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19 01:00:52瀏覽1630|回應5|推薦67 | |
曾國藩說:大抵亂世之所以彌亂者,第一在黑白混淆,第二在君子愈讓,小人愈妄。
為什麼會黑白混淆; 君子愈讓,小人愈妄? 曾文正似未言明. 但是趙剛教授說了:
"...在太陽花運動所揭示的現實中,「公民」,既非傳統自由主義之下的程序性概念,也非市民社會論或是公共領域論下的規範性概念,而是一個動員與排除的暗喻。「公民」一詞的真正具體所指,是置於「公民」這一名詞之後的動詞,而「公民」也者則被那個特定動詞所界定。例如,公民反媒體壟斷、公民反黑箱、公民反服貿、公民反核四、公民反死刑……。這也就是說,在台灣,一個人(成年人)只要他反這些被規定的事物,他才是公民,也同時才是「運動」的合格召喚對象;在召喚的另一面則是排斥:你若不反這些,你就不是公民,或你的公民身份可疑。..."
"...「公民」因此是反中運動的動員與排斥話語的核心構造,具有文明主義、族類主義以及二元對立階序觀等內涵。在這個階序觀裡,凡是因對那些「反」表態支持的人們都可以立即獲得沛然無比的正當性感覺,同時以此感覺傲慢地對他們的抗爭對象及其支持民眾(被否定「公民身份」的公民)進行毫無克制的鄙夷,因為相對於吾等公民,爾等是「私民」、「賤民」,或是「外來賤種」...。"
"...但大眾何以沉默?一方面固然是由於大眾本來就是沒有菁英發言管道的,而網路世界也是區隔斷裂的,大眾的不同的雜音往往進不到「公共」(或菁英的耳朵)中。另一方面,這些聲音也許很斷碎,不連續,有心情,沒說法。大眾並非有意克制他們的話語,而是根本失去了話語權,失去了正當性論述,只能空泛無效地吐出一些為學運或知識分子恥笑的詞彙,例如「理性」、「法治」、「不要太超過」等。當正當性話語權掌握在「公民」(即台獨)手中,那麼任何的行動(儘管看來是多麼的無理、失禮)都可以以一種「大正義」正當化:因為我們要追求的是一種更高階的正義,所以我們必需如此行動,而這個行動正是「公民不服從」的展現……云云。從而,反對的話語就被迫首先得自我檢證是否「不文明」、「不公民」、「不愛台」。這,造成了人們的失語。相對而言,太陽花學運之所以吸引那麼多人,正是因為它是一個語言的狂歡節,沉醉於高階正義語言的傲慢與自我催眠。..."
...
***
太陽花也好大腸花也罷, 這事件落幕後幾乎不曾聽到什麼批判的聲音! 說起來諷刺,就如趙剛所說的因素, 這篇文字被沉默了!
PS. 筆者海外荒疏, 去年底有一小書"太陽花之後"(聯經).今年11月亦有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中國」理念"(人間). 筆者謂少見批判,實只是"主流"所現?
風雨台灣的未來:對太陽花運動的觀察與反思 - 趙剛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