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15 09:58:42瀏覽499|回應1|推薦19 | |
。 最近一直讀現實浪漫派的詩,現實浪漫派的詩人,幾乎都曾經書寫了大量的政治抒情詩,雖然為政治服務,流於歌頌,但也不乏激情澎湃的佳作,那些詩人在那個可怕的年代,都有二十年左右的受難史,也大部分都撐過了黑暗,又恢復了創作青春。 流沙河就是其中一位,對這個名字印象很深,卻不是因為他是詩人,而是因為流沙河做為《西遊記》沙和尚的舊居廣為人知,想不記得也難。流沙河先生最為我們熟悉的就是他的那首振奮人心、催人向上的詩歌《理想》。 昨天讀他的詩作,看到這樣一首: 【眼睛】 流沙河 天真的眼睛到處看到朋友
這首詩讓人思索了很多的問題,但詩中所講也不是那麼絕對,但有一點道理毋庸置疑,就是說我們眼裡所看到的世界不一定就是真實的世界,往往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外物基本上是客觀的,而我們的內心與我們的見識給他們添加了想當然的色彩,你對外部世界得出的結論,更多是反映了我們自己的內心,意思就是你有什麼樣的眼睛,就看到什麼樣的世界;我們只有樹立正確的態度,才能正確地知曉這個世界。 又想起流傳甚廣的一個故事:
一天, 兩人又在一起打坐。蘇軾問:你看看我像什麼啊?佛印說:我看你像尊佛。蘇軾聽後大笑,對佛印說: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兒像什麼?就活像一攤牛糞。這一次,佛印又吃了啞巴虧。 蘇軾回家就在蘇小妹面前炫耀這件事。 蘇小妹冷笑一下對哥哥說,就你這個悟性還參禪呢,你知道參禪的人最講究的是什麼?是見心見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說看你像尊佛,那說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說佛印像牛糞,想想你心裏有什麼吧! 這個故事想必知道的人很多,我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不信佛,對於宗教更看重它們自成系統的哲學思想,佛學與佛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佛學是哲學門類,而佛教是宗教而已,但只要是哲學都會有一些樸素的道理存在,我就試著解釋一下這個故事吧。 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佛理的故事吧,它的引申意義便是:修行不僅修行我們的身,更要修行自己的心;心中有佛,萬物皆佛;心中有凈土,世間皆凈土;若潛心修行,哪裡都是修行之地,不是非要端坐高山荒寺不可。 換一個現代的說法就是,我們的內心有什麼,反饋到我們眼中的世界便是什麼,相同的故事還是《疑鄰人盜斧》的故事。說雖然糙一點,可能得罪人,但理一點都不糙,人生路上,不管是為人還是為文,只要我們有一顆寧靜堅定的心,能被外物困擾的機會便會少許多。我們修行,當然不只是修佛,做人做事都是修行,修行時要看淡包容別人的過錯,這也是一種看破,紅塵紛擾是正常的,是永遠都會存在的,除非這個世界不是人的世界。我們所能做的是:不要在意別人的過錯,不讓別人的過錯造成我們的困擾,污染我們的心靈,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 其實不管學習什麼,我們的目的不是成為出口成章的學問家,不是成為佛理或者禪理的辯士,也不是填詞做詩的時候多些題材典故,而要是通過學習所得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指導我們的現實生活,讓我們不管是做人還是做文,少走些彎路,眼光能放遠一點,心界能放寬一點,如果做不到這些,學的再精深,也不具有任何意義是不是? 裝了半天道學先生,看個網絡圖輕松一下吧: 引用網址:http://vlog.xuite.net/play/ZXVMa2FMLTM1OTA3MzUuZmx2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