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4 12:08:32瀏覽756|回應1|推薦114 | |
<我>殺了凌虐莎蓮娜.格林吉(以下稱莎蓮娜)和帕琵.卡萊爾(以下稱帕琵)的馬可士.漢利斯(以下稱馬可士),在她們兩人以為馬可士已經意外死於帕琵刺在他右腹的那一刀之下而離開後,拾起那把被丟在地板上的刀子,在馬可士亳無抵抗力之下,狠狠的往他的心臟刺下去,結束他令人髮指的生命。 *** *** *** *** *** 《冰淇淋女孩》講一個巧於謀略、狠心凌虐少女的馬可士,在兩名少女不約而同求去的那天,藉自殘來宣告自己的控制權,卻意外被其中一名少女(帕琵)持刀傷害。兩名少女(莎蓮娜和帕琵)同時離開案發地點,後來卻因馬可士身亡而被拘禁。莎蓮娜(黑人少女)獲判無罪釋放,而帕琵(白人少女)被判終身監禁。 故事從一則不利於兩名少女的新聞報導開始,然後跳到(二十年後)莎蓮娜<現在>的生活。莎蓮娜看似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有當醫生的先生,一個步入青春期的聰慧女兒,一個十歲的貼心兒子,還有自己工作時段自由的助理工作。但是,年少時那段被凌虐的日子無時無刻的纏縛著她的心靈,讓她的心靈無法自由。不只心靈無法自由,還因此有發病時愈來愈嚴重的恐慌症。 小說接著或倒敘、或插敘,敘寫莎蓮娜在經歷審判後的生活。看似被判無罪釋放的莎蓮娜,卻是家人心中十足的殺人犯,大家避免談論那件事,卻都在心裡判了莎蓮娜死罪、無期徒刑。而莎蓮娜卻因為家庭的幸福,讓她更擔心終有一天先生會因為發現她的過去而離開,害怕幸福瞬即破滅消失,所以,當她再次面對帕琵時,恐慌症發作的頻率也愈來愈高、愈來愈嚴重。 當故事進行到甫出獄的帕琵後,莎蓮娜和帕琵的生活交互出現,讓人愈來愈清楚當年所發生的事,也讓人愈來愈氣憤馬可士的行徑。 被判入監服刑的帕琵,並沒有因為服刑而消弭犯罪的罪惡,得到救贖。因為,她一直認為殺了馬可士的人是莎蓮娜。原本可能在監獄裡崩潰的帕琵,還好遇到了媞娜(因殺了強暴、強勢她的男人而入獄),讓自己對未來仍充滿希望,並進而取得假釋的機會。 出獄後的帕琵,一方面要適應自由世界的社會生活,一方面積極尋找莎蓮娜。她認為,唯有莎蓮娜俯首認罪,她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才能尋回她應得的人生。但是,卻遇上一位鎖定她為目標,準備撰寫新聞故事的自由作家(記者)。 當帕琵終於找上莎蓮娜,馬可士的惡劣形象愈來愈清楚,他的死因也慢慢的浮了上來。莎蓮娜的丈夫求去,家庭幸福不再。帕琵的母親告訴她,在她入獄時、出獄後,家人對她的想法,尤其是帕琵最在意的父親對她的態度。 只是,試讀本在這裡就結束了。(啊~我要答案!) *** *** *** *** *** 這是一本讓人拿起來看就不想放下的小說! 小說以順敘、倒敘、插敘的方式,看似複雜、顛倒錯亂的在呈現故事,卻恰好完整的描繪出主角人物的心理狀態。重大創傷過後的莎蓮娜和帕琵,即使在凌虐她們的馬可士已死亡多年,仍然被馬可士無所不在的控制、影響她們的思想。馬可士在莎蓮娜的心中是良心,在帕琵的心中是幽靈,每當她們生活上遇到難以抉擇的事情時,良心和幽靈就跑出來干擾她們的想法。 小說精準的描寫了女孩子想被愛的心情,在得到看似愛情、實則是無窮無盡的身體與精神的虐待後,想離開又怕遭受更劇烈的暴力對待,不斷的為施暴對象找理由開脫,也不斷的祈求施暴對象會改變。但是,事實上施暴者從來都不會改變施暴的習性,只會變本加厲而已。 在閱讀小說時,我已經不下百次的想殺了施暴者馬可士,我想,如果我可以的話。那就好像小說中所談到的,我們從來都是不了解受虐者心態的人,我們無法理解她們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不離開。小說在剖析受虐者的心理時,有極為精采的演繹,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對於人性的觀察入微,與寫作的功力。 我不認為是莎蓮娜或是帕琵回去殺了馬可士,使馬可士斃命的刀子上,只有馬可士和帕琵的指印,所以不可能是莎蓮娜再回去殺馬可士。而跟著莎蓮娜一起離開現場的帕琵也不可能回去殺了馬可士,在馬可士的控制下,她愛馬可士,(她以為她愛),但是,當她求去時,她的某一部份自我已經覺醒,她只想離開,只要離開馬可士,她就心滿意足了。 我認為最有可能殺了馬可士的,就只有他自己了! 我不清楚是什麼原因使得馬可士有凌虐人的性情(以人性本善來說,或以人性不善不惡說),還是他生來就是那樣的個性(人性本惡說),小說並沒有交待清楚。但,馬可士虐待人的手段相當高明,不只是凌虐受害者的身體,更凌虐受害者的心理。他專挑未成年少女(十五歲)下手,而且那些女孩們都是性情有些孤僻、沒有同儕朋友、情竇初開、對愛情有無限憧憬、又對他(英俊的外表)極度崇拜的人, 馬可士一定對於人性有相當的研究,所以能掌握那些女孩的反應,從瑪琳(馬可士說是他的前妻,我認為也是受害者之一)到莎蓮娜,再到帕琵。他用一貫的方法刺探女孩的心意,以愛為藉口,行傷害之實。 為了阻止莎蓮娜和帕琵離開(兩人已被虐兩年,由十五歲至十七歲),他甚至可以拿尖刀自殘,最後還想同歸於盡(試圖殺害帕琵)。所以,我認為,馬可士在莎蓮娜和帕琵離開後,為了奪回最後的控制權(成為她們兩人心中永遠的傷口),他在短暫的昏迷後清醒(右腹被刺了一刀),於清醒之際,拾起地板上的尖刀,往自己的心臟上刺去。 殺了馬可士的兇手,其實正是他自己。
*** *** *** *** *** 《冰淇淋女孩》(The Icecream Girls)
譯者: 出版社:三采文化(預計七月上旬出版) 三采文化樂多日誌試讀:《冰淇淋女孩》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