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11 09:35:15瀏覽1920|回應0|推薦0 | |
讀歸有光《項脊軒志‧先妣事略》 全文分二次寫成,前四段寫於作者十八歲時《項脊軒志》,後二段補寫於十餘年後,用以懷念亡妻(元配魏氏)《先妣事略》。 在前段文末最後一段文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作者留下了伏筆,感念對亡妻之痛、之慟,所要寫而未寫的續集! 這段話包含了,人之悲歡,造化之弄人,而最終,淡定了,卻也不能忘卻的思念! 在後段《先妣事略》簡單的幾句,「吾妻死,室壞不修」,「然余多在外,不常居」,道出作者不想借睹物思情的傷懷,更也闡述了內心那份對亡妻的愛情,已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喪妻悲苦! 袁枚的《祭妹文》:「四支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嗚呼痛哉!」 讀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 不管是袁枚的兄妹情誼;不管是韓愈的叔姪親情;還是歸有光的夫妻鶼鰈。 當先走的一方,必就讓生者痛心、痛肺不在話下矣! 有云:「人生三大憾事,少年得志,中年喪偶,臨老入花叢。」看來歸有光飽嚐了人生的二件憾事矣!不管是哪一篇古文,作者悲悽萬般,百思縈集,有懷念、有悔恨,有哀憤,有內咎,有期望,字裡行間的每句每字,都是對逝者深厚感情的一種表達和體現。也唯有所有這一切的情不能已,才能寫下不朽的此文。
歸有光《項脊軒志》 文/于美人 2021/07/10 衣錦還鄉~猜一個人名? 這個人的文章是「明文第一」號稱明朝的「歐陽修」,他就是「項脊軒志」的作者~歸有光。「項脊軒」軒,小室。是歸有光的書房,幸運躲過四次火災的百年老屋。當年學生不懂,一個破書房有什麼好寫的? 全文分二次寫成,前四段寫於作者十八歲時,主要抒發對母親、祖母的思念並感嘆家族之間的爭鬥。後二段補寫於十餘年後,用以懷念亡妻(元配魏氏)。寫作時間雖然相隔很久,但通篇思想情感卻能一脈相承。最後寫到當年妻子親手種的枇杷樹,已亭亭如蓋,但如今樹在人亡兩不知,言有盡而意無窮⋯⋯ 歸有光擅長用口頭語説家常事,另外一篇「先妣事略」更是悼念亡母的名文。(後來課綱也刪除了)他寫出母親短暫而艱辛的一生,是一首封建時代女性的悲歌⋯⋯簡述如下: 母親姓周,16歲嫁到歸家,第二年就開始生孩子,生了七個(有一對雙胞胎先後夭折)。因為一直生育,身體受損,並為多子所苦,所以吃了一個避孕偏方(田螺水),卻中毒聲啞,從此失語,不久過世。母親走的時候才26歲,留下三子二女。那一年歸有光7歲。 補充一下,誤食田螺中毒在1985年的台灣也發生過悲劇,一家知名醬油廠的老闆誤信生食蝸牛很補,要全家都吃,後來感染廣東住血線蟲。一家五口,夫妻二人和老母親及長子死亡,次子雖救回但臥病多年,最後回天乏術。 歸有光雖早慧,但考運不佳,20中秀才,之後寒窗15年,35歲才中舉人。接下來連續落榜8次,講學教書20年。雖才名遠播,卻直到60歲才考上進士。外放做官又不順,65歲時終於進入朝廷,正想一展長才,66歲因病過世。留下殘念。 他一生都在送別,幼年喪母,幸有祖母照顧。父親家貧,全靠外祖家接濟,偏偏母親死後第二年外婆也過世,然後周家全家染上瘟疫,死了30口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舅活下來。歸有光的元配魏氏婚後5年過世,留下一子一女,幾年後再續弦王氏,王氏最辛苦,陪他渡過不斷落榜的艱苦歲月,及喪子之痛(魏氏生的長子16歲病亡),不久和他同甘共苦16年的王氏也病故。他痛澈心肺。晚年再娶費氏就沒有留下什麼記錄了。 同學,歸有光是明朝書寫女性最多的文人,現在是不是能明白了?明朝考進士做官的人不可勝數,但有幾人的文章500年後讀來還會感動的? 他才華橫溢,卻一生不遇!想想他60歲那年是什麼心情?終於求得功名想回報給至親,但,她們都不在了⋯⋯ 小常識:歸有光,字熙甫。「熙」是光明的意思,「甫」是美男子的意思。古人很喜歡用這個字。唐朝詩聖杜甫字「子美」就是這個意思! 再加一個王安石,字介甫!石和介都是堅硬的意思,所以會有人取名叫介石⋯⋯喔!再說下去就太長了 下課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