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8 04:31:52瀏覽619|回應1|推薦11 | |
究竟是誰上大學 我從去年開始﹐因緣巧合的開始對這項運動產生興趣﹐在摔跤季開始以後﹐只要在學校有的比賽﹐我都儘量去看﹐一方面也是給學生加油。 那天在比賽的中間休息時間﹐跟一個十二年級的家長聊天。十二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是很重要的學期﹐因為學生都要在這個時候開始申請大學的程序﹐填寫申請表﹐去參加SAT考試﹐請老師寫介紹信﹐最重要的﹐還得把成績儘可能衝到最高﹐偏偏十二年級的課﹐都是最難的﹐份量最重的﹐因此﹐孩子們的壓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幾年前﹐我有一班十二年級的學生很誠心的「告誡」我﹕「老師﹐以後你的女兒申請學校的時候﹐千萬不要三天兩頭去問她做得怎麼樣了﹐這樣只會給她在原來已經有的壓力上增加更多的壓力﹐我們已經夠緊張的了﹐實在不需要父母更多的'關心'。」因為那個學生告訴我﹐她前一天晚上只是因為很晚的時候﹐她的爸爸在她房間的門口探頭問了一句﹕「弄得怎麼樣了﹖」就讓已經在臨界點的她完全崩潰了﹐結果把她爸爸嚇得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他們給我的忠告就是﹕「不要管她﹐除非她來找你﹐讓她自己去安排所有的事情﹐不要隨便給'建議'。」 我從來不小看這些孩子的建議﹐我也把他們的忠告緊記在心﹐因此老大申請大學的那一年﹐我只是很努力的做她跟他爸爸之間的「防火牆」﹐因為好像做爸爸的都不太能在孩子學業這樣的「大事」中置身事外﹐因為他們都覺得﹐這麼重要的事情﹐怎麼能讓小孩子自己來決定。 在跟這位家長聊天的時候﹐她告訴我﹐前些天也是在「好心」給她兒子「建議」的時候﹐告訴兒子她覺得他應該去哪一所學校﹐應該主修什麼﹐這些事情﹐他的兒子很嚴肅的告訴兩老﹕「你們已經讀過你們的大學了﹐現在是換我來決定我的大學的時候﹐請你們尊重我的決定。」 我聽了心裡暗暗喝彩﹕「好樣兒的。」很多老中﹐大概以前在這個階段﹐都不是自己決定自己未來要學什麼﹐要進什麼學校﹐因為我們都是按照聯考的分數﹐考到哪裡算是哪裡﹐就算前面填的「志願」﹐多半也是在避免落榜的考量之下﹐把前些年的錄取分數拿來﹐從高填到低﹐或者在家長的堅持下﹐填上那些「將來比較容易找事」的科系﹐沒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的興趣﹐真正主宰過自己的「志願」﹐因此在成為父母之後﹐免不了重複自己當年的經驗﹐認為自己有絕對的權力﹐為孩子決定他們的「志願」﹐畢竟這是關係孩子一輩子的事情﹐他們才十六﹐七歲﹐哪能知道厲害啊﹖ 我聽過一個例子﹐聽話的孩子在讀了父母為他指定的大學﹐讀完四年父母要他讀的科系以後﹐那是父母年輕的時候﹐一直想去沒有去成的學校﹐也是他們當年想學而沒有學成的專業。可是完全對此沒有興趣的孩子﹐畢業的時候對他的父母說﹕「我幫你們讀完了你們的大學﹐現在我要去讀我自己的了。」 就像那個孩子說的﹐這是他的大學﹐我們已經選過我們的了﹐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都選過了﹐讓孩子為他們自己的事情做選擇﹐讓他們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這應該是比孩子的學校成績更重要的人生教育課程。 你或許認為﹐這麼重要的事﹐怎麼能讓他們自己做決定﹖但是正是因為是這麼重要的事情﹐你怎麼可以不讓他做決定呢﹖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