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五章 四大界達通《87》
2010/11/27 20:32:10瀏覽210|回應0|推薦0

  ● 性是本,志是根,是萬事萬物的根。志像雨似的,天雨本來無心,然而酸梨得之就酸,甘草得之就甜,志在天地間。也像那雨一樣。

  ● 人須達通志意、心、身四大界,才能普度眾生。

  

  ● 常人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大人以天下人為親人,若真能做到極點,不但這個地球上的人物和我為一體,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裏的人物,沒有一個不和我為一體的,到那時無處不是我啊。

  

  ● 志、意、心、身是通古達今的道。

  

  ● 志是屬水的,能托地,能包天,是無動無不動的。意像空氣似的,充塞天地間,是無處不有、無處不滿的。對於人講讓,是知足常樂的。心像大地似的,是要存理載道的。身界是要圓情的。

  

  ● 五毒了盡,就是因果了;貪心了盡,就是人間了;意念了盡,才能超出天堂,而登佛國了。

  

  ● 三界合一才能得道,想要成佛還須四界合一。

  

  ● 志是長的,能達萬古,意是大的,能包羅天下,心得能會,身得能矮下去。

  

  ● 神是在上的,佛是在下的,佛知因果、人事、天堂,是從底下向上托,所以成佛。

  在《三界篇》中曾講『三界合一』,即是『三界達通』,但僅能達到意界。欲達到志界,必四大界達通,即佛、神、人、鬼(物)之道,皆能洞悉。如果不明人道,便度不了人;不明物道,便不能用物和救物;不明意界志界之道,便不能成神成佛。故必須四大界達通,貫徹古今,方可體現萬類一元,聲息相通之至道。所以先生說:『人須達通志意心身四大界。才能普度眾生。』

  突出『化性』之說,乃先生髮前人之所未發,意義極為重要,故反復強調。他說:『性要化了就是意,意不怕大,越大越好,包括天下,包羅萬古;心要平,遇著人,遇著神,遇著佛,都是一樣的平;身要靈,當什麼都得會,神、人、物、佛。都會當。』包括天下,包羅萬古,這是何等偉大的氣量啊!氣稟性不化,絕不會有這麼大的意氣,意大則心自平。

  鳳儀先生對古人曾作過評論,他說:『伊尹純粹以意界為人。顏回是在志意兩界之間。他修己是用志居多。可惜他沒能把志用活了。惟有孔子善於用志,所以勝成為萬古的聖人。』

  伊尹是商之賢相。本來是商湯王妻子帶來的陪嫁奴隸,商湯王發現伊尹有超人的才能,竟提拔他為自己的助手,消滅了夏桀的殘暴政權,建立了商朝。原來伊尹是有心裝扮作陪嫁奴隸來找湯王的。屈身為奴,終成大業,他純屬意界人。

  顏回是孔子最優秀的學生,能做到『三月不遠仁』,『不貳過』,不幸短命早逝。孔子自始至終以志為人,故成為萬世師表。

  朱循天問:『大舜到在哪一界了?』先生道:『他生到意界,後來返到志界,他父母在世的時候,就都被他感化過來了,他是極圓滿了。所以孔子讚美他是大孝,他到志界了。』

     歷史上的大聖人,都是四大界達通者,是宇宙真理的體現者。所以成為千古人極,萬世師表。不論歷史如何更替頻繁、變化無常,但他們的偉大形象,在人類心中,是永遠不會磨滅的。

  鳳儀先生說:『只知佛神之所以成,人之所以生,而不知物之所以生,便不能救物呢!如牛之性中含有愚火,狗之性中含有陰木,所以它們就現那樣一個身,受那樣的苦。我們如不知道它們的來歷,又怎能救它們出苦呢?所以必須達通四大界。才能度眾生。』佛的大慈大悲、全智全能,就體現在四大界達通上。

  人的智慧不是從外邊學得的,乃是發自真如自性,正如撥開雲霧見青天,陽光自可灑遍大地。智慧之開發,又如泉水之湧出。先生說:『不得道的像幹井筒子似的,雖然倒入幾十擔水,終久必幹了。若得道,正像掘得泉眼似的,雖然願欲塞住,不叫它出水,也不能行。』

  學道的人只顧自身,只顧小家庭,是成不了道的。學會自身的道,還要會他人的道,倫常盡得圓滿,再能與世人合一的,才能到在志界。所以先生說:『我因為每做一種事。就思天下萬古,所以才力大無窮。允恭的神還沒養足,所以不能貫滿這樣遠大的宇宙。我直超宇宙之外,所以才力大無窮。』又說:『想圓滿,非四大界達通不可,若只用心身兩界,僅能達半面,做事不用四大界不能圓。』此處的心身兩界是指正面說的。

  先生說:『神是在上的,佛是在下的,佛知因果、人事、天堂。是從底下向上托,所以成佛。』神是光明顯赫,神通廣大,最能吸引人,使人敬畏。所以說神是在上的。佛是托底的,從最底層的因果托起,使之了卻因果,然後教人圓滿人道,達於神道,最後了脫生死,達於佛道,是逐步由下向上托,直至成佛。所以說佛是在下的。正如掘井似的,不往高處去掘,越往低處掘,才越有水。待上下達通,四大界合一時,就是佛了。先生說:『志是屬水的,能托地能包天,是無動無不動的;意像空氣似的,充塞天地間,是無處不有,無處不滿,對於人是講讓的;心像大地似的,要存理載道;身界是要圓情的。』道是生天生地生萬物的,看不見摸不到,只好說『志屬水』用水的大機大用來表述。正如老子說:『上善若水……,故幾於道。』道的實相,是無法用語言文字所能描述的,所以用水來形容,『幾於道』即是近於道。意像空氣,說明意大,無所不包,無所不容,無微不入。心存道理,正如大地是載道之器。身是存情理的,故曰圓情。先生又說:『性是本,志是根,是萬事萬物的根。志像雨似的。天雨本無心,然而酸梨得之就酸,甘草得之就甜。志在天地間也像那雨一樣。』這都是極言志之體用如水。

  朱循天問:『我的心事本來沒發表,而你老怎知之甚詳,像見我的心肝一般?』先生道:『因我無人無我。人我一體的原故。』這個解答很妙。實際先生是『他心通』了,但不說是他心通,卻說『無人無我,人我一體』其實,不達到無人無我,人我一體的境界,是不會出現他心通的。

  先生說:『明道的人,雖然知道人的吉凶禍福。但是只指給他一條出路就是了,絕不能明說出來吉凶,明說出來,就算是洩漏道機,不但無益,反要失道,不可不慎。』這是後學們應嚴格遵守的戒律。

  『常人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大人以天下人為親人。若真能做到極點。不但這個地球上的人物和我為一體。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裏的人物。沒有一個不和我為一體的。到那時無處不是我啊!』這段話,等於是先生對自己境界的描述。值得指出的,鳳儀先生不是佛教徒,並未讀過佛教經典,然而卻道出了圓成佛果者心性之底蘊及萬類一元之實相(與宇宙大生命合一)。只有達到此境界者,方能體會個中之神髓。

  鳳儀先生說:『現世界人只知有己而沒有人了,這樣的就像「人」字只有一撇,能把對面人的道悟明白了。這好像又添上一捺。成「人」字了。允恭能用志作人,是在人字上添了一橫。已成個「大」字了。這正合乎「大學之道」的一句書了。若能到在「明明德」。就是大字上又添一橫。就成個「天」字了。若能到在與天地相通,頂天立地,那又是衝破了天。而成個「夫」字了。到這時候,才能夠會「裝死」(如如不動)呢。我現在三橫都出去了。裏邊達到純陽,像太陽一樣,這不成個「春」字了嗎。』這段話是藉「人」,「大」,「天」、「夫」,「春」五個字的結構,來說明修道的步驟與成果,也正是闡述了四大界達通的歷程與歸宿,不僅寓意深遠,且妙趣橫生。

  五毒了盡,就是因果了,貪心了盡,就是人間了,意念了盡,才能超出天堂,而登佛國了。這一教導,可視為四大界的基本綱領。五毒即恨怨惱怒煩,五毒化除,即標誌著因果了啦。貪心是苦海根,去掉貪心,人間的苦自然了啦。意念了盡,即是倫常圓滿無虧,世間的志願完成,自然就沒有不了的意念了。如此,方可上升為志界,四大界達通。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32077917&aid=4641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