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道德經》第十六章
2018/04/14 22:15:47瀏覽738|回應0|推薦0

讀《道德經》第十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翻譯】:內心虛化到極點,持守安靜到純一。我就能在萬物的篷蓬勃勃中,看出其來龍去脈。萬物紛紜百態,都復歸其本根。回到本根就叫平靜安息。平靜安息便是復歸了真生命。復歸了真生命便是永恆。認識永恆便是光明。不認識永恆,就會任意妄為,後果兇險。認識了永恆,就能萬事包容。萬事包容,就能公義坦蕩。公義坦蕩,則為完全人。完全人,則與天同。與天同,就歸入道了。歸入道,可就長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無恙。

秧苗是有生命的,當靠的太近會影響成長。人與人彼此膩的太近不也會因小事而爭吵換個角色做看看。論語顏淵篇(12-2)有段話,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人能踐行一本於禮,對人自無不敬恕。能敬能恕,則自無怨。心行相發,內外交融,亦一以貫之。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都曾經有過許多快樂的時光。只是,許多年後,你忽然發現,你寧願孤單一個人,假如只有你一個人,你用不著再向對方交代你的行蹤,你無須再逼自己和對方一起成長或一起不成長;你不必再心繫著對方,不用再遷就對方。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言由心出,心感其事之難,始言之若不易)原來,所有的責任、感情、承諾、道德、傳統,都是孤單的源頭。孤單不是與生俱來,而是由你「心繫對方」的那一刻開始所以,當我們對別人發揮耐心和包容力時,其實是在進行一種影響力的投資。想像一下園丁的作法。當他栽種的植物成長不如預期,他並不會去責備這些植物,而是提供它們更好的成長條件。

「知常容,容乃公」,也是相同的道理。當我們都知道了「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有多重要。「天乃道,道乃久」,要讓對方做某種習性或思考程度的改變的確很難,每個人的人格特質含蓋這些習性,「沒身不殆」遑論對錯。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11151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