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1/17 04:15:03瀏覽213|回應0|推薦0 | |
我的兒時是60年代物資稍嫌匱乏,經濟卻努力爬升的時期,生長在中部不甚繁榮卻堪稱車水馬龍的地區。
雖然我已近知天命的年紀,但兒時的總總時常縈繞腦海,那是個辛苦卻和樂的年代。 小學三年級,最要好的一位女同學住在教師新村,她的口音有點特殊,〝誰〞都發音〝隨〞,當時推行國語正音,雖然知道她的發音不那麼到位,但我並不在意,因為她家很溫馨,整理和布置都像是樣板中我的家庭真可愛的畫面,而且這位同學的媽媽總會招待我吃水餃,水餃皮不若我家用機器皮那樣軟爛,是略帶嚼勁的手桿皮,內餡是我不曾吃過的四季豆和豬絞肉,相當美味可口,回家轉述給阿母聽,阿母笑著說:「外省人包的水餃最道地」,那時的我才知道,原來我最好的朋友是外省人。 我是出生在本省籍的農家子弟,父親小學沒畢業,母親是個文盲,為了養活我們四個兄弟姊妹,沒繼承到農地的父親只好四處打工做小生意,母親擺個攤子賣早點、麵食,常因房東漲房租,我們一家六口必須圍繞著擺攤子的周邊搬家,在我能算得出來的次數就有17次之多。一對沒有教育水平的父母,鎮日又忙著營生,孩子的教育只能感謝當時的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但真正啟蒙我熱愛閱讀的契機,是搬到公寓社區的時期。 住在我們樓上的一戶鄰居,是教師退休的老夫妻,有一個讀高中的兒子,老先生或許因為老來得子,非常注重孩子的學習,常看他們往廢紙、壞鐵回收的小推車扔很多期刊、報紙、書籍,自從老先生和父親攀談後,我們家兄弟姊妹不成樣的書桌上,不時出現讀者文摘或是爾雅叢書,我對綺君的認識,是從桂花雨開始,林海音的豆腐一聲天下白填充了我那時空洞的文學領域,後來,老先生總是將堪用的文具或學習相關用品淘汰給我們,對於當時家中捉襟見肘環境真是幫了些忙,畢竟四個孩子都上學,一套書法用品或彩色筆、水彩,再怎麼輪流用都會有衝堂的時候,老先生並沒有因為我們家是本省籍而吝嗇,或仇視,反倒適時的給予我們學習上很多的助益。 母親之所以有技能經營早點攤子,起因於父親為二叔支票背書卻被二叔跳票後,為了償還龐大的債務,而將經營米行的店鋪賣了,當時我大姊還沒上小學,最小的妹妹才一歲多,父親鎮日為了籌錢,啥辛苦錢都賺,巷子裡有一位外省老太太,建議母親弄個小攤子,賣些早點,一來,孩子餓不著,二來貼補家用,老太太把磨豆漿、米漿的絕活傳授給母親,饅頭包子母親說學不來,老太太就教母親滷肉燥煮陽春麵、蒸糯米捏飯糰,這樣基本款的早餐攤子就形成了,自此,母親用這早餐攤子養大我們家四個兄弟姊妹,也為父親扛起一半的經濟重擔。 我成長的過程中,根本沒有省籍情結,最苦最艱難的時候,出手幫忙的鄰居也不會因為我們家是本省人而漠視,反而身邊總有一些人用仇視的態度來面對外省籍,政客慣用的把戲除了醜化就是分裂,我對這樣的思維感到厭惡和厭倦,不知何時才會不再用這樣的言語來博得選票?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