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環台灣經濟圈正式成立
2020/11/16 13:36:56瀏覽799|回應1|推薦10
RCEP正式簽署,涵蓋20億人口,全球30%的GDP,15個國家,真正的大東亞共榮圈,東盟+東亞三國+澳洲紐西蘭,整個把台灣包圍了起來,唯獨台灣沒有參與。這次不談綠黨大内宣的自我安慰,就好好談一下RCEP。


RCEP其實最早是東盟國家發起的,爲何要發起呢,其實就是因爲2012年左右,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開始有擡頭的趨勢,可預見的未來WTO會失靈,因爲美國實力最强,他要搞貿易保護主義,別的國家是抵擋不住的。東盟經濟體實力不強,韌性不夠,處理不好會又有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在這個基礎上,2012年8月,東盟十國+中日韓印澳紐十六國原則上同意建立RCEP,當然最後印度退出了。


RCEP這些國家裏,澳洲和紐西蘭很明顯是提供資源的,有那麽大的消費市場,資源肯定不愁賣。而東盟則是有廉價勞動力,依靠中國的基礎建設,可以使生產力大跨越。中國則是起到輸出大規模基礎建設和中高端製造業的角色,這可以把東盟第三產業的水平一下子提高上來。日韓則是扮演輸出高端服務業製造業的角色。


台灣的產業和日韓有高度重叠,雖然現在已經落後,但是差距還不大,但是未來如果失去東南亞市場,那差距肯定是越來越大,其實RCEP的簽署也宣告了民進黨的新南向正式死亡。今後要進入東南亞,台灣肯定是需要大陸這個跳板的,今後台灣對大陸的依賴肯定會越來越深。


對於大陸,爲什麽要培養東南亞市場。大陸現在已經和東盟互爲第一大貿易夥伴了,東盟的市場如果能培養起來,那美國市場占比自然會減少,這才是不把鷄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正確做法。而且東南亞同爲黃種人,文化層面更容易受影響,文化產業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所以可以看出,這樣的經濟體韌性是非常強的,内部互補性非常强,而外部獨立性又非常强,可以説離開美國,這樣的經濟體都能發展的很好,甚至越是遠離美國,發展的越好。假以時日,未來成立類似歐盟的組織也未必不可能。


台灣曾在馬英九時期想要加入RCEP,結果因爲政黨輪替無果,還好有ECFA,台灣還能通過大陸在RCEP簽訂之後分一杯羹。台灣是亞細亞的孤兒不是說假的,我倒是覺得這是台灣人自找的。第一島鏈沒圍住中共,台灣反而在經濟上被圍住了,經濟上迴旋餘地越來越少,今後自然會影響到外交、政治、文化之類,各個方面能迴旋的餘地也會越來越小。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3785165&aid=153238231

 回應文章

貓靈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11/19 22:14
其實應該說的是:徹底壓制台灣經貿發展的包圍網已經成形,台灣產業(尤其是傳產)的生死?失業率是否暴增?完全在對岸操盤者的一念之間.
冽風(43785165) 於 2020-11-20 09:26 回覆:
事實早已如此了,但是以對岸的格局來説不會如此就出手,大國和小國思考的東西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