都會影響到小孩, 尤其是"歸屬感 <-> 疏離感"和"自我定位". 在"愛", "包容", "尊重", "信任", "鼓勵", "公平", "溫暖"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情緒穩定, "自信心", "自主獨立性", "跟"客觀辨識性" 都會強. 這種小孩日後悖離家庭, 或是想要走上行為偏差的路, 其實很難. 因為能分辨是非. 但是在傳統教條式家庭長大的孩子, 或是沒有家庭教養關懷的孩子, 對家庭的認同會低, 相對的會積極向外發展, 尋找認同團體.

回答 3K老爸的問題, 我想, 為人父母應該想想自己是怎麼教, 怎麼養小孩的吧! 情緒穩定, 有安全感, 因材施教, 真心體諒, 懂孩子, 陪孩子, 跟孩子一齊成長的父母, 不會害怕失去孩子.

不過不管是用什麼方式教養孩子, 父母都要有心理準備, 孩子不是你的資產, 他們只是因你而生, 是個獨立個體, 需要獲得同樣的尊重與認可. 而且終有一天, 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天地. 每個父母遲早都要學會尊重與放手的~~~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327791&aid=3294154
 引用者清單(1)  
2009/09/07 06:39 【光的使者】 愛孩子, 就請尊重孩子, 讓他呼吸, 給他愛與自由

 回應文章

小新(心)~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9/08 01:12

嗯嗯,同意您的觀點。

我沒看過那本書,想想以後也不可能去看......因為我完全不認同她的理論。(排行當然是影響人格養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呀,她怎可以否定?!)

「什麼樣的團體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和社會定位? 第一個就是原生家庭, 再來就是同儕團體跟宗教團體. 家庭還是有其原始重要性..... 」

我真切地認為,父母該不斷地學習進修,自我成長,多元化的知識。這是以身教「不斷學習」態度,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且個人也可增長知識並學習如何與孩子良性地溝通。

同儕影響力固然重要,但我認為,父母有責任與義務,教養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個被同儕影響的人」,而是「影響同儕的領導人」,當然,我指的是良性的領導人,而不是帶壞其他人的頭頭....^^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7327791) 於 2009-09-10 00:15 回覆:
父母有責任與義務,教養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個被同儕影響的人」,而是「影響同儕的領導人」

哇! 找到知音了! 我也是這樣教自己小孩的! 但能不能當領導人, 我其實是無所謂, 我只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快樂, 不要害怕去嘗試, 但是一定要有承擔責任的魄力. 因為那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其實坊間專家學者談教養孩子的書有一大堆. 常讓人眼花撩亂不知道到底聽誰的.

而這個問題並沒有解藥, 因為每個人遇到的環境(包括人)都不一樣.

我想, 有的時候可能需要把專家/學者/腦袋放一邊, 用心去體會, 將心比心, 想要別人(包括孩子)怎麼對待自己, 自己就先如是對待別人.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因彼此互動(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或是經由觀察(observational learning)或模仿(imitation)而生. 新時代的教養方法, 本來就沒有定論, 因為大環境常改變, 外界的誘惑實在太多了.


家貓比野貓更辣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孩子
2009/09/07 20:46
大人也在學習
人生不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學習嗎
面對現實可是無時無刻都要準備的
是難題 也得做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7327791) 於 2009-09-09 23:23 回覆:
我很同意您的看法.

父母與孩子的互動, 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 結果是否如自己原先所預期, 都是學習的一部份. 沒有單一的公式可以解.

每個人每天, 都是在各種互動學習的過程中, 逐漸找到最適切自己的模式及自我定位. 但是還是有可能再繼續小部份, 小部份的慢慢做修正,  直到學不動為止.

生活裡, 處處都是學習的機會, 學習的對象 ~ ~

小帥哥~女人可以這樣過日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現在的年輕男女
2009/09/07 15:23

都怕當父母

大概都知道當父母不容易

光的使者 ( 一個回家的旅程)(7327791) 於 2009-09-09 23:09 回覆:
對呀!

生, 或是不生, 都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