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談在陸台企的一些情況
2021/02/06 07:44:49瀏覽2509|回應2|推薦23

本文內容請勿對號入座

大陸的外資有很多,規模比較大的是台灣、歐美、日本、韓國,比較小的有新加坡、印尼、泰國、菲律賓等東南亞企業。許多中小外資企業又喜歡抱團,最早各種外資都是均衡發展,然後逐漸群聚發展,比如提到崑山就是台資,太倉就是德資,蘇州園區就是日資。此外,大的外資公司憑藉自己巨無霸的體量,那就不需要抱團,不管到哪裡都吃得開。

台企在大陸人心目中的標籤——「摳門」、「血汗工廠」、「壓榨員工」。大陸人民間有個笑話「日韓台,三摳大鬧大中華」,雖然日韓台都很摳門,但是台企尤甚。最關鍵的一條,相信不少經常去大陸的台灣人也知道的,台企不只是摳門,而且根本不把大陸人當人看。大陸官方內部比較中立的表述是「台企講究義務奉獻、薪資福利中等,不尊重人是台企的一大特色」(請仔細體會「不尊重」三個字,你能想得到的一切都有)。台企也就是比當地民企稍微好一點,有能力的去歐美企業,不管是薪資還是福利都好得多。

其實除了不尊重人,還有一點大陸人少提到,但是大陸官方內部有提到的,「台企非常不注重保護環境」。大陸改革開放初期,對於保護環境這個問題是一知半解,但是至少沒有主動去破壞。結果台企來了之後,大搞「cost down」,大陸人看了吃驚了,表示「還有這種操作」,紛紛模仿。某台資造紙廠偷排污水,某廠生產不重視安全造成金屬粉末爆炸,這個時間點就在2010年左右。連習近平都跑出來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台辦:望台企理解支持崑山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措施,「環保部:對台企環境管理和國內企業一視同仁」。憑什麼大陸官方要對台企那麼友善?歐美企業,如果在當地建廠,不尊重人權、不保護環境,本國國內的抗議聲音就會很大,為何不把工作機會留在國內?台灣反其道行之,因為島內本來就都是資方市場。

台企最大的問題就是做代工,廠商不愛搞創新不搞愛品牌,就愛搞代工。廠商會用削價競爭的方式來取勝,但削價競爭會導致盈利空間下降,為了降低成本,只能更盡力壓榨員工的薪水和工時。真正的大頭被更上層的廠商吃掉,代工廠自己賺毛三到四。以在陸德企為例,福斯汽車公司旗下的零件廠生產的零件,都是直供福斯汽車的整車組裝廠,組裝完成後就直接出貨。而台企則要去在眾多競爭對手中去接單,比如某電子廠,組裝完成後再把成品交付給下單公司,除了組裝,沒有一個是他自己能做的。還比如台某電,其實別以為是高科技公司,其實本質上和某電子廠沒有區別,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公司,不然美國也不會把這些產業轉移出國,從原材料到設計,自己全都做不來。

在2010年左右那個年代,大陸的網路產業剛剛發展起來,普通人也開始上網。隨著時間流逝,網路企業越來越多,不斷湧現出的網路企業解決了一部分的就業機會,不少人寧願選擇送快遞也不願意當廠工。台灣企業,不求上進,不趁著大陸發展而轉型,愛透了代工,比如以前在大陸市占率超高的某牌電子產品廠商,現在依靠出租之前買下的北京辦公樓為生。還有某牌電子產品廠商,依靠賣自己的商標授權為生。而有些原本就是做代工的,依舊想著如何用最低的報價接單,最低的成本製造,最狠的壓榨勞工,大陸壓榨不了,就去東南亞,去印度。可惜的是,那裡不像大陸勞工,那裡的勞工會砸廠。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3785165&aid=156094909

 回應文章

上大人-驚堂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外資進陸
2021/02/07 10:54

多是經由香港進陸﹐原因應是經香港的金融和保險裝備一下﹐多點保險。重大投資和廠房﹐輪不到台灣。

台灣的投資格調﹐數十年未變﹐我看過有台商拼命壓搾工人﹐結果給地方綁起來﹐自己偷渡回台的。他們還說大陸的地和水經他們這樣搞後﹐數百年都回復不了。

其他人都看到台灣的盡頭了﹐只是島人有看沒見吧了。

冽風(43785165) 於 2021-02-07 11:09 回覆:
還有偷工減料,不注重生產安全的,害死了好多人。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2/06 12:07

我直接說白一點,果凍郭台銘對待富士康的員工,就被世界普遍認為是「血汗工廠」了

至於「不把大陸人當人看」,郭台銘的名言「人也是動物,每天管理一百多萬個動物,讓他頭痛得要死、將延攬動物園園長為鴻海董座,以利有效管理員工」就是鐵證了!

冽風(43785165) 於 2021-02-06 12:27 回覆:
我也怕被告,不能再多說了,言多必失。守口如瓶

其實有不少大陸人從來不接觸台灣媒體的,對台灣的第一印象就來自於台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