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果體育部能順利誕生與適時提攜今年巴黎中華奧運代表隊出征,應該值得期待吧!
2024/05/22 20:05:45瀏覽152|回應0|推薦3

如果體育部能順利誕生與適時提攜今年巴黎中華奧運代表隊出征,應該值得期待吧!

(林泉利)

 

或許是因為賴清德先生經常出現在台南統一獅棒球場上為地主隊加油,所倚賴可說是政府高層中對棒球這一項競賽情有獨鍾。稍早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將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推展全民運動。基本上這項政策是他選前的政見,因為當時的競選對手、新北市長侯友宜的政見,由新北市當選國民黨籍的立委,也是立院黨團書記長洪孟楷提案「運動發展部組織法」,現已付委待排案審查,藍委呼籲賴清德兌現承諾。

 

基本上因為總統主動背書了,朝野政黨應該在短期內通過相關法案,總統矢言成立體育部與藍委籲兌現應該不會空口白話吧!只是之前有了體育署的組織,民進黨的行政院高層始終沒有劍及履及任命署長,空缺捱到527天後直到2023210日教育部體育署長一職,才確定由前國體大總務長鄭世忠接任..因為體育署長上頭還有教育部, 所以鄭署長很難看到政績與好表現吧!

 

因為國內職業運等競賽除了中華職棒有三十多年歷史檢驗才逐步上軌道,其他最有機會為進化為台灣領另一職業運動比賽像項目。但中華職籃迄今仍有兩大一小三個聯盟的存在,講好要合併,因為沒有題體壇高層與中央政府渠取得公共識,所以兩大職籃聯盟已經進入季後賽了,我們始終看不到有整併的努力方向。接下來如果體育署獨立之後成為體育部,或許中華職籃的新組合應該沒啥問題吧!至於其它運動朝半職業競爭如女壘與男女桌球、羽球與足球等等都可在鼓勵下展開運動比賽,進而提升現有球員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尤其台灣的足球運扺運動已經輸給越南的國家,如果不及早努力會難忘其項背。

 

今年是巴黎奧運年,因為昔日奪牌好手一己有與奧運緣慳一面的遺憾如體操王子李智凱,舉重郭悻存優勢不在,當新生代無法順利接棒的窘境,如果體育部能順利誕生與適時提攜今年巴黎中華奧運代表隊出征,應該值得期待吧!

 

 

https://udn.com/news/story/7005/7975996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521000430-260118?chdtv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979403?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升格體育部 要能起東風

2024-05-22 04:04 聯合報/ 黃煜/清大運動科學系教授(桃園市)

 

國內職棒早期四大名投在總統就職典禮領唱國歌,引起不少球迷好評,也凸顯總統對於運動文化的尊重。而更讓體育界關心的是,賴總統選前的體育重要政見之一、並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就是要將教育部體育署獨立升格為「體育暨運動發展部」,這也算是少數朝野有共識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今,體育界也期待總統兌現這個政見,但升格只是增加員額及經費就會解決體育界面臨的窘境嗎?事實上,組織施政思維及策略作為將會決定升格成效。

 

首先,國內體育政策從體委會時代的「全民競技花開並蒂」雙主軸,到體育署時代則是「全民、競技及產業」發展鐵三角,組織架構也隨之調整。可惜的是公務部門「自掃門前雪」的觀念,使得組織內部業務缺乏整合,單打獨鬥的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引用運動界前輩提出之「競技運動全民化、全民運動產業化」的概念,是推動組織整合的重要架構。前者強調運動推廣不能光是追求競技成就,發展運動金字塔並強調基層運動的普及,是重中之重,比較可惜的是國內的學校運動發展重點著重在勝負,而非終身運動習慣之培養,不僅容易揠苗助長,更使運動資源分配失衡,政府資源獨厚少數學校運動菁英。後者則是針對部分具群眾基礎的運動,導入商業思維的發展策略,提供便民的行政服務以利產業發展。現階段福利式的補助政策形塑了皆大歡喜的表象,但長期下來不僅弱化民間運動組織發展動能,更無法厚實產業根基。基於組織欠缺整合,產業政策一直無法融入核心產業,對此理應建構跨部門的商業發展功能小組,並盤點各單位的產業或商業亮點以提出合宜的產業政策,才得以呼應全民、競技及產業之鐵三角。

其次,社會變遷下的現代運動,已經被賦予更多功能的載體,從永續發展、城市行銷、凝聚民心及在地文化輸出等;運動已具備跨足不同產業的關鍵角色,包括運動觀光、運動文創、運動科技等,而運動用品製造業在全球運動器材設備供應鏈早已占有一席之地,且不同族群對於運動都有需求,如銀髮族運動、幼兒體能發展及職場運動促進等。再者,受限於弱國無外交及兩岸錯綜複雜的政治現狀,藉由運動參與國際事務已成我維繫國際關係的重要渠道。簡言之,行政部門應試著將運動發展重心,從過往侷限於運動競技勝負轉化為跨產業、跨族群、跨國際的最佳媒合劑,提升施政格局及視野。

從二○○九年高雄世運會到二一七年台北世大運,不僅讓我們見識國際賽事的魅力,更展現行政部門效能。自台北世大運、二一八年雅加達亞運,到二東京奧運,競技運動的成效也與國家訓練中心法人化及運動彩券提供的資源有密切相關,剛成立不久的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在不久的將來亦扮演助攻角色。「萬事皆備,只欠東風」,運動界不僅期待升格政見的落實,也更希望升格後的部級單位提出具有高度戰略且整合產官學研資源的政策,寫下歷史新頁。

 

賴清德政見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 體育署:配合行政院積極推動

2024-05-20 14:42 聯合報/ 記者曾思儒/即時報導

總統賴清德20日在就職典禮慶祝大會發表就職演說,賴總統說,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台之下,民眾應該了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新政府將秉持「4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他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中央社記者鄭清元攝 113520 中央通訊社

新任總統賴清德今天正式上任,早上就職演說特別提到體育部分,預計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提升預算推展全民運動、完善競技選手和專業人才培育發展,體育署署長鄭世忠樂見賴清德總統的體育政見,體育署將配合行政院積極推動,盼透過體育壯大台灣影響力。

賴清德提出的政見將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每年體育預算提升至200億元,鄭世忠回應,體育署從102成立以來超過10年,達成階段性目標,面對國際體育運動發展潮流、台灣社經情勢變化及人民健康福祉發展,的確到了調整組織結構的最佳時機點。

針對總統政見,體育署將配合行政院積極規劃辦理,期藉由組織的調整來帶動新的氣象和展望,大幅提升體育運動專業,促進全民健康,並透過體育運動強化國際能見度,適時發揮國際運動社群成員的義務和貢獻。

鄭世忠指出,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對於一個國家的整體發展和福祉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透過努力促進身體健康、人才發展、經濟成長、社會包容、國家認同和團結,創造一個積極而充滿活力的運動環境,造福個人和整個社會。

鄭世忠也提到,賴清德總統的體育政見,不僅深化現有組織之業務能量,讓體育運動成為專業分工領域,提升體育運動從業人員尊榮感,並得到國人的尊重與認同,更能有效推動運動產業多元化、提升競技運動實力及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建立台灣品牌國際賽事。

體育署透過投資體育運動人才的發展,已推出優化的「黃金計畫3.0」及「優秀運動選手輔導方案2.0」,帶動台灣的全民運動及競技運動,讓我國運動好手可以在地區、亞洲和世界運動賽事中提高競爭力,為我國帶來榮耀並培養國人尊榮感。

運動是世界通用語言,今年更適逢巴黎奧運,透過運動選手在國際賽事成績優異的表現,能提升我國國際能見度,體育署也鼓勵單項協會積極地申辦或辦理國際賽事,及爭取我國人士在國際體育運動組織之職位,協助台灣突破外交之困境,積極促進國際運動外交願景,以運動壯大台灣影響力。

體育署也表示,運動產業深具潛力,所提供的就業機會、產值亦值得政府扶持,因此在人才培育、法令配套及相關政策的作為,仍需部會級之高度,依據專業打造優質環境,搭配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與建立台灣品牌國際賽事,進一步推動運動產業多元化發展。

 

總統矢言成立體育部 藍委籲兌現

洪孟楷提「運動發展部組織法」已付委

04:102024/05/21 

中國時報

 

周毓翔  蔡雯如

賴清德總統昨就職演說中提到,將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推展全民運動。這項政策是他選前的政見,也是他當時的競選對手、新北市長侯友宜的政見,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洪孟楷提案「運動發展部組織法」,現已付委待排案審查,藍委呼籲賴清德兌現承諾。

賴清德向來以棒球迷自居,也多次表現自己對體育的熱愛,選前他提出八大體育政見,其中包括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而侯友宜當時也主張體育署升格成為「體育及青年發展部」,是朝野有共識的政見。

賴清德昨表示將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事實上,立法院2018年曾召開「體育署升格體育部」公聽會,該議題也曾在委員會討論,但最終不了了之。

綠委莊瑞雄表示,體育署升格全民都期待,希望組織文化和思維要做改變,把體育產業加進來才是全民期待,民進黨對於升格「雙手贊成」。

綠委陳培瑜說,體育部升格不會只是換個招牌的工程,不能讓升格議題停留在「奪牌署」變成「奪牌部」的層次,如何改善體育署的組織文化,讓體育署對於單項協會的監督得以落實;正視目前我國缺乏兒少體育政策,讓社區運動團隊與體育俱樂部可以作為台灣運動產業的參與基礎,都會是新內閣可以注意的方向。

洪孟楷也提案「運動發展部組織法」,已交付教文委員會審查,等待排審。藍委上月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時曾質詢教育部,要求在520前提出研議報告,當時綠委認為時間太倉促,且看守內閣不應做重大決策。

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表示,賴清德選前還承諾過,政府投入體育公務資源預算,近3年約130億元,距離賴清德的200億元政見還有距離,呼籲民進黨政府開始成立「運動發展部」後,還要調整明年度公務預算,朝200億元規模邁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71027&aid=18064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