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03 23:00:42瀏覽1293|回應5|推薦94 | |
閱讀《紙片少女》時,心情的沈重恰好與小說中主角人物的體重成反比。 致使心情沈重真正的理由是:「現在絕大多數的青少年,都得克服一些問題。」P.34 作者以第一人稱敘述青少女-莉亞-節食(絕食)的心理狀態,故事從她的好友-凱西,獨自在汽車旅館去世-開始說起,莉亞不僅回顧自己與凱西的友誼史,也重新審視自己的成長史。 莉亞和凱西從小學開始就是好朋友,凱西的父親是國小校長,母親熱衷公益活動。凱西的父母對她的學業、品性都很重視,但卻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她一起成長。 莉亞的父母在她進入青春期時離異,醫師母親與教授父親對孩子的教養態度,大相逕庭。不過,那對莉亞的影響也不大,因為她的父母和凱西的父母一樣,沒有時間看顧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變化。 莉亞和凱西約定好一起減肥,要成為最瘦的女孩。凱西有易胖體質,但又拒絕不了食物的誘惑,使她養成惡性減肥的習慣-催吐、吃瀉藥、酗酒、濫用藥物。 莉亞比凱西更能堅持要減肥的意念,但是卻慢慢的步上厭食的絕路。凱西的死並沒有令莉亞覺醒,反而更沈溺於拒絕食物時意念掙扎所形成的快感。 小說除了揭開女孩步向厭食的過程外,還點出了許多現代青少年的心理困境:家庭親情的消滅、友誼的疏離、課業的繁重、藥物的濫用。 在閱讀小說時,我不免把某些心理反應,套用在我所遇到的學生身上。上述的幾個社會現象,正逐步侵蝕青少年健康的身心。比例多嗎?老實說,多到讓人頭皮會發麻。 倒不是青少年遇到這些狀況,身心就會受創、人格就會扭曲。但是,分析那些身心已經出現警訊的孩子,都脫離不了這幾個問題。 比如說藥物濫用,以往我只在進修學校的學生身上見到,現在卻連日校學生都常發現。一些厭學、棄學的孩子,藉故就醫,同時服用超過兩種以上處方箋的藥物,比例不少。為什麼?因為從小看著家長在使用,耳濡目染之下,他們也習慣濫用藥物了。 醫療資源被濫用以外,那些處方箋上救人的藥物,因為服用不當,很容易成了傷人的物品。 再說青少年的交友狀況,自從網路普遍使用以來,資訊無國界,現在的青少年交友,比二十年前他們的父母長輩們,要複雜許多。因為同儕的交互影響,各種脫序的行為,也就層出不窮了。 青少年在想什麼?有時,他們不說出來,即使親如父母手足,還是不了解他們的想法。 小說中,作者模擬少女的心思,極為巧妙。甚至行文時,刻意刪去某些字句、詞彚,將少女的舉措,完整的呈現在文字之中。 讀了小說後,心情很沈重。因為,我知道未來要面臨的突發狀況,只會更多,不會減少。 在教育的第一線上,還能做些什麼呢? 本書的書末,附有許多有關故事內容的問題,可以引導閱讀者,更深入了解小說人物的想法與作法。這是一本相當適合拿來做生命教育的小說。 書籍相關資訊 《紙片少女》 作者:洛莉.荷茲.安德森 LAURIE HALSE ANDERSON 譯者: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12/06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