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南的地形地勢 (轉錄)
2016/04/20 02:13:40瀏覽25761|回應8|推薦51

這是以前哥哥在網上讀到的一篇文章,因為提到小時候我們住過或去過的一些地方,特別抄錄轉寄給我。網上還是可以找到同類的文章,但這篇有哥哥的標示,比較容易找到相關地名。 轉錄到格子裡,以後再寫「小時候」可以參考。 

台南的地形地勢

台南市位於嘉南平原的南段,在多山的台灣島上,地形相對十分平坦;在台灣主要都市之中,台南市的地形也最為低平。全市地表大致呈現東南高西北低的走向,最高點海拔不過30公尺;而佔全市面積三分之二的的安南區與安平區大致多在海平面3公尺以下,其中還有鯤身內海與四草湖隔鹽水溪南北相望,二者均為昔日廣闊台江內海的殘餘,見證四百年間的滄海桑田。全市地形由東而西可概分為大灣低地、台南台地、櫻丘砂丘、與安平平原四個地形區(圖1。構成台南過去發展的陸地主體是台南台地;當年吸引移民入台,靠的是台江內海的航行之利,而今內海已經大半浮陸成為安平平原;櫻丘沙丘則串連台地南端與外海沙洲,以形成內海;台地東緣稜線與大灣低地的高差,給予府城內陸防禦屏障。

鯽潭霽月
大灣低地主體在台南縣永康市到仁德鄉之間,台南市東端與仁德鄉接壤部份為大灣低地之一部,海拔多在10公尺以下,其西側緊接台南台地。大灣低地在十七世紀仍為內陸大湖,在Johannes Vingboons 1640年繪製的「澎湖島及福爾摩沙海島圖」上可以清楚辨識。而Symon Jacobsz. Domckens 繪製於1644年的「赤崁地區農地與道路圖」中更可看到湖中畫著雁鴨狀的禽鳥,可能也是雁鴨類候鳥遷移的棲地;湖邊有兩處開墾的農地與房舍,並有道路直達赤崁地區。此湖應即為清代所稱「鯽魚潭」,根據乾隆十七年「重修台灣縣志」所載,當時鯽魚潭廣納眾水,為一長達二十餘里的狹長湖泊,湖中多生鯽魚,官方徵收漁稅;潭水並有灌溉之利,又名「龍潭」,為旱災時期祈雨所在;由於景色優美,又名「東湖」,特宜賞月,「鯽潭霽月」為當時台邑八景之一。同治年間成書的「台灣府輿圖纂要」中記載,由於連遭地震與颱風,潭南端的虎仔山頹陷,潭水由北流轉向南流。此後,似乎潭面漸減,成為陸地。至今,中山高速公路沿大灣低地西側闢建。

半月沉江
台南台地緊接大灣低地西側,大抵北以鹽水溪為界,南北綿延約12公里;東高西低,寬約4公里。台地稜線偏在台地東側,達海拔40公尺;由北而南,有許多高度約2530公尺間的小丘突起,從大灣低地西望,呈現陡峭的台地崖景觀。台地主稜西側除幾座小丘突起及若干溪流切割外,大致平坦;這些溪流正是台南府城今昔的主要河川,自北而南,分別是柴頭港溪、德慶溪、福安坑溪、以及竹溪,幾乎都發源於台地中部。其中,德慶溪與福安坑溪已經在都市發展過程中被埋入人工地層之下,但是,老市區地表起伏仍然不時透露出曾經它們切割過的訊息。

仔細觀察民國64年農林航測所繪製的航照基本圖,林森路東側的東寧公園中,有幾個個水塘。在1998年的台南市數值航測地形圖上,可以看到這地區由北至南的凹陷地帶,柴頭港溪由此水塘發源,向北偏西流入鹽水溪。溪谷形成台南市與永康市的天然界線。

柴頭港溪下游在荷鄭時代似為台江內海的一處凹岸,富於舟楫之利,河口的柴頭港可以航行到安平或與內海其他港口對渡。西元1680年鄭經在此建築「承天府行臺」,作為別館並奉侍母親董太夫人靜居,又稱「北園別館」。明鄭滅亡之後,1690年改為「海會寺」,取其地河、海會流之意境;為台灣第一座官方修建的佛寺,又名「開元寺」。十餘年前,由寺前俯瞰河谷,仍可依稀遙想當年港闊水深,艇櫓遊梭景象。柴頭港溪谷底河床平時寬不過十餘公尺,目前淪為兩側建成地區的排水溝,永康市部分居民與民代甚至強烈要求將溪流加蓋,以便闢建道路;然而,尚未被建築物覆蓋的谷地仍處處有的莿竹、台灣構樹、血桐、苦楝等植物自生茂密(見 4,其見證府城地理變遷的意義與建構都市生態廊道的潛力不容忽視。

由柴頭港溪源頭往南約2.5公里的台地上,在民國70年代以前的漫野蔗田中,曾有一狹長清幽的水潭,名曰「夢湖」,為昔日府城南沿的竹溪主源。竹溪自此發源後先向西北流,再由府前路與健康路交叉口附近折向南流。在這附近,谷地轉為深闊,谷底高度降至10公尺以下,竹溪寺兩岸台地高度均接近20公尺,在低平的台南而言,其「山勢」格外挺拔。最後向西穿越櫻丘沙丘群,注入內海。竹溪向以河道彎曲與林木茂密著名,1652Cornelis Jansz Plockhoy所繪的「大員及其附近地區海圖」上有一條十分曲折的小河流,其中上游兩側遍覆林木,應即為當時竹溪寫照;盧嘉興摩繪的「中譯安平地圖」上,這處森林被稱作「哈珍拿森林」(Hagenaars Bosch)。民國60年代,溪源所在的夢湖沿岸仍多樹木,並常有小水鴨與五色鳥等水禽出沒,筆者於民國63-66年間數度前往即曾目睹。在第四期重劃區完成後,文化中心東南側的水池即為夢湖原址的的一部份。

自台地中部以西,大抵地形平坦並逐漸下降,到自公園路、自強街、永福路一線漸降為安平平原,或與櫻丘砂丘相接壤。整個台地在市區內略呈半月形狀,其範圍幾涵蓋整個今天的東區,以及中區、北區與南區東部;而明末漢人抵台登岸的大井頭、荷蘭人初墾台灣的熱蘭遮城均在台地西緣。因此,台南台地實為府城發展的重心所在。范勝雄(民80)曾指出:「古台南地形東半部為台地,西半部(府城範圍)急遽傾斜,隔一台江與外圍沙丘形成內海,南北有數條東西向的河流切割,注入台江。府城部分有如半璧滿月斜插入江,形家因謂之『半月沈江』」,指的即是台南台地的地形。

安平晚渡
台地以西的安平平原,包含廣闊的安南、安平區,以及北、西、南三區的一部,昔日是台江內海的範圍。安平與府城隔內海相望、對渡,漁戶撒網捕魚的景致,由府城隔江看夕照的風情,在安平看海潮進鹿耳門的壯闊...歷次台灣八景中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赤崁觀海」等,正說明昔日台南美景一半在這片內海--江海所以映月!

隨著台南沿海與台灣內陸的逐漸開發,因洪水而從上游山區夾帶的泥沙逐漸淤淺內海。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的數日大風雨消歇之後,台江竟已浮陸,鹿耳門頓成廢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海漲暴作堆沙,台江被切割成南北二處內海,由大西門可達安平。福州船政學堂1875年測繪的「台灣府城並安平海口圖」清楚標示了當年滄海桑田的結果。內海填平了,府城半月不再映江!
而在福州船政學堂以現代精確的測量科技所轉現的二維空間地圖上,府城的城池形狀實在不很「半圓」;二十年後,日本據台開展的一系列更精確的地圖測繪,自然更不會描述府城為半月形。「半月沈江」成為一段美麗的文學或勘輿佳話。

府城七丘
更早以「半月沈江」形容府城的,是連雅堂的「台灣通史」。在卷十六城池志中,述及「是年(筆者注: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七日起工,東南北三方,悉用舊址,唯西方近海,內縮一百五十餘丈,畫自小北以至小西,狀如半月沈江,故謂之半月城」;這是大學士福康安平定林爽文之亂後,與工部侍郎、台灣巡撫等官員會奏獲准築造磚城,雖因台灣未燒磚,改用夯土,但究竟優於之前的莿竹與木柵城。此後,台南府城多次修葺,大抵維持同一規模。因此,連雅堂指出府城城垣形狀由於受到台江內海海岸平直的限制,並非圓形;而正因為半圓城池映於台江,如同半月沈江。

城垣之內,仍屬台南台地西部,昔日有赤崁、鷲嶺、山仔尾、山川台、崙仔頂、覆鼎金、尖山等七座小山丘突出於地表。七座山丘都是台地西部的高點,但所以有「山丘」的感覺,多因小溪流過附近,溪谷低下而相對顯出台地高陡。

「赤崁」由荷據至清初,為內海東岸的臨海高地,荷蘭人因其形勢而築普羅民遮城,即今赤崁樓所在。在1998年的台南市數值航測地形圖上,其地面標高約為海拔8公尺,往西不及100公尺外海拔僅約4公尺,猶可見海退的痕跡。由赤崁往東方,地勢漸高,其南側有「鷲嶺」,為昔日府城繁華大街的最高點,今日為北極殿與台南測候所,海拔14公尺。由赤崁往東北,過昔日德慶溪,則有「覆鼎金」,即今日署立台南醫院所在,海拔高度約15公尺。由此再往北,今開基玉皇宮與兵工配件廠附近則有13公尺以上之高地,為昔日「尖山」所在。

德慶溪的主源應在前述台地中部凹陷的水塘群,約在今東寧公園內,向西經過成功大學勝利校區與南一中之間,再由南一中北側到前鋒街一帶匯集其他支流,繼續西行。這一帶高阜即為昔日的「崙仔頂」,海拔高度在1820公尺之間,至前鋒路一帶,高度復由18公尺陡降至14公尺以下。日據時期的州知事官邸即聳立於崙仔頂高地上,居高臨下,向西俯瞰城內大街,向東北眺望谷地對面青翠的竹園岡。

「山仔尾」,今延平郡王祠所在,海拔17公尺以上,祠西側牆外100公尺處已降至13公尺。由延平郡王祠往東北則地勢逐漸升高,至東門圓環迫近海拔20公尺,此即昔日「山川台」所在。山川台以東地形大致在平坦處均維持19公尺以上,以西、以北則漸走低。往東北沿帶狀高地至崙仔頂。

在近現代中高層建築密集興建於城內、福安坑溪與德慶溪相繼埋入地下之後,府城七丘在視覺上已經難以察覺;加以機動車輛代步的便捷省力,唯有自行車騎士可能感知昔日地表曾經有過的起伏,以及先民篳路藍縷的艱苦。


哥哥的註解:

我有時回想住在台南的日子
住在大林時從不曉得竹林子後面是什麼
也不曉得小時候去洗澡的池塘是夢湖
從大林到健康路上有個深坑
小時看來黑漆漆的深不見底
還只聽說崑山工專以前是個湖
現在哪有湖的影子
也看不懂赤崁樓上的台南古地圖為何有個台江內海
今天查到這篇文章,解了不少疑惑
特寄給你分享回味
原來附有圖片,但檔案太大寄不過去,只好改寄文字版

(除了赤嵌樓外,其他圖片是上網找來的)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3wang&aid=53752897

 回應文章

看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因大雨受青睞
2018/09/15 00:16

上個月22日台灣南部大雨成災,這篇文章可能因為標題切合時事受到青睞。兩周沒有發文,23日下午部落格瀏覽數卻達到1236人。

後來弟弟在LINE傳了淹水的新聞,補充說: 

台南一直下雨淹水的地方在精忠二村後面,說不定也是三爺宮溪的支流。


奈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24 23:56
四年大學在台南, 可惜還是對台南不熟
看雲 (33wang) 於 2017-03-01 06:46 回覆:

我住了18年,也有很多地方沒去過

現在滄海桑田,更是都不認得了


沙漠之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21 09:00
好多地方我都沒印像了,真糟糕。烏雲飄過
看雲 (33wang) 於 2016-04-23 01:39 回覆:

滄海桑田,大多數地方也變了樣兒

不過我們以前騎車上學,知道從村子出去是一個陡坡,騎起來很吃力

讀這篇文章,才知道那是從"鯽魚潭"爬出來,再騎上台南台地!


旅美記者曾小貓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21 06:29

拜讀看雲姐寫得許多「小時候」系列文章,真的覺得好棒,小阿美長大以後如果懂中文,一定也喜歡看。

家父今年將過七十大壽,這三年來我一直死纏爛打要他寫些小時候的故事,讓我講給小小豬聽,他都不理會。最近終於動筆了,說是「年將古稀實不容再蹉跎爾」。我真的好高興。這些小時候的故事,多珍貴啊!

看雲 (33wang) 於 2016-04-23 01:33 回覆:

我以前也很想寫父母親的故事,但常常不知從何處說起

還是自己的故事容易寫,只怕太多了變得囉嗦 誰理你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21 06:02
美好豐盛,,您的故鄉,讀來親切有歷史感。
看雲 (33wang) 於 2016-04-23 01:29 回覆:

台南在台灣開發最早,歷史古蹟應該最多

我小時候應該不經意的看過一些,可惜以前都不知道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20 17:22

哈哈哈,這偏真好

我以前住在健康路,後面是竹溪寺。健康路西邊可以到水交社,東邊可以到大同路的大林新村(?)

我前兩年回台南,水交社已經拆了,竹溪寺也拆了,竹溪已經填平了,連我以前唸的市女中也改名唯中山國中了。唉,真是滄海桑田的變化啊!

看雲 (33wang) 於 2016-04-21 04:37 回覆:

建康路是我初中時每天必經的地方 ... 從南門路右轉,一路衝下去,到底左轉逢甲路,(現在變成西門路2 或 3段),再騎一小段,偏左轉到一個上坡,坡頂就是台南市中 (大成國中)。

妳說的健康路大概在另一邊,因為我轉彎的路口對面就是水交社。

竹溪寺以前也算名勝,我曾騎車經過那裡,居然拆了?! "文化古都"是這麼對待自己的古蹟? 還號稱愛台灣呢。

我很小的時候住過大林,四歲搬進永康鄉的眷村。大灣、昆山工專都離我們村子不遠。


淵靜 / 身體欠安離開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20 16:05
謝謝看雲,我也是台南人,高中後才離開,今天才知道台南的地形。慚愧!
看雲 (33wang) 於 2016-04-21 04:21 回覆:

我也是上大學才離開台南

以前騎車只知道上坡下坡,從來沒想到地形 微笑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4/20 10:12

曾在新化虎頭埤服役
放一天假只到台南市逛

也是最深度接觸台南的一段時光

看雲 (33wang) 於 2016-04-21 04:19 回覆:

虎頭埤是以前郊遊的熱門地點,我大概去過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