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307章[嘉義縣番路鄉] 阿里山) 全臺瘋日環食
2021/01/25 22:40:26瀏覽168|回應0|推薦0
旅行日期:109.06.21
關鍵字:牛埔仔大草原、隙頂之星、仁義潭水庫

2020年6月21日,夏至,全臺瘋日環食。
阿里山前,八掌溪畔的臺18線綻放著鮮麗的阿勃勒黃花,以往幾年拜訪達娜伊谷、隙頂、十字路,或是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這段筆直的道路是必經的風景,這回卻是第一次徒步欣賞。將車子停放在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阿管處」),父親和我一面欣賞阿勃勒的丰采,一面慢慢走向距離800公尺遠的牛埔仔大草原。

「牛埔仔大草原」又被稱作「愛情絲路」,園區充滿以「愛情」和「阿里山」為創作主題的裝置藝術,不過,如茵大草坪和其間零星矗立的樹木與放置的大石塊更令我印象深刻,購買「旺萊山」鳳梨酥是多數觀光客前來的原因,但是在今天,更多人走到旺萊山背後的草坪──為了迎接日環食,阿管處特地舉辦的活動。草坪上樂團正在排練,而不少人已經聚集在市集,準備領取觀測日環食的專用眼鏡。

1.

日食,指的是從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和太陽的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陽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陽接近一直線就會出現。當月球穿過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

事實上,日食每年全球最多發生5次,最少會有2次,每百年平均發生236.7次,所以日食並不是罕見的天文現象,可是臺灣面積不大,日食軌跡正好通過臺灣的機會不多,日環食更是可遇不可求。臺灣前一次見到日環食,是民國101年(2012)5月21日,而下一次環食帶通過臺灣本島的日環食則要等到195年後的6月28日,於是觀賞日環食蔚為風潮,無論是否為天文迷,紛紛走出屋外一睹天文奇景,父親和我則和不少人一樣,特地趕到嘉義躬逢其盛。

市集裡遊客不多,攤販們倒是早已將攤位佈置整齊,紛紛向遊客招手,達娜伊谷的農產品、來吉部落的木雕,或者奮起湖的米餅,樣樣都是阿里山的精品美饌。受到「天一民宿」老闆的盛情款待,我在攤位前品嚐最近幾年阿里山新出產的烏龍茶,民宿主人姓鄧,他說阿里山早期種植金針,大約在民國七○年代轉作茶葉,由於日月潭烏龍茶廣受歡迎,最近幾年從紅茶轉型嘗試烏龍茶。烏龍茶和紅茶的製程差不多,差別只在於紅茶是「半醱(音同破)酵」,烏龍茶則是「全醱酵」,醱酵時間較長。

「在平地喝茶實在沒意思,有機會,秋天、冬天來到我們頂石棹,一邊喝茶,一邊賞雲海!」

2.

下午兩點整,順利領取阿管處發放的專用眼鏡,前來參與觀日盛宴的車潮也在此時魚貫湧入。父親和我決定離開炎熱的平地,通過觸口、龍美,順著臺18線直上隙頂,途經二延平步道,雲隙裡的日光依舊耀眼,許多人聚集在步道起點的木棧平台駐足仰望。繼續向上行駛,我們最後到達二延平山下的「隙頂之星」。

座落於海拔1,200公尺的高崗上,隙頂之星眺望山谷對面隙頂的街景,四周視野寬闊,也是欣賞雲海或者星空的理想地點,一旁「十方山水」紅頂白牆,在蓊鬱樹林中相當醒目。民宿外的馴鹿來的不是時候,天空中的雲霧始終無法化開成朗朗晴天,凝視一陣子,只好打消避暑的念頭,又折回山下尋找太陽的蹤跡。

驅車下山的同時,警察廣播電台的新聞焦點盡是日環食的最新動態,而手機顯示的即時新聞訊息,也逐漸變成臺灣各地日環食動態的直播,當我們將近返回觸口時,也發覺高懸空中的太陽,不知不覺間出現月亮的影子。

3.

濃厚雲層依舊沒有散去,阿里山顯然不再適合觀日,為了尋找太陽的蹤跡,我們繼續向西行駛。此時此刻,除了牛埔仔大草原,北回歸線標、故宮南院,以及北香湖公園等等舉辦觀日活動的場地皆人山人海,周圍道路車水馬龍,Google Map上顯示出紅色與棕色的線條;在此同時,時間接近下午四點,「食既」(開始出現日環食輪廓)的時刻就要到來,就算距離最近的北回歸線標可能也無法及時到達。

「下個路口右轉,我們改去仁義潭水庫!」望著導航地圖,我靈機一動,導引父親轉進潭情路。令人意料之外,道路兩旁湧現大片大片的蓮田,被這番生氣蓬勃的景象所吸引,父親和我決定在此駐足,循著一條不時有著荷葉拍打的小徑,最後走到一座農舍旁,許多遊人早已持著攝影機,守候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文奇景。

隨著時間推移,天空漸漸昏暗,而月影緩緩覆蓋在太陽之上,正如過往許多對於日食「異相」的描述:萬雲湧動、陰風陣陣,原本炎熱的空氣竟然浮現些許寒意,飛鳥以為黑夜降臨,在樹梢鳴叫,紛紛振翅歸巢。下午四點十三分,環食始(食既),此刻太陽的輪廓細如新月,眾人驚呼連連,緊握攝影機,屏氣凝神而不發一語。下午四點十四分,食甚終於到來,太陽果真變成一輪光圈,一如閃耀的戒指,一圓古老傳說中注定的預言!

4.

日環食短暫凝滯了時光,旋即消逝無蹤,隨著月影遠離,天色又逐漸恢復明亮。告別荷葉湧動的村莊,我們前往附近明媚的仁義潭水庫,大壩上人聲喧嘩,話題盡是觀賞日環食的喜悅。

集水面積3.66平方公里,總蓄水量27,097,700立方公尺,仁義潭水庫水源引自八掌溪,於竹山攔河堰經由引水路導入水庫儲存運用,是一座典型的離槽式土石埧水庫,民國76年(1987)6月完工。土石堆疊起的大壩長1535公尺,寬度9公尺,和附近的蘭潭水庫相互串聯,供應大嘉義地區50萬人口的民生用水。由大壩朝東望去,則可以看見屏風一般的阿里山山脈。

「下輩子,我們再一起相約看日環食!」北返途中,參加公司員工旅遊的弟弟正好發送來自澎湖的日環食照片,「準備搭飛機回臺灣了。」在澎湖機場,他使用messenger留言。一小時後,弟弟已經返回臺北,而我們仍在車潮壅擠的高速公路上,此刻,夕陽西斜,遠山白雲繚繞,為這個歷史上重要一的天畫下寧靜祥和的句點。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55638521