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28 20:32:01瀏覽442|回應0|推薦0 | |
美日有兩大系列電影能橫跨半世紀,歷久不衰。日本的《哥吉拉》(ゴジラ)從1954年首映到2004年終結,歷經50年共推出28部,並在好萊塢舉行50歲慶典;1998年好萊塢推出美版首部曲,英語片名Godzilla,台灣翻譯成《酷斯拉》,2014年上映第二部。本文要談的是走過56年拍攝24集的007電影的歷史和演員星海浮沉錄。我自中學起就是瘋影迷,當年大學聯考前一天還瞞著父母去看歌舞奇幻片《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2月1日台灣將上映重拍之新片Mary Poppins Returns),結果當然落榜;對電影能迷到這地步,相信對本文能提供最詳實的報導。 聯考前夕還看電影的瘋影迷 第五代007皮爾斯布洛斯南(Pierce Brosnan)被入選為新一代James Bond時回憶說,1964年他11歲時在倫敦看了007第三集《金手指》之後,對影片中藝高膽大的情報員能奔波各國完成不可能的任務深感震撼,也開啟他進入電影行業的念頭,卻萬萬沒想到30年後會成為這部片集的男主角,世事真是不可預料。 一部電影能拍攝24集仍廣受全球影迷歡迎,最大的功臣是007的創始者英國記者伊安佛萊明(Ian Fleming,1908-1964)。他八歲時聽校長太太講一些正邪對決故事的時候,就有意在筆下創造一位打遍四海無敵手的英雄人物。他在二戰後居住於牙買加,將其住宅命名為「黃金眼」(Golden eye)以紀念在二戰期間參與的一次秘密行動。1952年,43歲的佛萊明為了養家活口,只靠記者的微薄薪水根本不夠,因此以自己的間諜經驗為創作基礎,於是第一部007故事《皇家賭場》(Casino Royal)在醞釀35年之後終於問世,接著每年推出一部續集,1964年發表《金鎗人》後因心臟病辭世。 007是男主角英國情報員的代號,身高183公分,體重76公斤,00代表持有殺人執照,可以先斬後奏。但007總要有姓名,佛萊明正好有一本報導西印度群島鳥類的書籍,作者名叫James Bond,佛萊明對此作者極具好感,就將James Bond借用為他書中的主角。他生前共寫了14部007小說,後來Robert Morkham與John Gardner也分別以007為主角出版一系列James Bond小說,而Gardner自1981至1996年共推出15本,其中《殺人執照Licence to Kill》和《黃金眼Golden Eye》都已製作成電影。 小說上市九年後,1961年,製片家Albert Broccoli認為小說極富戲劇性,決定拍成電影,結果由出身貧寒,年方30歲的莎士比亞劇演員,也是前海軍拳擊賽冠軍的Sean Connery出線(應該譯為尚康納萊,台灣卻譯為史恩康納萊)。 1962年10月第一部007電影《Dr. No,諾博士》正式推出,台灣片名是《第七號情報員》,劇情緊湊,Sean Connery具備情報員架式,打鬥逼真又風流倜儻,大受歡迎。推出14個星期後打破票房紀錄,總收入達1000萬美元,而製作成本僅100萬美元。影片中的配角Jack Lord在1968年主演的影集《檀島警騎Hawaii Five-O》在台熱播多年,2010年這部影集推出《檀島警騎2.0》,至今已推出第九季,IMDb給7.4/10顆星,台灣正在播映。 片商打鐵趁熱,1963年迅速推出第二集《第七號情報員續集,From Russia with Love》,賣座更勝第一集,我還買了一本小說至今仍保存在書架。這一集敵方的超級殺手羅勃蕭(Robert Shaw)後來在《卡士達將軍Custer of the West》、《坦克大決戰》、《大白鯊》等影片擔任主角,都讓人印象深刻。 羅勃蕭酗酒51歲就過世。 從續集開始,影片中出現了一個邪惡組織SPECTER(Special Executive for Terrorism, Revenge and Extortion),此間譯成惡魔黨或幽靈黨,在早期007電影中一直都是Bond的死敵,在007影片中都有由不同演員飾演首領懷抱波斯貓的特寫鏡頭。SPECTER也正式成為第24部007電影的片名,影片中魔鬼黨首領由Christoph Waltz主演,他在2013年電影《決殺令Django Unchained 》獲得第85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獎,我在「黑白Django相隔半世紀同時入鏡」乙文曾報導。 第三集《金手指Goldfinger》在1964年9月上映,電影還未上映,主題曲在台就廣為流傳。韓籍演員Harold Sakata在影片裡的殺人利器「帶鋼框的圓頂禮帽」(A steel-rimmed bowler hat)猶如血滴子,令觀眾印象深刻,這頂道具被展示在賭城的好萊塢星球餐廳(續)。<圖片摘自網路>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