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8/18 13:04:23瀏覽1513|回應2|推薦40 | |
五月份台灣出現新冠疫情的時候,媽媽問我要不要回美打疫苗。徵詢兒子們的意見,老二照例是「可以啊」,老大則認為美國疫情還嚴重,搭飛機尤其不安全,最好先在台灣打第一劑。 那時台灣疫苗到貨量少,而且只有據傳防護力比較低的AZ疫苗,第一優先的醫護人員還不太願意施打,因此在五月初允許65歲以上老人登記施打。沒想到五月疫情來勢洶洶,想接種的人數急遽增加,疫苗很快就不夠了。幸好有日本、美國的捐贈,我才能在七月14日打到第一劑莫德納疫苗。 依照莫德納的建議,施打第一劑疫苗以後四到六週,必須施打第二劑,才能達到94%以上的防疫效果。由於大多數國家缺乏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兩劑施打間隔時間可以延長至12週。 只是不管四週還是12週,我們都不太可能在台灣打到第二劑莫德納疫苗。根據一些報導,有些國家在疫苗不足的情況下實施混打,而且效果不錯。不過這"不錯"的效果僅限於第一劑打AZ,第二劑打輝瑞/BNT。如果反過來,混打的效果就不如兩劑都打BNT。我們第一劑打了莫德納,第二劑沒有理由再混打其他疫苗。經過考慮,決定回紐約打第二劑。 可能因為暑假,或不少人想到美國打疫苗,飛機票相當搶手,價格比也以前貴很多。訂票的時候,隔兩星期只剩下商務艙,我們就訂了八日剩下不多的豪華經濟艙。 一年多未搭飛機,又是疫情期間,需要準備的事比較多。 訂好機票之後我們就訂了6日去醫院做PCR檢查。雖然很少出門,兩個月來幾乎沒有去人多的地方,在PCR檢查確定之前還是沒有百分之百把握。直到拿到陰性的檢驗報告才確定可以搭飛機了。 雖準備了防護衣。出門時還是決定不穿,只在雙層口罩之外加一個防護面罩。到機場時卻發現連戴面罩或防護目鏡的人都不多。可能很多人打了疫苗,對台灣的防疫很有信心吧。 機場裡人不多,貴賓室更是冷清。航廈內禁止飲食,貴賓室只供應水。離開時有個點心盒,上飛機前也不能吃。 機場大廳還有一些精品店,但是通往登機門走道旁和附近的餐廳商店就都關了。來往旅客減少,機場又不能飲食,這些商店自然經營不下去了。 盧碧颱風已離開台灣往北吹到大陸,出發時天氣不錯。
用以前累積的點數升等商務艙。座位幾乎可以平躺,飲食也不錯。 這次看了三部電影 : 父親(安東尼霍普金斯,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鐵幕行動 (英文名The Courier,講述英國商人Greville Wynne於1960年代被英國秘密情報局吸收,與蘇聯間諜奧列格·潘科夫斯基傳遞消息。行動曝光後雙雙被捕,但解除了古巴的飛彈危機)。還有一部是"法國逃脫" French Exit,由蜜雪兒菲佛主演,故事我不太能接受。 晚上抵達紐約甘迺迪機場。旅客比以前少,但現在不能自助通關,都要經過海關官員,時間比較久。排隊等入關的人中,有些口罩戴到鼻子甚至嘴吧下面,還好不是在我旁邊。過關後等行李,等車坐車,回到家已超過半夜。 進門先洗手,噴酒精消毒行李。美國沒有要求居家隔離,但自己還是小心一點。 星期一休息一天,兒子來電話催我們趕快訂打疫苗的時間地點。星期二上網查詢,附近的好市多就有莫德納疫苗,而且不需要預約。打電話去問,告訴接聽的藥劑生我要打第二劑。她算一算,說「妳今天就可以來打。」我問:「不是要等28天嗎?」她說 :「27天就行了」。所以我們8月10日就去打了第二劑。
雖然是量販店附設的藥房,疫苗注射前的問診也不含糊。確定我們身體正常,打疫苗時和之前14天沒有確診,沒有發燒、咳嗽、嗅覺味覺喪失等症狀,沒有和確診者接觸,也沒有去過確診者到過的地方。有長期病的話,要確定依時服藥。還要看我們打第一劑的證明,問我們有甚麼反應。並說明打第二劑的反應可能更嚴重,可以冰敷、必要時吃退燒藥等等。 因為我們打第一劑的反應不強,打完第二劑也只需要在外面坐15分鐘,確定沒有強烈反應,就算完成了。既然去了好市多,就順便買些酒精、乾洗手液、和一支額溫計回家。 晚上開始有些反應,主要是發燒,也不高,大約38度。第二天就比較嚴重了。
除了燒比較高(38.4度),心跳也比較快,而且口乾,左手臂痠痛到舉不起來,全身也有說不出的不舒服。先生比我輕微一些 (是不是因為年紀比較大?😜 )幸好小姑準備了豐富的水果食物,還送來可口的"防疫養生餐",吃飽喝足只要睡覺就行了。 渾渾噩噩過了一天半,到星期四(12日)頭腦總算清楚,才上網跟家人朋友報平安。兒子提醒:「你們還要等兩星期,第二劑才會發揮保護作用。」 我說:「放心,我們採用台灣的居家隔離標準,這兩星期絕對不出門。」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