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笑與淚交織的《如果那一天》
2010/08/17 19:58:45瀏覽927|回應1|推薦91


故事大綱

  賈德‧福克斯曼(小說中以第一人稱登場)發現妻子與上司有染,又接到父親過世必須回家守喪的訊息,原本想逃避的他,硬著頭皮回家面對一切,包括自己過往的人生,以及離婚、失業的現在。他突然發現他自以為美好的一切,在一瞬間全化為烏有,卻不知道他必須面對更艱困的未來。

  賈德回家出席父親的葬禮,並參加息瓦(猶太人的守喪習俗,需全家人聚在一起為死者守喪七日,接受親戚、朋友的弔唁。),他深信家人彼此之間惡鬥習性,無法讓息瓦功德圓滿。

  故事以守喪七日為經,穿插著賈德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包括他的學校生活、暗戀的女孩、初戀的女友、結婚後的生活,以及他與家中其他成員的互動。

  當過往的瘡疤逐一被揭開時,我們看到的倒不是福克斯曼家人彼此的仇恨,而是家人之中血濃於水的情感自然的流露。

  守喪結束後,所有的人都將回到自己原本的生活。不過,與其說是回到過去,倒不如說他們即將展開新的人生。


閱讀感想

  閱讀時,因為小說中出現的人物眾多,不免增加了閱讀的困難度,還好,書籍的編輯一開始就提供了一整個頁面的福克斯曼家族的關係表,解決了閱讀翻譯小說的一部份難題。

  再者,作者的寫作手法相當高明,每一個出場的人物個性鮮明,不會讓人把角色給搞混了。細節部份的敘述則相當引人入勝,我們彷彿跟著作者的一枝筆,確實的遊歷了<納伯尾>(街區)所在的<艾姆斯布魯克>(市鎮)。

  我很好奇,作者如何能鉅細靡遺的描寫生活上的瑣碎事物!如果不去在意作者所要陳述的故事,肯定會著迷於他所描繪的一幕幕景色。

  不過,小說中太多性愛場面的描寫,卻讓我不禁皺眉頭了。是作者本身也有那種隨時處在情慾高張的狀態,還是主角人物只是作者刻意塑造的呢?小說的主角頗有亞當山德勒的調調,而那些鬧劇式的情節,也像是會出現在亞當山德勒主演的電影中的橋段。

  好萊塢的影片,有時講述的道理非常的深刻而動人,但往往因為過多的情色、暴力場面,而模糊了焦點。看到那樣的影片,總是相當扼腕。這部小說也有這樣的情形存在,讓我覺得可惜了。不過,也或許是因為作者在故事中安排了許多鬧劇式的性愛場面,才會被好萊塢的製片相中,進而準備拍成電影了。

  又或者,作者的想法就是: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鬧劇,管你接不接受。


小說中幾段頗富哲理的話:

1.     就算在美好的狀況下,長大這件事就是無可避免地帶有一些悲劇性。P222

(我想找彼德潘要一些不會長大的祕方。)

2.     人生很巨大,但隨時可能急速轉彎。P283

(甩尾?!恐怕也在轉彎的那一瞬間離開人生。)

3.     小時候我會拉拉眼睛,讓一切看起來模模糊糊。如果我也能把大腦拉一拉,直到部份想法變得模糊,我可以再回到過去的人生。P307

(不知道整型醫師能不能考慮加入這一個整型項目。)


  《如果那一天》

作者  /  強納森崔普爾

譯者  /  廖玉玲

出版社 /春光出版

出版日期 / 2010/08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super-v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好像就是這樣...
2010/08/20 17:06
在人生大落時,感受特別深~
JANE(0410jane) 於 2010-08-21 09:13 回覆:

就是啊!

難怪蘇東坡的洗兒詩要祝願:無災無難。

不過,也正因為人生有起有落,才能激發人性中本來隱微的良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