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06 00:00:50瀏覽3758|回應4|推薦89 | ||||||
拿起書,會讓人捨不得放下。一本好看的小說,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看《天鵝賊》時,真想要一天有三十六小時的閱讀時間。 這是一部敍述靈魂永遠孤獨的小說,未曾嚐過孤寂況味的人,恐怕很難領略箇中味道。 * ** *** *** *** *** 小說從知名畫家(羅伯特‧奧利佛)在國家藝術館裡拿著小刀攻擊一幅印象派畫作寫起,羅伯特被認定精神異常(憂鬱、躁鬱症),故而持刀破壞知名畫作<蕾妲>。因為他在被捕後始終不願開口說明原因,而被轉介到金樹林療養中心,成為精神科醫師安德魯‧馬洛的病人。 或許因為同為繪畫的愛好者, 在禁忌之戀被揭開後,羅伯特恢復了正常, * ** *** *** *** *** 開始閱讀時,很難不崇敬作者寫作的筆法,伊莉莎白‧柯斯托娃以白描手法,用文字繪畫了一幅幅令人目眩神迷的圖畫。山之顛、水之涯、城市、鄉村、原野,在作者的筆下,成了印象派畫家所鍾情的風景圖片。從字裡行間,可以讀出作者在寫作之前所下的苦功,而那些苦功可也不是一朝半夕所能成就的。 (看完小說後,真的很想看看印象畫派的畫展!這是作者的文字令人迷戀的地方。) 故事用輪述的方式,藉由醫師馬洛、凱特(羅伯特的妻子)、瑪麗(羅伯特的情婦)、碧翠絲(羅伯特所迷戀的十九世紀畫家)之口,輪番敘述自己的故事。 小說像是馬洛積極訪查羅伯特精神異常的原因,但,每一段故事都隱藏了一個孤獨的靈魂。 羅伯特是孤獨的,要不然他不會迷戀著已死去的畫家,更不會因為迷戀畫家的身影,繼而往返兩大陸之間,追溯畫家生平的故事。羅伯特的孤獨是在藝術中的獨領風騷,彷彿只有他最能了解碧翠絲不能繼續持筆作畫的無奈,彷彿只有他能為碧翠絲不能作畫取一個公道。但是,孤獨的他不但不能還碧翠絲一個公道(畫作被侵佔),還讓自己陷入焦慮不能自持的困境。 想幫助羅伯特恢復正常的 凱特是孤獨的,她遇到了高大英挺的羅伯特,與羅伯特戀愛、成家、生子。在一般世俗的眼光裡,他們修成了正果,卻是凱特生活災難的開始。因為同樣愛好繪畫,所以凱特被羅伯特的才氣深深吸引,然而走入婚姻後,她發現羅伯特的藝術光環愈來愈光亮,自己卻被所有的家務俗事所纏,再也無法以空靈的氣質與羅伯特相匹配。 凱特的這一段故事,道盡了現代女性最害怕的一件事,走入婚姻彷彿就要告別過去輝煌的成就,不管過去的成就多大,婚姻裡的俗務,畢竟讓心靈無法再清明澄澈起來。試想想,在吐奶味、哭嚎聲中,女性如何能再暢談風花雪月,如何能再揮灑碧海藍天! 瑪麗是孤獨的,她的孤獨來自於成長環境的閉鎖。單親母親扶養她與妹妹兩人,雖不虞衣食,但人際互動、精神上的成長,都付之闕如。瑪麗在遇見羅伯特後,才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走入藝術。卻也因為這個目標,讓自己陷入困頓,為了求得三餐溫飽,她必須在學校教書,因為在學校任教的課業過重、薪資有限,她只能求得溫飽,而無法規畫未來,甚至無法好好的再畫一張圖。她愛好藝術,卻不像羅伯特一樣具有天份,在勉強學習後,只能以繪畫為謀生的技能,與羅伯特的知名而受畫壇重視大相逕庭。 碧翠絲是孤獨的,她愛好藝術且具有天份,但卻無法在家庭中得到知音。當她覓得知音時,內心開始掙扎,為了避免對丈夫不忠,她不時要在貞節與最愛之間做抉擇。如果她的丈夫能和她有共同的愛好,或許就能免除她走上歧途。然而,人世間必然沒有如此完美的人生,不是嗎? * ** *** *** *** *** 在《天鵝賊》一書中,我看到了無盡孤獨的靈魂。 因為孤獨,繼而迷戀,因為迷戀不可自拔,終究踏上毁滅的路途。 羅伯特在造訪過巴黎後,曾經慨嘆:「他們真實的活過。」大概是指碧翠絲與丈夫的伯父相知相惜的一段情。相對於碧翠絲他們,羅伯特雖然娶了有同樣興趣的凱特,卻在婚後無法心意相通,而走上離異之途。雖然他又遇到了迷戀他的瑪麗,卻也無法在瑪麗身上找到對藝術同樣的狂熱。因為藝術的造詣特別高,嘆世上知音難尋,才會逼使羅伯特沈迷於繪製碧翠絲的肖像吧! 那麼,我們要真實的活過好呢?還是按照世俗的常規活著就好? 作者創造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但,那只是小說的結局,真實的人生,恐怕沒有那麼完美的結局吧! 「人哪,除了愛的力量之外,什麼事情也無法確定。」P340 (我相信唯有<愛>是破解孤獨的良藥。) 《天鵝賊》 作者 / 伊麗莎白。柯斯托娃譯者 / 蕭寶森出版社 /大塊文化出版日期 / 2010 09印象派:維基百科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