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的「恐共症」,我的「恐『共』症」,馬英九先生,胡錦濤先生,請莫如人由走急來保熱絡! (上)
2009/11/17 04:48:54瀏覽641|回應0|推薦50

李濤先生,                                   11-16-17-09

我在昨天透過個人電子郵件信箱寄給您以下這封信,為確定您有收到,在此再次於我的部落格公開刊出,信件內容和寄出者大致相同,惟我隱去我的網路服務公司的名稱,再次請您把這封信轉給馬先生,

郵件寄出日期: Sun, 15 Mov 2009 18:40: 32 +0800 (CST)

主旨: 給李濤先生-請轉給馬先生[有一點緊急]

馬先生,                                                  11-15-09

現在是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六點約十分,我剛上網發現電腦登錄有異象,過去登錄顯示在我印象中只有三個階段即完成,但是剛剛多了一個我從未看過的階段,因階段顯示很快,我無法看完全那實是什麼,我僅能抓到好像是建置錯線完成,我或許是多慮,然還是決定請您查一下是否我的網路服務提供公司裡有人在試圖做什麼, 以鎖定下我的網路通路,好監視我的網路活動! 我懷疑是值班人員在趁周末假日動手脚,因為我過去碰到一些很明顯的怪象--如上YouTube聽音樂,竟然音樂影帶自動重播--都是在周末假日,在此不免懷疑起我的網路服務提供公司當此的值班人員。 剛剛的情況發生在整點交义時間,我一再重撥,似乎另端有人在起驚,而放棄,但是當我再測試重撥時,情況又出現, 然後我又重撥,我這回重新上網給您寫此信時,撥通過程並没有那異象情況。 謝謝! 李濤先生,麻煩您幫我把這封投書轉給馬先生,謝謝!

柳是

李先生,我怕的是有人完全攔截我給您們的投書,也就是您們收不到,也就不知道我有寄出投書給您們,或者有人存心以您們的名義和我聯絡的同時,教我也不知情,然後造假投書為我,拿著四處指起那實為我的作品,然後指我為馬團隊所派出,存心和之相呼應以打政治鬥爭! 和您們單向投書、文字實驗寫來緣份已過兩年半,我相信我在您這邊的老讀者們是相信我不是馬團隊派出來的,我的分析完全是根據新聞報導,没有任何誰的內部文件,有很多的推理和臆測,然這一切都是我長年所受到的學術教育的運用! 往後我有任何投書寄出給您,我都會在我的部落格首頁看板刊出是投書寄出的時間,無論文章有否公開刊出,都會一一列下,請您們常來我的部落格、多留意!

我這真的是没有辦法的辦法的,網路的世界道長魔高,真有太多的人在指著人的鼻子駡之没有民主自由人權的同時,容許自己躲去陰暗一角、做起違反民主自由人權的事,方便門是也! 人權自由民主因此成為權力鬥爭的工具是也! 這要民主常識常言的「手段目的論」即不正當的手段之對目的的嚴重破壞性講來的話,大概大可振振於自己為無心或不知道,乃至臺灣政壇正和反信著在用的一句名言,「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 什麼是「無能」? 這對我而言這就是無能,因為無守! 有守之人一定不會無能! 統獨,獨統,或許這兩個字的排列組合上,應有一個字得是動詞,才能知道講的人其心之所向的真正所在,以明白何以可以無忌於自開方便門、化人權自由民主為侵人隱私的擋箭牌或利器!

馬先生,我是該登門求見於您,以教我所面臨的電腦入侵的問題可以得到根本的解決的,但是,我真的太珍惜我兩年半以來,所發展出的這個跟馬團隊投書對打的模式了的,我不能,也不甘心放棄之,原因也在我在發展傳統中國史官角色的轉型走入新聞政論。試問,二十一世紀文化中國的再生中,豈可没有古中國太史公司馬先生遷承續鑄出傳世的瑰麗,中國史官? 您知道我志向於儒家在二十一世紀世界人權運動中的再生,角色打來我自比一有別在朝的後現代中國史官,很快我會在我的部落格裡,跟您們談我所謂的「駐地史官」的概念,一個初議,來自遙遠的古中國!

讀者來賓們,我曾在我的部落格中講到,我應該不會再以私人方式給馬李先生他們寫投書,寄給他們的都會在我的部落格公開刊出,以減少自己電腦遭到入侵和網路通路被攔截的問題和可能性。在此,我由告訴您們大家來告知那些網路入侵我的電腦的人,面對道高魔長網路入侵之為一自成公權力者所施加的「白色恐怖」,我固有恐懼,然而我要很明白地說,上述一度的做法,那是我的一個決定,並非我對處心入侵我的電腦和攔截我的網路通路的人的承諾! 既然只是一個決定,我當然有權因時制宜去改變,你的世界弱肉強食,原始野蠻父權母權心態高漲,喊著人權的你看到這裡,大概在得意我得這麼恐懼無藏中,邏輯想來找解釋、打釐清,你應該是很滿意於你所施展出的「白色恐怖」的效果吧? 以人權的觀點來看,我事實上是根本不必去想自己那是「決定」抑或「承諾」的,白色恐怖,白色恐怖,躲在陰暗中的你靠著製造白色恐怖在自認有青天,白。 你…是康生再世嗎?

人世裏的人啊! 你不怕康生嚒? 人世裏的康生啊! 你怕了没?

你不怕康生嚒? 我怕!

你怕康生嚒? 我怕!

我怕康生!

我怕出現個康生,教我義無反顧去拿出我的生命和一切的一切去面對他!

我的血是我的愛的血,

我的愛的血是我的血,

我怕出現個康生,教我踏著我的愛的血去鬥爭! 人世教人意識到什麼是真實的種種剎那裡,有著陰陽相隔情相依,地老歲月日日如一地摸不著,看不見,聽不到...難相知...我怕出現個康生...

你怕了嚒,康生? 你怕了嚒,人世裏的人?

死去的是用武的英雄和被逼出來的康生,這句話愛恨分明、只會把戰場打爛著作戰的你能懂嗎? 你能超越是非的追求,而看得見自己於此是非嗎? 康生該死,你呢? 你能不去指向康生來否定我嗎?

我知道你不能,因為你只有能力看見自己没有對手有的權力! 因為没有,所以你可以手段不擇,拿起教人世近代以來死死的辯證統戰技巧來打革命...

我知道你不能,因為你如此憎恨你的敵人,你要把你的敵人所在的所有事實給毀掉,

我知道你不能,因為國際詭譎交相戰中,你以掌握此辯證統戰技巧為勝算,你根本已經放棄現代教育和知識,你只會正反正二一添作五、一條牛剝幾層皮地算...

你已經没有現代知識,你看不懂現代人責任政治、職權分工整套的做事法,你喊出肅貪不是只是寫報告...那只是分報告嚒? 還是你在用噪音閉人耳目,好教報告裡要推動的改革過不了立法院? 正反正,你是那個在剝皮的人手中握著的勝算,所以可以這麼幫著算嚒?

勝算算勝,没辦法算輸,我這個看懂是怎麼回事的小老百姓,可要問你這個只有擺出絶對優勢才會作戰的人,你勝過誰?

這是個你從未真想清楚的問題,想清楚了...你可會看見康生的背影,那怕你實只是個小巫...我告訴你,你只勝過誰,那一天天在退潮而去的老百姓!

你怕了嚒,康生? 你怕了嚒,人世裏的人?

說不出的恐懼,我怕康生,我的《進影深見‧恐「共」症》!

胡錦濤先生,温家寶先生,請莫見「康生」二字,即誤會起我在指控入侵我的電腦的為中國網軍! 我固然以「康生」為題,自創起來寫新詩,然而歷史上、人世間,不分東西,豈真是僅僅只有一個那在戰後中國無盡鬥爭、荼毒人心人性的康生? 您們的世界我不好評論,但是我想我可以借用您們的世界曾經出現的康生,來開啓人們對我們這邊的世界的人世康生的觀察, 請容冷戰中長大的我這麼在打起「新中國」有成的您們面前問起人世間,當此誰是我們這邊的世界記憶中的「老共康生」? 二分三段花樣玩來、龍捲風起,以有自己功成的人,那管是什麼顏色! 古來「一將功成萬骨枯」一語大概要到見了枯骨成山才能真教懂,可真不是在看有否掛上「共產黨」三字來做區分的,老共和法西斯在二次大戰的當年或接續實際上都是一樣走上極權政治地下不來,人命人心儘往地上踩。在此於胡温先生您們和世界的面前,民間一讀書人的我認為我不需諱言我是有「恐共症」的,而這個「恐共症」在變成「恐『共』症」,轉變的原因在我所在的時空背景中漫天暗藏的黨政軍經加智庫的真假操作,騙著人民去看不見自己地去跟著打「圍政」,多少人世康生不認識康生! 我想問,白色恐怖豈是看著人手上有否公權力來判定? 受害者的認定又豈是僅看其有否被賦予公權力? 當此人世間,誰才是活生生、教人莫名寒顫的「康生老共」? 《進影深見‧恐「共」症》!

胡先生,温先生,當此國際中人各式研討會開來大談亞太新秩序的新界定之際,我看得見今天的中國大國崛起,我也看得見今天的中國事實上還處於大亂之後,內部人民休養生息以修補相互信任的階段,我更看得見東亞各國政府和人民對中國崛起的不名顧忌或恐懼,我事實上也看得見您們所代表的十三億的中國人民對這顧忌和恐懼的不懂和不以為然,此所以我以新詩把「康生」找出來,以之做為考驗人們—特別是國際中人—跨國界、跨領域溝通臺海國際的一個引子。我可以想像看著「康生」,有人或會走指責,有人或會走控訴,有人或會搞鬥爭,但是我想應有不少人是想隨我談向「康生」所象徵的極權政治的。 康生侵害人性人心,而人世康生並不就只有那麼一個,人世康生在東西方,人世康生也活在世人之間,我的「恐共症」,也是我的「恐『共』症」,我希望現身說法,教國際政治的談論能碰得著人心,不是僅在把重心放在實為法律層次上的政治對話! 做法上,請當然知道, 我不在要求在逐步返回華以創造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的您們去教內部傳統派和改革派再意識型態地鬥爭起無謂。 我在此對您們和馬英九先生的要求是,兩岸交流,經濟談判和文化教育的交流一定要放在政治的前面,不要急急而行地去確保熱絡,那真的走不遠的! 兩岸權力核心圈內各方人馬好急進入政治議題的對話,目前為止,我看您們和馬先生雙方十六字箴言交手打得有意思極了的,我在此自薦代表權力核心外的支持「不統不獨不武」的臺灣人民,向您們兩方表達一個不同於權力核心中人的態度和意見,以供您們雙方作為決策依據!

( 時事評論政治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1322&aid=350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