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3/20 19:06:34瀏覽1384|回應2|推薦19 | |
3月18日《自由時報》頭版標題「太陽花10年,我出口屢創新高」,稱「學運屆滿10週年,台灣對中國經貿依存度劇降,但經濟表現卻脫胎換骨。」不脫綠媒一向阿Q式自吹自擂的習性。 中國大陸無疑是台灣現今最大貿易夥伴也是主要順差來源,台灣出口大陸依存度自2000年後一直穩定在40%左右,雖說2020年因疫情由43.9%降至2022年的38.8%,但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卻由2020年的865億美元攀升至2022年的1003億美元,台灣前幾年能維持順差最重要的壓艙石仍是對岸,綠媒刻意不提不過掩耳盜鈴罷了。 2023年,肇因美國對中國減少進口,轉單效應的結果,包括墨西哥、加拿大、越南、台灣等均受惠,但也造成台灣對大陸出口遽減18.1%,降至1522億美元,占整體出口的比率為35.2%,對比2022年的38.8%明顯下滑,為2002年以來最低水平。而依存度之所以降低,實源自於中美貿易戰,與學運毫無關聯。 中美貿易戰更導致台灣2023全年訂單較前年減少15.9%,衰減金額與衰退幅度均為史上空前。工業生產方面,2023年減12%,已連兩年衰退,創下史上首次出現兩位數的跌幅;不僅如此,工業生產連續19個月衰退,6大製造業均呈負數,代表短期復甦無望。面對不忍卒睹的數字,綠媒有何底氣誇耀台灣經濟表現脫胎換骨? 倘若美國今年大選國內經濟能維持適度穩定,那麼,台灣今年出口或不至於太難看,惟變數仍多;特別是大陸宣布自2024年1月1日起中止ECFA部分產品關稅減讓,後續可能再增加制裁項目,企業界普遍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 賴清德520執政後如堅決走抗中路線,加速與大陸經濟脫鉤,而大陸也相對應加大力度對台實施貿易壁壘制裁,交互衝擊下,台灣對大陸在未來幾年可能出現貿易逆差;若然,應及早研擬填補此順差缺口的有效對策,惟經貿向來是綠營弱項,由不得令人憂心忡忡。 依統計顯示,美國為台灣第二大貿易順差國,東協次之。萬一美國年底由川普當選總統,在「美國優先」下,台灣很難討到便宜;至於東協或礙於中共影響力,台灣想維持順差實屬不易。因此,台灣欲繞過大陸在經貿上繼續維持順差榮景恐怕是一廂情願,民進黨有仔細評估並作好因應措施嗎? 國父孫中山講過一個「彩券與扁擔」的故事,終日勞苦的挑夫買了一張彩券塞進扁擔裡,對獎時發現中了大獎,想到以後不必再過苦日子,一時高興便將扁擔丟進河裡,卻忘了裡面的彩券,獎金和賴以維生的扁擔一下子都沒了。假如賴執意抗中不惜犧牲經濟紅利,那麼,企業、民眾都得戴好安全帽,迎接前所未見的經濟災難。 長期而言,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中國對歐美出口不斷下滑的同時,也將減少對台進口,台灣未來勢必面對更多挑戰,這是現實問題,綠媒應對讀者據實以告,而不是一味吹噓自嗨。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