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聯合報家庭與婦女版看到一篇文章:
今年是兒子上大學之後的第三個暑假,但我的心情卻一次比一次低落,直到日前參加同學的聚會,終於有了抒發情緒的出口。
首先發難的惠惠說,她兒子從暑假的第一天到現在,剛好一個月了,從來沒吃過早餐,一直都是早午餐一起吃。
阿英接口說:「你兒子算給你面子了,我女兒連午餐都趕不上。」
這一開頭,大家便沒完沒了,看來這幾乎成了在座每個人心中的痛。阿珠的心情更是不佳,她說兒子女兒都一樣,因為搶著用電腦,於是她省吃儉用,讓二個孩子在外和在家各自有一部,加起來是四部電腦,她自己洗衣機故障了,也捨不得買新的。放暑假,孩子哪裡都不去,什麼事都不做,成天窩在家裡冷氣房玩線上遊戲。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連串的抱怨傾洩而出,心情舒坦了一些後,阿美說了公道話,她說也許這些都是自作孽,因為我們都太疼孩子了。我們那個年代考大學那麼難,於是煞費苦心栽培孩子,孩子小的時候,什麼事也不讓他們做,一開口都是「去讀書」。
我想,更大的原因是,孩子現在過暑假的方式大不同於以往。以前,住鄉下的孩子會去溪邊、田裡或海邊,通常自己玩耍或是要幫忙家計;至於城裡的孩子,也不會成天窩在房間裡。
現在孩子們的活動既狹窄又讓人擔憂,我們在不能認同下,也就無法釋懷!
****** ****** ******
上個星期媽媽帶著弟的大兒子來我這兒小住幾天。上星期五,三人到汐止市場買菜。天氣熱,我幫媽媽打傘,姪子今年要讀高中了,已比我高,也比我壯,要他負責提購物袋。
回程我見他單手提著購物袋,看似提得很辛苦,建議他可以把購物袋掛在肩上,或許會輕鬆些。他回我說:會痛、很重。
聽他這麼回答,我有點吃驚:不就是一大袋菜和水果嗎?
大姪子是個懂事的大男孩,他看我一臉不以為然,可能擔心我誤會他,還追加了一句:要不阿伯你提提看
接過購物袋,和我設想的重量差不多。心裡納悶,這樣的重量掛在他的肩上怎麼會重?捏了捏他的肩膀,我知道了答案。
父母務農,在我小時候常要到田裡幫忙,做很多事都要使力,也常要挑、擔東西。印象中,我小時候較瘦弱,只做不費力的事。上了高中,就得幫忙把收成好的菜帶回家整理。
如果是兩個小竹簍,爸、媽都可以單人挑回家。但一個長寬高各約一公尺的竹籃,裝的菜有近或上百公斤吧,我不幫忙,一個成人肯定弄不回家。
記得那時候,爸或媽能做的,就是和我合挑菜籃時,會給我挑竹棍較粗的那一端,同時儘可能把菜籃靠近他們,減輕我這頭的負擔。這種活幹多了,一方面熟悉挑東西的訣竅,力氣也慢慢練了出來。
我這三個姪子沒幹過粗活,老大壯歸壯,我捏著他的肩膀,並沒有擠出肉塊,重一點的上肩就壓著鎖骨,難怪背久了會不舒服。
我把這段觀察說給弟弟聽了。別家的小孩子怎麼教,各自的父母都有盤算,我們家這三個小夥子,除了持續約束他們的言行外,該讓他們吃點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