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28 02:06:10瀏覽299|回應0|推薦8 | |
凱史在講解聲音時,曾提到女王與知己這部電影。敘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晚年愛上一個印度來的隨從。昨晚HBO演了,很好看。 演出活生生的人性,與權傾一時高處不勝寒的寂寞,碰到年輕的隨從兼老師,你要說是忘年之交也好,是曖昧情愫的祖孫戀也罷,這帶給女王心中無盡的安慰與喜悅。她甚至學起烏都爾語(印度某地的語言),電影中鏡頭帶到她以烏爾都語寫下的日記 (這樣別人就看不懂了 ^_^ )。 可想而知,這樣的年齡懸殊、身分懸殊、特別重要的還有種族的懸殊,當然不為他人所認同。她的兒子、孫子、首相、總管所有人,紛紛站出來攤牌式地要女王開除這位年輕的印度青年。 女王一生什麼場面沒見過,當然沒在怕。她召集所有人言明自己的心志,也要以離職做要脅的下屬往前站一步,她表示會應允也不會秋後算帳,大家當然面面相覷敢說不敢作。但是即便有意志力力抗群雄,人的身體不是鋼鐵做的。一方面女王年事已高,一方面情緒波動太大終於倒下。彌留之際她誰也不想見,用最後的力氣堅持她要見阿布杜勒。阿布杜勒在她床前念著魯米的詩句,(非常美的段落),她安然辭世。 新的國王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驅逐阿布杜勒,並把所有他與女王之間的贈物全燒毀,包括他執事期間的一本日記本。阿布杜勒回到印度八年之後也過世。 有趣的是這本日記在2010年找到,這段陳年不為人知的過往才得以攤在陽光下。 有人說,如果維多利亞女王多活幾年,這個世界會有大轉變,因為她親身活出一種跨種族、跨語言、跨階級的情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LnexpiF4as&feature=share
=== 凱史聊電影 非常有趣,我們把雜音,聲音,跟情感聯在一起。 有趣的是,多年前出差的晚餐裡,我注意到所有女士都穿黑色衣服。我對與我們同行的女士說, 她說:「這其實表現出我們的情感問題,我們想說的,我們不敢說,重新包裝它。」 而...為什麼我們這樣做?因為我們想傳達一個訊息,等同於我們情感的強度。 維多利亞女王就這麼做,她一生都穿黑色的衣服,在生命稍晚的時候,她墜入愛河,愛上一個男人。想避人耳目,但人們知道,我二、三十年前聽到的。 在皇室裡有這樣的事情,現在部份公開,去看女王如何墜入愛河,聽到愛的聲音。他們稱為『維多利亞和阿布杜勒』。 他們找到阿布杜勒的日記,也就是維多利亞女王戀愛的對象,他是一名穆斯林教徒,她是英國教會的領導人。去找電影來看。有個美麗的解釋,(片名:女王與知己) 我們的心可以墜入愛河,隨時與我們的肉身形體調頻。以這樣的方式接受,她甚至學起烏爾都語。在稍後的生命,她年紀大的時候,她愛上了一個年輕的男生,男生所說的一切,對她都是一種音樂,因為他們的愛比任何東西更重要。 有趣的是,當你看電影時,演到很有趣的地方,女王接受一個情人。因為它隱藏在劇情裡,你可能沒有看出來,女性如何接受部屬,甚至是以一個女王之姿。 當她對他說(告白),他回應,「我需要回到我所來之處,因為我有太太」,這讓人崩潰, 去找來看,幾年前在我工作的圈子裡知道的,大概在80年代。我以為他們在講笑話,但現在他們找到這個人的日記,就拍成了電影。 我們有多妥協於,我們說的,確認我們可以給出,然後從靈魂的條件來審視。 我看過這部片子,很驚訝於你可以學到的東西,即使是王后,最具權力的人也會戀愛,還為此付出一切,接受每一個條件,人情感的奴役。 給予沒有層面,沒有地位之分。一旦我們了解到我們可以給予,以及它被接受,我們會給出所有一切。在某些宗教,他們稱為殉道者。 他們說:「如果維多利亞女王再多活二三十年,她會解散英國教會打造成穆斯林的國家。她走那麼遠戀上這個男人。」她聽到聲音,愛的聲音。 去看這部片子,第一次當電影看,第二次在靈魂的互動與作為中看,他們找到女王愛上的那個男人的手稿。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