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論全教總對不稱職的前部長潘文忠VS鄭英耀上任立即要做3件事
2024/05/23 22:03:29瀏覽2593|回應0|推薦7

評論全教總對不稱職的前部長潘文忠VS鄭英耀上任立即要做3件事

林泉利

針對卸任的「任期最長的教育部長」長潘文忠已於520卸任,結束長達7年多的任期之後的檢討。全教總用「一錯、三拖、六沒有」總結潘文忠的7年任期,一錯是「卸任前錯推仇師毀校的解聘辦法」;三拖是「幼教、特教、108課綱資源未到位,政策拖延」;六沒有則是「校安、導護、不適任校長、私校、加給等級和鐘點費政策沒有做到」。一針見血的點出這位典型「政治型教育部長」,如果想到台灣的教育改革因為「一錯、三拖、六沒有」而落後世界與讓台灣的教育沒有帶給台灣進步,潘文忠與他的主子蔡英文等必須要面對與承擔批判..

 

比較被嚴格檢驗的潘文忠相關內容,基本上應該讓基層教師得到共鳴與心有戚戚焉對照接棒的鄭英耀與其他兩位政務次長三位次長張廖萬堅、葉丙成,及林騰蛟。或許是賴清德應該真有諮詢教育界先進,所以提名兩位政此絕非意外。

稍早上任後將優先推動的三件事,分別是「在兩岸平等尊嚴下讓大陸學位生來台」、「培養前瞻技術人才」及「讓老師可以安心投入教學」。

 

尤其是優先推陸生來臺就學,因為民進黨政府反中意識形態完全否定陸生來台就學,導致台灣公立私立大專院校與博碩士班,因為少了陸生來源之後陸續有私校選擇關門大吉與研究所因招生不足而宣告終止招生。鄭英耀勇於向民進黨提出建議,如果陸生能在下個新學期年度讓陸生來台就學,相信會是呼應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希望兩岸在平等尊嚴的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學習、認識的機會,有助於瞭解彼此。一舉多得,鄭部長順勢推出第一支箭會是高明之策。

 

鄭部長的第二支箭是「培養前瞻技術人才」,基本上屬於提升高教內含的層次,如何整合高教機制與提升大專院校教學內涵,攸關大專院校的軟硬體投資,應該是教育部運籌帷幄的務實努力方向至於鄭部長的第三支箭是「讓老師可以安心投入教學」,攸關安定基層教師的安心任教職之前因為受到年改的恫嚇,飽受驚嚇的中小學老師如何受到絕對的保障成了教育部努力的目標,所以落實葉丙成次長念茲在茲的翻轉將教學與讓教師們建立自己的教學理念的無罣礙的發揮,我們樂見了!

https://www.mdnkids.com/content.asp?Link_String_=225M00000HGRCOR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979609?from=udn-relatednews_ch2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5210247.aspx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978637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521003605-260405?chdtv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514001852-260405?chdtv

 

潘文忠任內學權高漲 全教總:不是挺教師的部長

11:192024/05/14 

中時

 

  劉宗龍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中)、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右)14日舉行「潘文

教育部長潘文忠520卸任,結束長達7年多的任期,並成為「任期最長的教育部長」。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開記者會為潘文忠進行歷史定位,認為他任內讓學生權益高漲,但教師專業自主權卻相對弱勢,不是一個挺教師的部長,更留下「一錯、三拖、六沒有」。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潘文忠在7年多來,對學生權益著力甚深,包括課綱審議委員會及教育部所有會議都有學生代表,學校校務會議也增加學生代表數量,甚至在服裝儀容的規範也都要有學生參與,同時造成現在學生學會四處投訴爭取自己權益。

不過侯俊良進一步說,潘文忠的施政一味的向學生權益傾斜,但卻未顧及教師專業自主權及家長教育權。舉例來說,教育部4月份通過教師解聘辦法修正案,將校事會議調查委員改為全部外聘,「仇師毀校」之心,讓基層教師心寒。

全教總秘書長劉欽旭說以「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來評論潘文忠7年多來的表現,認為他只是在配合行政院團隊進行施政,卻不強調教育自主性,導致教育部的人都感到很累。

劉欽旭表示,潘文忠是一個幸福的部長,因為過去幾年教育經費增加很多,但他卻沒有作為,譬如108課綱造成高中老師負擔加重,但一直到現在高中法定員額都補不滿。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說,潘文忠是一個「使命必達」的部長,上級交辦的事,他一定全力以赴去完成,但卻沒有考慮教育自主性,去抗拒一些不對的事情。譬如行政院推動雙語政策,這在在中小學根本不適合,但潘文忠並未在行政院會議中提出異見,反而讓教育部成為國發會的執行單位,雙語政策繼續推動。

全教總用「一錯、三拖、六沒有」總結潘文忠的7年任期,一錯是「卸任前錯推仇師毀校的解聘辦法」;三拖是「幼教、特教、108課綱資源未到位,政策拖延」;六沒有則是「校安、導護、不適任校長、私校、加給等級和鐘點費政策沒有做到」。

 

鄭英耀上任立即要做3件事 讓陸生來台讀學位居首位

16:562024/05/21 

中時

 

林志成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表示,他的教育理念是讓每個年輕人及學生,在接受教育後,有更美好的未來。他上任後將優先推動的三件事,分別是「在兩岸平等尊嚴下讓大陸學位生來台」、「培養前瞻技術人才」及「讓老師可以安心投入教學」。

鄭英耀昨天上任,但今天才是第一天正式上班,他一整天都在聽取教育部各業務單位的報告,以加速進入狀況。今天下午,他抽出約20分鐘的空檔,帶領葉丙成、張廖萬堅及林騰蛟等3個次長與媒體見面,並簡短闡述自己的教育理念。

鄭英耀表示,他的人生在中山大學轉彎,延續這樣的理念,他希望讓每個小朋友、學生在教育場域都能找到未來希望,及有更好的發展。他也希望台灣教育讓學生少一點擔心、少一點壓力,家長則可以少一點擔憂。

他也提到,我國教育培養人才,不應只看台灣,而是要放眼國際及全世界。台灣產業正在進行全球布局,大家一起來思考,如何讓台灣教育更好,培育更出優秀人才。

對於上任後立即要做的三件事,鄭英耀說,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時提到兩岸在對等尊嚴下讓陸生來台讀學位,這是他第一件要落實的事。自2020年以後,陸生來台讀學位終止了,他要努力在平等尊嚴下,讓兩岸連年輕人恢復交流,這有助於彼此了解,往好的方向發展。

鄭英耀立即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培養前瞻技術人才。他表示,半導體產業是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台灣扮演關鍵角色。此外,還有量子電腦、精準醫療及機器人等產業,也都需要人才。因此,呼應國家未來產業人才需求,教育部擔起重任。

鄭英耀立即要做的第三件事是讓老師可以本於專業,安心在學校指導年輕人及小朋友,並進一步提升台灣的教育品質。鄭英耀說,當老師安心了,家長才會安心,小孩子學習成效才會更好。而提升教育品質是最重要的事,教育部會在這方面積極努力,讓台灣教育更好。

 

新教長談施政 優先推陸生來臺就學

沈育如/臺北報導
(2024/5/22)

國語日報

 新政府團隊上任,教育部長鄭英耀昨天與媒體見面,並說明教育理念。鄭英耀表示,教育就是協助每個年輕人、每個學生都因受教育而有美好未來,這也是教育重要功能;也提到上任後優先推動的施政重點,包括努力讓對岸學生來臺學習,致力培養國家產業所需人才,同時提升國教品質,讓教師本於專業,安心在校指導學生。

 鄭英耀指出,期待臺灣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少一點擔心、教師少一點壓力、家長少一點擔憂;國際人才在全世界移動,臺灣在全球產業變動下,更要積極扮演培育人才的角色。

 鄭英耀表示,上任後優先執行的施政重點,包括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到,要促成對岸學位生來臺就學,陸生來臺就學二年中止,希望在兩岸平等尊嚴前提下,努力爭取開放,讓兩岸青年學子相互認識、學習,促進互動發展。

 鄭英耀也提到,臺灣是全世界半導體產業製程重要中心,扮演全世界半導體關鍵技術研發角色,也致力於培育量子電腦、機器人、精準醫療等前瞻技術人才,教育部會朝向這方面持續努力。國教部分,將提升教育品質,讓教師本於專業,安心在校指導學生

 

 

教長鄭英耀上任後首受訪 談最想做的3件事:讓台灣教育更好

2024-05-21 16:25 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即時報導教育部

圖左至右為教育部政務次長張廖萬堅、教育部長鄭英耀、政務次長葉丙成及常務次長林騰蛟。記者李芯/攝影

甫上任的教育部鄭英耀今日行程滿檔,下午抽空率政務次長葉丙成張廖萬堅及常務次長林騰蛟接受媒體聯訪。鄭英耀受訪時提到上任後最想做的3件事,是讓兩岸在平等尊嚴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培育國家未來產業人才,及提升教育品質,在大環境不斷改變的情況下,讓台灣的教育更好。

鄭英耀受訪談到教育理念時表示,希望能讓每一個學生的生命,都能夠因為接受教育而有更美好的未來、更豐富的發展。對於未來台灣的教育,鄭英耀也盼能讓學生少一點擔心、老師少一點壓力、家長少一點擔憂,大環境在改變,台灣的產業在全球佈局,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應一起思考如何讓台灣的教育更好。

鄭英耀也和媒體分享上任後想做的3件事,首先是總統賴清德昨日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希望兩岸在平等尊嚴的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學習、認識的機會,有助於瞭解彼此。

同樣回應賴清德昨日的演說內容,鄭英耀表示,第2件事是培育國家未來產業的人才。目前半導體製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核心,台灣要扮演半導體關鍵技術的供應者角色,另外還有量子電腦、機器人、精準醫療等前瞻的技術人才培育,教育部在鼓勵國家未來產業的人才上,應扮演領導的角色。

最後對於國教階段學生,鄭英耀指出,一定要讓老師本於專業、專心在學校指導,因此教育部會更努力提升教育品質,並作為教育人才培育最重要的規準,團隊未來會對此積極努力。

 

 

教長鄭英耀盼學位陸生恢復 兩岸年輕人增瞭解

2024/5/21 16:525/21 17:52 更新)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攝 113521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1日電)新任教育部長鄭英耀今天表示,希望在兩岸平等尊嚴的前提下,學位陸生可以恢復,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認識和互動,有助於彼此瞭解。

總統賴清德昨天在總統府前發表就職演說時,訴求「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並呼籲中國停止文攻武嚇,希望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鄭英耀今天接受媒體詢問提及上任後想推動的3件事,談到學位陸生從2020年開始中止來台,未來希望在兩岸平等尊嚴的前提下,學位陸生可以恢復,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認識和互動,有助於彼此瞭解,這是好的發展。

「提升教育品質是最重要的。」鄭英耀提到,所有的教育改變都應在這個前提下進行,教育應該讓年輕人找到更美好的未來,教育部會努力讓老師本於專業,讓學生少一點擔心、老師少一點壓力、家長少一點擔憂,社會對台灣教育多一點支持,一起思考如何讓台灣教育更好。

另外,鄭英耀指出,半導體製程技術是世界經濟發展重要核心,台灣也扮演重要角色,還有量子電腦、機器人等許多前瞻技術人才的培育,因應產業發展的人才需要,教育部會扮演引導的角色。(編輯:管中維)1130521

 

教長鄭英耀上任後首受訪 談最想做的3件事:讓台灣教育更好

2024-05-21 16:25 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即時報導教育部

甫上任的教育部鄭英耀今日行程滿檔,下午抽空率政務次長葉丙成張廖萬堅及常務次長林騰蛟接受媒體聯訪。鄭英耀受訪時提到上任後最想做的3件事,是讓兩岸在平等尊嚴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培育國家未來產業人才,及提升教育品質,在大環境不斷改變的情況下,讓台灣的教育更好。

鄭英耀受訪談到教育理念時表示,希望能讓每一個學生的生命,都能夠因為接受教育而有更美好的未來、更豐富的發展。對於未來台灣的教育,鄭英耀也盼能讓學生少一點擔心、老師少一點壓力、家長少一點擔憂,大環境在改變,台灣的產業在全球佈局,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應一起思考如何讓台灣的教育更好。

鄭英耀也和媒體分享上任後想做的3件事,首先是總統賴清德昨日在就職演說中提到的,希望兩岸在平等尊嚴的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讓兩岸年輕人有更多學習、認識的機會,有助於瞭解彼此。

同樣回應賴清德昨日的演說內容,鄭英耀表示,第2件事是培育國家未來產業的人才。目前半導體製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核心,台灣要扮演半導體關鍵技術的供應者角色,另外還有量子電腦、機器人、精準醫療等前瞻的技術人才培育,教育部在鼓勵國家未來產業的人才上,應扮演領導的角色。

最後對於國教階段學生,鄭英耀指出,一定要讓老師本於專業、專心在學校指導,因此教育部會更努力提升教育品質,並作為教育人才培育最重要的規準,團隊未來會對此積極努力。

 

 

教育部長鄭英耀 提育才願景

2024-05-22 00:49 聯合報/ 記者李芯/台北報導

 

甫上任的教育部鄭英耀昨天下午率政務次長葉丙成、張廖萬堅及常務次長林騰蛟,接受媒體聯訪。鄭英耀提到上任之後最想做的三件事,是讓兩岸在平等尊嚴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培育國家未來產業人才,及提升教育品質。

鄭英耀表示最想做的三件事中,第一件事為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提到,希望兩岸在平等尊嚴的前提下,恢復陸生學位生來台。第二件事是培育國家未來產業的人才,目前半導體製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核心,台灣要擔任半導體關鍵技術的供應者,教育部在鼓勵國家未來產業的人才上,應扮演領導的角色。

對於國教階段的學生,鄭英耀指出,一定要讓老師本於專業、專心在學校指導,因此教育部會更努力提升教育品質,並作為教育人才培育最重要的規準。

鄭英耀受訪時談到教育理念時表示,希望能讓每一個學生的生命,都能夠因為接受教育而有更美好的未來、更豐富的發展,也盼能讓學生少一點擔心、老師少一點壓力、家長少一點擔憂。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71027&aid=18064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