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還得一邊看、一邊作筆記,這是我開始加入 udn blog 以來的頭一遭,不過比起 Rachel 姊姊跟 3K 爸把那本五百頁的大作讀完,我這樣還真是小 case。
這個題目好複雜,回應起來感覺也會不太有系統,請多包涵。
同儕團體影響力大或是基因強勢?我個人認為,同儕團體對人格特質的發展一定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但是同儕團體影響的方向則跟「被影響者」的基因(天性)有關。怎麼說呢?比如我國小一到六年級都是同班同學沒有分開過,小時候大家都玩在一起沒有甚麼分別心,到高年級時班上忽然出現一個所謂「大哥」級的人物,有人會羨慕而聚集到他身邊當他的「小弟」、有人會害怕而遠離他從此脫離這個團體。
直覺上,「羨慕」與「害怕」的反應是「被影響者」的天性使然,看起來好像是基因決定了我們這群孩子對這位「大哥」的觀感與反應,但其實有一部份則是來自家庭教養的背景不同。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小孩的影響有多大?其實我不很清楚這批同學的成長環境,但我知道我的父母從小教育我們要行善,為惡的話會遭到報應(這是另一個教養的問題,我認為恐嚇並不是一個正確的導正方式。),因此我自然而然不會接近那個以欺負同學為樂的團體。
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許不會一成不變,事實上我認為父母與小孩之間會互相影響。譬如我家有四個孩子,我小時候不得寵,遇到這種情況,有些人會因此向外尋求同儕的認可,甚至離家出走者比比皆是;而我天性內向(請相信我這是實話!),我的反應是努力達成父母的要求、甚至做到更好,於是長輩們忽然變得重視我,責任心使我與家庭的連結變得更緊密(感情上是另外一回事,這個我就不贅述了。)。
這樣的因果關係,就是長輩的態度影響晚輩的表現、晚輩的天性會影響他的表現的方向(正向與否、「變壞」與否)、進而又回頭影響到長輩對晚輩的態度。
出生序會不會影響長輩對晚輩的態度?以我自己的立場,我肯定地說,會。要說這是迷思嗎?我周遭有太多的例子可以佐證。理論之所以成為理論,就是一開始有某種現象的發生被注意到,經過不斷地驗證無誤後才得以成立。(雖然人類學有很多理論,但是例外也是層出不窮啊。)
總結來說,人真的太複雜,你是沒辦法用幾個假設、學說、理論就可以概括所有的情況,像這本書的作者說得那樣「斬釘截鐵」,理論上是不合現實狀況的。打個比方,就算你從一個人身上拿出一個細胞再複製一個他,養在一樣的家庭、接受一樣的教育,說不定還是會長成兩個性格不怎麼相同的個體。當然這得做實驗才能證明,可是一旦複製出一個相同的人,原本的「家庭」成員都老去了,時間空間的變因又要考慮進去。簡化來說,雙胞胎也很少成為一模一樣的人,對吧?
再強調一次,這都是我的個人觀點,完全沒有任何理論基礎。
我第一次寫回應還要標一大堆黑體字來強調內容,如果看起來不舒服還請見諒,因為太久沒寫這種東西,我腦袋中屬於「邏輯」的那一塊早就生鏽啦!
Be Cool, Be True, Be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