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科索沃獨立了嗎?
2008/02/18 10:56:07瀏覽771|回應0|推薦6

今天美國的國際新聞頭條"KOSOVO 宣佈獨立". 稍後,"美蘇關係因此更繃緊" 再晚,"聯合國安理會未能就 科索沃 獨立達成協議" 台灣不知是慢半拍,或個人資訊有限,尚未見任何官式反應; 我很好奇,如此"振奮人心"的大代誌,眾畢生奮鬥,要讓咱臺灣國家正常化的,民主先驅,大老,大護法,大學者…

要說什麼? 扁政府要如何表態?

在下笨鳥先飛:

台灣不是 科索沃,臺灣除了少數原住民,都是漢人,和中國大陸(看清楚不是中共)同文同種.科索沃有九十五%的伊斯蘭,不同於塞爾維亞基督教. 再者科索沃現地本為塞爾維亞領土,征戰遠朔中古,下接鄂圖曼,到十九世紀尤其是納粹希特勒在二次大戰時大移民,才逐漸成為以阿爾巴尼亞人為主.臺灣的歷史大不同. 所以根本不該相提並論

可是獨立一字多觸動人啊! 焉可不提.很悲哀的是,不論林濁水,李鴻禧...甚至李遠哲,馬,謝,宋七粒說什麼,國際上沒有人會在意.好吧! 那扁政府趕快追隨美國老大,承認科索沃如何? 又怎樣! 那沒經援,沒軍援,沒北約駐軍,馬上就會掛了的獨立科索沃,照樣不鳥(承認)你臺灣! 這叫國際現勢!

德不孤,必有鄰. 說人家鼻屎大,捧LP,你喜歡這種鄰居?

好了.半瓶醋到此為止.請見楊先生大文

*****

獨立運動的一面鏡子:科索沃

楊仁賢 2007/11/02

正當台灣全力推動入聯公投把主權問題炒的火熱之際,歐盟、美國、俄國等也正為聯合國保護下的科索沃 (Kosovo)是否自塞爾維亞共和國(Republic of Serbia)獨立出來的問題,焦頭爛額。雖然聯合國希望各大國勢力在12月10日之前達成共識,但實情是,由於立場的堅持與宿怨,不管是塞國或是科索沃,都不會對另一方妥協。

相信對大多數的台灣民眾而言,根本不清楚科索沃是位在地圖上的哪端,更遑論關心此議題。但聯合國與大國之間對科索沃地緣政治的利益折衝與戰略考量,對台灣想在聯合國推動對「主權承認」一事,則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僵局的源頭,其實很簡單。塞爾維亞認為科索沃是其歷史與文化的源頭,科索沃若獨立,塞爾維亞的歷史文化將會被切割,對於自己傳統的歷史文化,情感及情緒上將會出現混亂。再者,塞爾維亞領導人也擔心,以種族為界的國境,未來是否會導致塞爾維亞必須與馬其頓、蒙特內哥羅、及波士尼亞重新劃定國界,而造成區域動盪。因此,塞國總統堅持在「高於自治,低於獨立」的框架內,解決問題。但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反對貝爾格勒方面的建議,堅持獨立建國。

法理上,科索沃仍是塞國南方境內的自治省份,2006年11月,塞爾維亞議會甚至舉行特別會議,且正式頒布新憲法來代替1990年所制定的憲法,以確保塞爾維亞共和國對科索沃的主權。新憲法在序言中即明確指出,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是塞爾維亞領土主權的一部分。

科索沃執意獨立建國,就是因為種族問題。首先,在其1百多萬的人口中,約有90%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而信奉傳統東方正教的塞裔反而是少數。1974年,南斯發夫聯邦憲法因此給予科索沃高度自治的合法地位。但強人迪托總統(Josip Broz Tito)去世後,要求科索沃獨立的聲音與壓力就逐漸地加溫,

導致貝爾格勒方面在1981年進行首次的鎮壓,種下惡因。 而後的米洛塞維奇總統(Slobodan Milosevic)更在1989年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導致雙方在1989年至1999年間嚴重的武力衝突。塞軍不僅在科索沃採取血腥手段進行鎮壓,而科索沃解放軍(Kosovo Liberation Army),也以相同手段進行報復。這期間的人道悲劇一直到聯合國(UN)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在1999年3月決定空襲,迫使塞軍同意撤出軍隊才結束,而科索沃隨後在聯合國6月所發布的1244號決議下,由UN及NATO的維和部隊保護至今。

自聯合國根據UN1244號決議接掌管理科索沃後,科索沃的立法、司法、行政上的治理權利,皆由聯合國接管人員治理,因此科索沃與塞爾維亞的治理實際上是完全分離的。既然8年中間可以「實際上」的獨立自治,為何要讓貝爾格勒當局重新接管,冒著讓兩邊衝突復燃的可能?這是科索沃領導人堅持獨立的原因,也是聯合國特使在給安理會報告中贊成科索沃獨立的理由。

擔任聯合國特使的前芬蘭總統馬爾地‧阿赫地撒裏 (Martti Ahtisaari),經過一年多的實地研究考察後,今年3 月26日提交安理會一份關於科索未來政治地位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科索沃唯一可行的辦法是獨立,獨立初期應該由國際社會監督。」

他的報告獲得科索沃領導人的歡迎,同時也讓塞方領導人堅決反對,而與塞國站在同一陣線的俄國更強調,任何方案皆須獲得雙方領導人同意。僵局仍是無解。冗長的外交談判也讓美國與歐盟由原先承諾贊成科索沃獨立的立場,改變為願意重新評估整體情勢。這中間牽扯的,其實就是大國在巴爾幹半島中對能源運輸的戰略考量。

巴爾幹半島是歐洲能源運輸的中轉站,在能源爭奪戰的今天,地位愈形重要,而歐盟諸國對俄國天然氣與原油的依賴,一般預測在未來更會逐年上升。因此,歐盟不可能在科索沃的問題上與俄國採取對抗的立場;更重要的是,歐盟至今在解決區域爭端上,仍未有建樹,因此歐盟需要俄國的幫忙藉此證明改革後的歐盟有處理外交問題的能力。

對俄國而言,它當然不是因為信奉傳統東正教及傳統盟友的關係與塞國站在一起,莫斯科其實是希望在利用「能源外交」的談判過程中,獲取利益,拓展空間。普亭就欲把深具戰略意義的喬治亞共和國境內積極尋求莫斯科支持獨立的Abkhazia與South Ossetia當作籌碼。若科索沃獨立,俄國將承認其獨立並重新在烏克蘭恢復影響力,以反制NATO想邀請喬治亞與烏克蘭加入的企圖。若成真,這將嚴重威脅到NATO與西方能源公司在裏海盆地的運輸管線與能源計畫。

法、德兩國則都採取模糊與拖延的戰術,並不採預設立場。基於能源運輸與巴爾幹半島的長期的工業市場與能源利益的考量,兩國其實都對塞、俄主張並不反對。更重要的是,俄國目前也與希臘、保加利亞、義大利達成協議,將於2009年動工鋪設長達3,200公里的天然氣管線 (稱南流 South Stream) ,運輸管線將從保加利亞,至北希臘,一直延伸到義大利南方,總經費預估將超過100億美元,每年也預計將從俄國的天然氣儲存槽運送大約30億立方公呎的天然氣。

基於能源戰略考量,無怪乎美國與英國已經轉變立場,但科索沃領導人已經揚言,不管談判如何,都會直接宣佈獨立。因地緣政治的權力利益競逐,科索沃的未來並不樂觀。對照位處亞太地緣政治圈的台灣,自是不會例外。阿扁總統自己不也已經說,「公投過後,任何事也不會發生」了嗎!

【2007-11-02 聯合新聞網】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51956&aid=162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